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北方雪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日尽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1-2 16:36 | 只看该作者
燕子飞 发表于 2016-11-2 16:32
俩男人对话。好玩。

燕子来了,问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11-2 16:42 | 只看该作者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11-2 16:35
看到你们说这个,想起我的一个分行,发来凑凑兴:

一贯的刁钻,角度新奇~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11-2 16:46 | 只看该作者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11-2 16:42
一贯的刁钻,角度新奇~厉害!

俺不相信你也会给俺家的《雪》写个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11-2 17:00 | 只看该作者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11-2 16:46
俺不相信你也会给俺家的《雪》写个评。

听来既像是激将,又像是布置作业啊呵呵,正在忙狐狸兄的这一篇,准备扩展一下敷衍个长篇~稍后如何?~~~好的,达成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11-2 17:01 | 只看该作者
远山行人 发表于 2016-11-2 17:00
听来既像是激将,又像是布置作业啊呵呵,正在忙狐狸兄的这一篇,准备扩展一下敷衍个长篇~稍后如何?~~~好 ...

说着玩的,不许写呀~,写了你自己吃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6-11-2 17:11 | 只看该作者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11-2 17:01
说着玩的,不许写呀~,写了你自己吃掉~

阴晴不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6-11-2 17:15 | 只看该作者

胡萝卜炖羊肉喽~,我儿子喜欢吃,说羊肉有奶油味,我觉得蛮奇怪的,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6-11-2 17:27 | 只看该作者
许剑桐 发表于 2016-11-2 17:15
胡萝卜炖羊肉喽~,我儿子喜欢吃,说羊肉有奶油味,我觉得蛮奇怪的,有吗?

和白萝卜,白菜一块儿炖才行,否则太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6-11-2 18:06 | 只看该作者
秋日暮苍山远
        ——读北方雪狐《秋日尽》
远山行人

小序:游荡在流派,研读北方雪狐兄的诗作,是日常重要的午夜功课之一。每读,总有与人分享感动的冲动,但终究偷懒的心态多,时过境迁就都不了了之了。时至今日,感觉就像对狐狸已经欠债已久,羞于面对。今天读完《秋日尽》,拿起萝卜章加了精华,不写点东西共鸣一下,就算别人不说我包庇他,也以为我叶公好龙。是为序。

河水止于喧哗,树叶耻于落尽
能够说出口的话越来越少
人间事物开始涂染灰濛濛的色彩

上面就是《秋日尽》的最初三行。雪狐诗歌中的拿手绝活是,一提笔就让你进入到他的生命意识道场。“河水”流淌和“树叶”落下,原本是寻常之物的寻常之事,但“喧哗”和“耻”的引入,使得诗歌一开始就具有了感时伤怀的气场。第二句“能够说出口的话越来越少”,则迅速把叙述的诗歌时空,由对物的静观拉回,拓展到了主体存在本身:生存的逼仄,环境的压抑——“涂染”了“灰濛濛的色彩”。“灰色”不是眼前之景的客观描绘,而不过是主体心境的投射。由此开头三句,诗歌的抒情性场景铺垫已经完成。客观之物,主体自身,存在环境三者之间的立体空间已经是三维立体的了。

活得久了,渐渐适应了诸多的无常
譬如埋下喉咙里的雷声,抑住瞳孔中的闪电
譬如企图用哑语和手势击溃漫天的彤云

上文是全诗承上启下的部分,开始具有了雁阵齐飞的气势。这三句其实围绕一个核心词汇展开:“无常”。而“无常”内涵的揭示,则是通过一组排比来展现的。不过是在这里,展示的框架承接了上文的口语化叙述风格,以“譬如”开启,读上去自然而然,波澜不惊。“埋下喉咙里的雷声”,“抑住瞳孔中的闪电”,“用哑语和手势击溃漫天的彤云”,隐喻了什么内容呢?活着的无奈与苦痛。那些原本应有的呐喊和呼唤,被硬生生地“埋下”了;那些充满光明,希望和幻想的“瞳孔中的闪电”,也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抑住”了;剩下的只有“哑语和手势”,只有“道路以目”,但动词“击溃”所显示的则是不尽的悲壮美——在这里,人生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存在主体的光泽因为这一悲剧性内涵的灌注而熠熠生辉,诗歌的内在张力美也由此得以加强。湖水表面的平静之下,已经有如许的波涛汹涌,诗歌的可读性自然无需强调了。然而,诗人的笔触并未在此停下歇息——

乌黑压顶啊,这冬日来临前的意境
它比蝙蝠的黄昏狡诈,比乌鸦的暗夜悲怆
麋鹿失踪于林野,归雁的影子仿若谢幕的挽歌

上面是接下来的三句。这三句是对上文意境的进一步渲染和推波助澜——核心词汇是“乌黑压顶”,对应的存在主体和环境的时空是“冬日来临前的意境”。“狡诈”,“悲怆”,“失踪”,以及“谢幕的挽歌”具有怎样的共同点?词性不同,内涵不一而足,但共同点则在于其价值指向:环境的压抑与悲剧性色彩,隐喻了生存的悲辛与艰难。此节三句强化了悲剧美内涵,含蓄蕴藉,点到即止,深得“温柔敦厚”的《诗经》美刺哲学真传。


而我仍对这个世界饱有无限的的爱恨
耽于自身的朗照与虚无           
对应我在尘世的躯壳,重复着流连和赞美

接下来,上述这三行是抒情,细读则更是自省自励。从语法角度看,这三行合起来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复句,保证了抒情的长河奔流磅礴气势。1我对这世界饱有无限的爱恨;2(我)重复着流连和赞美;中间部分是两个介宾短语作后一分句的状语。读完整个复句,会发现“爱恨”不是短语,不是“爱”和“恨”,而是偏义复词,重心在“爱”字上。联系上文的内容铺垫,这里传递的是极度复杂的情感——如果要类比,就只能借用艾青的名句来阐述:“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常含着泪水”的“爱恨”(“爱”)!
此节情感的线索梳理起来不太困难,问题是:作为优秀的现代诗歌的抒情,诗人是如何避免诗句的平庸,如何在有限时空里熔铸更多更厚展现新奇之美的?
回头再梳理一下,有这样几个发现:第一,偏义复词“爱恨”的妙用,极大地扩展了主体情感内涵的容量;第二,两个介宾短语作状语,不仅不觉得啰嗦和冗余,还避免了情感的单线条平铺直抒;第三,从内容看,两个介宾短语还是精警的自省:“朗照”对应于阳光的人生哲学,“虚无”则可以理解为自谦,或者对主体“渺沧海于一黍”的境况的自嘲;“躯壳”则可以理解为对应于“行尸走肉”的主体情境。由此,抒情的深度与厚重得以进一步加强。

就要冬天了,我禁不住抱紧双肩的战栗
等待一场皑茫茫的大雪,诞下
旷日持久的平复

上述末尾三行是结尾。一般而言,诗歌的结尾在结构上要完篇,完成“收势”与“扩境”的双重任务。看看雪狐《秋日尽》怎么收:第一行,打动人心,画面感强烈的叙述。“抱紧双肩”和“战栗”,同样是精警而不露声色地完成了主体与环境“矛盾与冲突”的揭示;第二行“等待一场皑茫茫的大雪”,扩出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境,还在内容上凸显了主体生命的光泽——我们似乎听到海燕的叫声在耳边回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最后一句“诞下旷日持久的平复”,则似琴音绵淼之际,突以五指按弦,收势于不曾绝响。

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是什么?波澜壮阔。海纳百川。悲悯无极。
余今得之。

附录原文:北方雪狐<>秋日尽
河水止于喧哗,树叶耻于落尽
能够说出口的话越来越少
人间事物开始涂染灰濛濛的色彩
活得久了,渐渐适应了诸多的无常
譬如埋下喉咙里的雷声,抑住瞳孔中的闪电
譬如企图用哑语和手势击溃漫天的彤云
乌黑压顶啊,这冬日来临前的意境
它比蝙蝠的黄昏狡诈,比乌鸦的暗夜悲怆
麋鹿失踪于林野,归雁的影子仿若谢幕的挽歌
而我仍对这个世界饱有无限的的爱恨
耽于自身的朗照与虚无           
对应我在尘世的躯壳,重复着流连和赞美
就要冬天了,我禁不住抱紧双肩的战栗
等待一场皑茫茫的大雪,诞下
旷日持久的平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11-2 18:10 | 只看该作者
单独发了一贴到评论版:

秋日暮苍山远

        ——读北方雪狐《秋日尽》

远山行人

http://www.zgsglp.com/thread-54749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3 16: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