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部诗歌的人文关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部诗歌的人文关怀


李明春


       西部是发展着的,西部更是变化着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我们的地球村,只要是在赤裸的没有被水泥地坪和柏油路覆盖的地表,都可以发现找到诸如灰条、白刺、刺蓬和蒲公英等这样的植物。只是这些植物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长势和姿势而已。

       西部有它独特的地域特征。除了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在它的空旷博大,人烟稀少处,剩下的就是戈壁滩和沙漠。还有光秃秃的一些高山。在眺望者的视野中,有辽阔无垠的画面,有雄奇壮美的意境,有苍凉悲壮的格调,有洒脱豪放的民族风情。在那些古体诗中,常常会出现这些地域名称,例如:凉州、甘州、酒泉、嘉峪关、敦煌、阳关、玉门关、祁连山(即天山)、焉支山、弱水、黑河、居延、烽燧、牛羊、长城等,都会成为诗歌中歌咏西部的地理性意象。以及那些曲牌名,如:《凉州词》、《八声甘州》、《酒泉子》、《敦煌乐》等。

      那些草、风、霜、雪、雨、鸟、月和日都以“边”、“胡”、“朔”或“塞”来修饰限定着风景,那些城市、村庄、树木和花草都冠以“孤独”、“寂寞”“荒凉”和“偏僻”来注解着心灵,那些刺蓬、大雁和人都诠释为征蓬、征雁和征夫都一一成了描摹着西部固有的边塞生活和军旅生涯的诗歌。而那些军旅生涯的诗歌,由于一种拓疆和渴望和平的需要,占据了文学诗歌历史长河的绝大多数。那时的西部是一个西部诗歌的特殊时期。

       在现代诗中,也许是人们持有一种怀旧或回归心理,总是喜欢那些自然中风风雨雨,人类中那些建筑用的砖砖瓦瓦,被一些秦、汉、唐、和宋的国名来划定。似乎过了很久很久,那些收获的金河,依旧流淌着岁月和人生,那些风霜雨雪的铁马,依旧踏着秋风和炎热。

      总以为那些黄沙,沙尘暴只局限于西部,像西部的土特产一样,根植于西部。殊不知,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化,这一切似乎有了一种向东向南向北的位移。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地理环境处于一种修复状态。人们的诗歌视野中出现了诗歌的湿地,那些宜居宜游,宜商易业,城水相依的新的地理环境,在勾画着前所未有的诗情。

      人是生活着的,那些从事诗歌创作的人,也是生活着的,无论从古到今。如今地理环境的修复,注入了一种人文关怀。让人人都能有一份好心情,人人都能够诗意地生存。过去边塞诗的形成,有它历史的原因,也许那些文化人,就生活在西部,他们的生命和生活都与西部息息相关。他们的来与去,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们走了,流下了西部人的真实的西部,也流下了那些流芳百世千世万世的诗歌,西部诗歌无穷无已。

       文化是一种属于心灵的表达。人活着就是在不断地表达着,杨树用高拔,松柏用青青,花草用鲜艳芳碧,太阳用明亮温暖,月亮用清幽素洁,人类用汽车,高楼大厦、用山珍海味,用快捷便利表达着舒适惬意,表达着文化,表达着诗情画意。

       地理的修复,必然映射出心灵的修复。也许过去和现在的那些诗人们,选择那些荒凉、苦寒、贫瘠、孤寂、偏僻、戈壁、沙漠、荒城、古迹、白草、刺蓬、月牙泉,烽燧、雪山、铁蹄、冰河、飞天、丝绸之路、驼队、马帮、羌笛、戍楼、商贾、壁画、佛塔等这些意象,是为了表达一种西部的宁静旷远,一种粗犷雄厚。他们由于地理性的或心理性的环境,而在刻意寻求一种心灵的真正流放和超然。也许是为了和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意境。像李白写的那样: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那些诗人们陶醉于西部风物的沉吟,在于一种在西部找到了一种刻意使一种苦闷彷徨解脱和寄托的心理性参照。西部物象要么是一种歌咏的产物,要么是一种心灵压抑的奇迹。西部的贫瘠加上一种失意,而又转向低吟浅唱,或高亢激越的呐喊,寻找到了一种比心灵更为开阔无极,浩瀚雄浑的境界,来摆脱那些压抑,挫折,悲观,来实现自我提升。无论怎样,文化和诗歌都是一种感受着的婴儿诞生,伴随着欢乐和痛苦。在诗人的眼里和心灵中,只要是诗的表达,都是美丽和幸福的。西部诗歌的存在,总是和活生生的诗人们的生活境遇紧密相连。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更能快捷地反映一个地域的精神生活,好的诗歌文学作品可以影响和教化当下存在生活的人们与社会。诗歌也以佛教的形式和存在定格着人们内心的宁静祥和和虔诚。

      诗歌应该顺应社会,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这在现代文化中,不是一个时间和趋势的概念,而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判断和时代精神的担当。而且更是一种人类发展何去何存的一致性和耦合性。

       西部诗歌应不乏它固有和现存的生命性,即一种发展、创造、牺牲的生命力。
人们总是在生活中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孜孜以求。西部诗歌应该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精神唱和,一种正义民主诉求,一种感恩包容体现,一种开放进取表白,一种文明诚信的放歌。站在西部,要站在一个大西部,一个大文化的西部。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行高品位的诗歌创作,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在新西部的诗歌创作中,不仅要有关注个体的情感、经验、意识,既要坚持地域因素的写作,更要有为社会为人民的情感的集体性表达。西部诗歌的地理性意义,表达诗人独特的空间感受的同时,要超于本土和地域意识,在形成主体意识的诗歌建构中有所大的突破进步和创新。拓展可扩大这种地域空间的书写,要做到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更是趋于大众认可,通俗易懂大众化可以接受的。要不断挖掘西部意象中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把自我内部空间逐步辽阔为真正西部意义上的壮美,开放,大变样的新西部地理性时空的构建

       西部的地理意象依旧可以为赋比兴的情感叙事支撑,真正要让西部意象发挥它应有的主体功能。深入西部,感受西部地域风情,深入提炼和挖掘,构筑崭新的充满审美意义的西部诗歌地理学。

       地域是一个人的生存场,它不代表一个诗人的创作场。西部人的生存劳动场是固定的,但他们的创作场,由于一种精神意识的作用,永远是超越的,像祁连山一样高拔,像西部穹庐一样高远湛蓝清澈辽远。

       生活在西部,要有人类新的文化需求的胸怀和视野。如今人类的进程展示的是一种时代前进的大文化,大内涵。地域只有身体寄存的意义,不代表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过去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如今征蓬不是实情,它只是一个语言实体的喻体。征,每一次新的  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征程。汉塞胡天,已有些固步自封。如今世界在一体化发展,世界经济通道已经在畅通无阻。

        时过境迁,也许当今在人们的心里想的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羁旅乡愁,归心似箭。时事早已超越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想一想我们的《红楼梦》、《水浒》、《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是通过写人来喻世的。人是语言,人是意象,人是意境。

       西部诗歌的人文关怀是随处可见,在古诗中,也是如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烟的地方,就有人家,就有人的存在。而且,长河落日圆,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人在其中的所见之物。

        思想源于经验,思想源于感受。只有置身大众化的生活中,与人民在一起,才能体悟到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真正的诗人才能成为人民心声的代言人,人民愿望的传送者,人民热情和美好理想的讴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1-3 08:42 | 只看该作者
品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9: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