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树才: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2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人树才: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诗人、翻译家们合影。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供图。

  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10月28日消息 26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翻译工作坊·第三季——跨越语言的诗意:2016中外诗人对话百年新诗与互译”活动在北京举行,安妮柯·布拉辛哈等多位中外诗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提到诗歌翻译,诗人、翻译家树才说,对于诗歌而言,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另外一个形式、一种从原文出发的创作形式。

  在翻译工作中,由于诗歌的意韵等特殊性,一般会认为是比较难翻译的体裁。诗人李少君表示,自己的作品《傍晚》先后被三个人翻译过,反而让它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傍晚》描写我喊散步的父亲回来吃饭的情形。他们的翻译让我感受到,这首诗可以理解成我跟黑暗在争夺我的父亲,我可以用语言把我的父亲从黑暗中解救出来,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角度”。


                    树才在发言。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供图。

  对于这个翻译感悟,树才认为,对于原著意味来说,翻译一向被认为是“减少”了什么,但李少君的经验有效的质疑了这一点,“这让我们看到,翻译有可能也是‘增加’。或许可以说,翻译总是对原文的增加或者减少”。

  女诗人吕约也参加了这次翻译工作坊的活动。她觉得,刚开始互译的时候,自己和国外的诗人、翻译家们都觉得对彼此的语言很陌生,“翻译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对方诗歌的本质和风格”。

  “首先,我们互相阅读作品,然后交流提问,有时候会具体到一个词语。这让我感觉像是用汉语重写和再创造一首诗。”吕约笑着说道。

  荷兰桂冠诗人安妮·费赫特表示,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则是帮助翻译的一个工具,“我们在翻译吕约诗歌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些很有趣的问题,这是一种理解的艺术”。(上官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07: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