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多
放羊、放牛
烤半熟的洋芋
捡好看的塑料瓶
装蝈蝈
鸟鸣是敞亮的
它的尾音拖着一小段尼龙绳
老师们都下山了
黄昏
废弃的小学校
一年级新生李小多
在半块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第88行
这首口语化的小诗以叙事的笔法勾勒了一个山乡失学儿童的生活片段,批判了当今国民教育的疏漏,彰显了作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怀。这段文字主题宏大,构思巧妙,结句震撼,发人深思。
该诗的主题是批判国民教育。教育是民族强大之本,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之后,在GDP总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二的时段,在社会主义国家,贫困失学儿童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这是一个有力的反讽。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受教育是最首要最基本的人权,而贫富差距只能让这一切沦为一纸空文,更沉重的问题在于,造成贫富差距的深层原因,诸如发展理念、制度缺失等问题,令人细思恐极。
这段文字的构思巧妙,层层深入,结句的点睛之笔震撼人心。在“老师下山”之前的文字,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在描述自在惬意的山乡童年生活,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读者的心绪也随之坠入谷底,至此方知作者真实之用意,这是一个失学儿童的“自由状态”,一年级的失学孩子的黄昏,已经识字的孩子,在社会与制度的漠视下,写自己的名字,坚持一份受教育的渴望。结句匠心独运,把这首小诗的分量提到了极致,孩子在半块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写到“第88行”,我想读者此时可以流泪了。
这段文字,没有口号,没有观点,没有批判性的话语,我却听到了呐喊,感受到作者对于民族最深切的忧患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