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立 于 2016-10-24 20:11 编辑
黔蜀门屏
一条古驿道,被白马山揣进了怀里。
一块青石碑,被白马山握进了掌心。
在白马山大沙河的分水岭古驿道边,有一块高2米,宽0.8米,厚0.2米,刻写着“黔蜀门屏”的石碑。碑中大字长约0.5米,宽约0.3米,笔锋清丽,伫立在武隆县志的彩页上,端肃遒劲。
从“光绪壬寅岁季夏月中浣谷旦”伊始,这块石碑消解两千年的蜀黔边界之争、商道之争。风霜雨雪,在古驿道上,跌跌撞撞。石碑,安然无恙。
从“知贵州遵义府安州事蜀东郎承谟谨识并字”发轫,这块心碑竖起一百年来边地和谐的大纛。酸甜苦辣,在白马山上,起起伏伏。心碑,葱茏翠绿。
在传说里,一块百斤重的石头,从武隆道真的县衙同时出发,在两地英雄的脊背上,在两地边民的幺喊里,狼奔虎跃,相会在了分水岭。郎承谟在相会之处立碑刻字,一块青石碑,便站成了“黔蜀门屏”。
在石碑上,我企图还原时光斑驳的长短,那些受之于心的过去,那些持之于身的未来,比我的猜想更深沉,比我的狐疑更干净。
一块青石碑,成了过去的殇碑,成了未来的丰碑,成了民心之上的大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