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放平诗歌选读:一杆厉害的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放平

品读:王小川


远归的女人



这么多年过去
始终不能忘记
我们乘坐客车
到一个乡下走亲戚
经过一条河边时
一位靠窗的女人
忽然朝窗外
大声吼骂着
我探出头去
看见车后
一个男孩
正猛蹬着自行车
嘴里叫着
妈妈
妈妈


        亲情的诗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是技术问题。比如50年代的官方体,动不动就是“啊——母亲,我爱你!”;比如80年代的诗歌,我会想到“你看那银丝已爬上她的鬓角”;比如90年代校园诗歌,会把50年代的母亲换做妈妈:啊——妈妈,我爱你!读到这样空洞泛滥的抒情诗,我会毫不犹豫丢开,甚至不会再读此人作品。既然说到技术问题,我们不得不回到诗歌现场:首先口语,其次呈现,第三朴实无修辞。从“唾沫”这个名词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名口语诗人,所以对语言的选择无需多说。我这里主要说一说呈现:


一位靠窗的女人
忽然朝窗外
大声吼骂着
我探出头去
看见车后
一个男孩
正猛蹬着自行车
嘴里叫着
妈妈
妈妈


         这几乎是作者还原现场,或者说诗写的时候提取这一现场。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叙事是小说的主要功能,在口语诗发达的今天,如果在选择题材和创作角度没有创新的情况下,抒情诗很容易落入俗套。写母亲的作品(不一定是自己的母亲)要想出彩首先创新。所谓创新:即情感的新和角度的新。这首诗从题材选择来说,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现场,写别人的妈妈——角度独特,情感新;提取坐车的一个现场——切入点细微,找得好;用叙事的手段——呈现画面,吻合大众的生活体验;用简洁朴实的口语——避开滥情的修辞;结尾处,孩子口中的那两声“妈妈”最终抵达作者的灵魂——所以“这么多年过去/始终不能忘记”,也就抵达了读者的心坎,完成了一首精彩的亲情诗!



村民们知道我会写文章


他们老是问我写文章
得了多少稿费
挣了多少钱

他们老是叫我写点文章
让政府解决一下
我们石峨村的各种问题

他们老是以为我的笔
既是一棵摇钱树
又是一杆厉害的枪

         题目交代了本诗肯定是与农村有关的一首诗。因为农村大部分人还是处于文化层次低的人群,村里面出一个大学生是不亚于哪家娶媳妇的一件事。由此可见村民对作者的笔(文化),是多么期盼和依赖。

         回到文本,本诗分三节,用了三个“老是”,这是比较常见的排比手法,可见作者是用了“匠心”的。我之所以选读本诗,是本诗的排比结构非常符合我关于排比在诗歌中运用中的观点。

         我认为,排比在诗中的运用分两个方面:即平行(平等)排比的和递进排比。通常的排比都是平行的,但一首好诗常常运用的是递进排比。所谓递进排比,是一个句子比一个句子狠,深,层层推进,直抵人心。

         第一节“老是”:表面上,村民最关心的是物质;第二节“老是”:实际上,村民有求于作者,需要帮忙;第三个“老是”:通过需求上升到精神层面——摇钱树和枪杆子。最后一个排比既是推进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前面两个排比的综合,即从表面推进到精神,从他们的无助推进到希望。
         
         当然,我说了那么多都是说作者的排比手法。通过手法回到文本,作者想表达什么?请看诗中出现的几个关键词:村民,政府,解决,石峨村。那回到作者最后一个排比就是:从表面(钱)推进到精神层面(枪),从无助(石峨村的问题)推进到希望(政府解决),而推进的线索是作者手中的笔——村民眼中厉害的枪。那么排比结束的时候诗歌就抵达目的地了,目的地是什么呢?我想,无需我捅破了吧。


注:此文也发“90后诗歌”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6 10:39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诗作好的解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34 | 只看该作者
竹林风幽 发表于 2016-9-6 10:39
好的诗作好的解读,学习。问好

谢谢并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10: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