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青青河边草 于 2016-11-12 08:35 编辑
阳光的背面
——读潘加红老师的《秘密》
诗人是个擅长布局的人,他的这首《秘密》尤其如此。布局如同设场,当然陷阱是必须的。事物隐其真而漏其形。诗人不急于说其“真”,而只说其形。作者采用相似的结构分三小节进行描叙。
第一节:读出来之前/它是盒子,锁链,没有盐分的影子,药丸,X片,骨中之刺/血的花瓣,夜的蘑菇。即便是用意象说话,也是用了暗喻性极强的“意象”。物象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这种断裂的无厘头的组合,被放置在第一场内。读者需要从一系列物象中寻找出一幕剧的突破口。最省事的办法是,找出它们的共性的部分。
我们生活在日益膨胀的时代,所承载的空间,负荷,已经超出正常能力范围,或大或小,源源不断的,挤压给我们的思想或身体,在一条锁链上,反复拉扯生命的弧度,而最后的容量,却是回到盒子,装着一个“没有盐分的影子”。这就是从虚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空,依次循环,诠释了命运转轮的归处,这是物质层面的终极。咀嚼这些带有救赎,苍茫的文字含片,诗人毫不吝啬的,道出社会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抽丝剥茧,刮骨之痛。
第二节:写出来之前/它是绳扣,龟片,竹子/大理石,陶罐,微型社区。洪荒时代,钻木取火结绳记事,诉诸于文字的有多少?多少真相熏黑埋没于地下?所谓罄竹难书,是之谓也。真相永远在真相下掩埋。文字之功,甚微,且多蒙蔽和穿凿。这种解密的事情或许有无数考古家去做,陶器,珍宝,玺印,石刻,我们无法还原最初,只是对万千灰烬的无限的眷恋。
第三节:念出来之前/它是心跳,幻影,决堤/倒伏,膨胀,大面积溃疡。无声接受,默默臣服,无数怒涛在内心汹涌,而在阳光下则是另一幅面孔。现代人充满矛盾不安归宿感虚无的状态,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量变质变,到了“大面积溃疡”是不是该解开时代的伤痕?诗人通过“读出来,写出来,念出来”递进的手法,至简的语言,大容量的空间,自然痛感举重若轻的笔力,表现了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甚至人类在物质的获得时在更深的精神意义的丧失。正如诗人在其《飞廉草》中说:“隔着一张麻纸,我不舔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隐藏的永远大于揭示,真相永远大于本体。此篇读后感,只是一种解读,难免误读或穿凿,不足之处,请读者明鉴。
附:秘密
读出来之前
它是盒子,锁链,没有盐分的影子
药丸,X片,骨中之刺
血的花瓣,夜的蘑菇
写出来之前
它是绳扣,龟片,竹子
大理石,陶罐,微型社区
念出来之前
它是心跳,幻影,决堤
倒伏,膨胀,大面积溃疡
作品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c75630200102wqoe.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