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举行 平度成中国诗歌之乡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礼智 邬明洋 通讯员 孙京信 姜莎莎
据半岛都市报2016-09-26消息 9月25日至27日,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暨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颁奖晚会在青岛举行,全国近百名诗人共话中国乡村诗歌发展,著名诗人林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诗歌委员会授予平度市“中国诗歌之乡”牌匾。
共话乡村诗歌: 乡土与城市文化交融
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邀请《诗刊》编委、《诗探索》主编林莽,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掖平,中国《诗刊》编辑部主任蓝野等全国近百名诗人,共话中国乡村诗歌发展。
林莽认为,乡村诗歌这个提法很新颖,是第一次在这样高端的论坛上提出,很有学术价值,因为过去都叫乡土诗歌,“乡土诗歌是一种传统的叫法,因为过去,中国的农民是生在哪长在哪,他写的东西跟他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但是近二十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乡村的很多诗人和城市的现代思想已经联系得很紧密了,比如曾获得过全国十大农民诗人的陈亮,既有乡土的成分,有乡土上的痕迹,但他更多的是一个现代人,他和城市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出生在乡村,在城市上了大学,工作在城市,但是小时候对乡村的记忆一直都在,写的诗中有很多乡村的成分,乡村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林莽看来,由乡土诗歌到乡村诗歌的变化,是一个概念上的革新,能代表时代文化和诗歌的进步。
李掖平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和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在青岛召开论坛,目的就是想把乡村诗歌写作从当代诗歌研究中单挑出来,使之成为诗坛和广大诗友们关注的对象。
著名诗人、小说家、《青岛文学》副主编高建刚则表示,当下乡村诗歌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必须适应工业、科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要面对现实,表达现实,这就要求乡村诗歌在题材上要具有时代性,主题上具有乡村和城市交融的内在共生性,意象上要有时代的印记和符号,意境上要显现出所有变革对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影响。
中国诗歌之乡: 平度春泥诗社仍在坚守
林莽还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诗歌委员会授予平度市“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平度市之所以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与春泥诗社不无关系。林莽说,春泥诗社从上世纪80年代坚持到现在,虽然不是全国最著名的,但对文化的热爱很执着,“一个人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应该有诗意的情怀”。据悉,春泥诗社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平度市东北乡十几名农村青年发起成立的,被誉为全国第一个农民诗社,引领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自2013年复社以来,春泥诗社组织大型采风交流10余次,设立青岛大学、青岛西海岸、胶州等多个分社,百余名社员辐射山东半岛地区。2015年,“青岛春泥诗社”在青岛注册成立,从30年前一个单纯的地方农民诗社,发展成为目前各行业诗友荟萃的民间诗社。
春泥诗歌奖: 梁积林梅苔儿吉尔获奖
作为论坛的一大亮点板块,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颁奖晚会于9月25日晚在青岛大学剧院举行。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自今年1月份征稿以来,得到近4000位诗人的倾力支持,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评诗歌5万余首。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谢冕,诗刊社副主任、副编审林莽等国内诗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以严肃、公正的态度最终评出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得主梁积林、梅苔儿、吉尔3人,提名奖15名。
据了解,此次论坛期间还印发了由春泥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草根诗人诗选》,并举行了“全国百名诗人看平度”大型采风笔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