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能等来莱昂纳德科恩的诺贝尔文学奖,他走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01: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能等来莱昂纳德科恩的诺贝尔文学奖,他走了


            年轻时的莱昂纳德·科恩。加拿大殿堂级音乐诗人传奇歌手莱昂纳德·科恩去世 终年82岁

据腾讯娱乐专稿2016-11-12消息(文/爱地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鲜见的给了Bob Dylan这样一位音乐人。但仔细想来,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自古音乐与文学也不分家,再说在一个传统严肃文学势微的时代,也确实缺少那些既有思想又能传播的小说、戏剧和诗歌作品,相反却是像Bob Dylan那些充满诗意的歌词,取代了之前文学的作用。
作为音乐界的代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ob Dylan确实当之无愧。而在Bob Dylan获奖的同时,还有另一个名字,也总是会被人提及,他就是来自加拿大的摇滚诗人Leonard Cohen(莱昂纳德·科恩)。甚至很多人还会因此期待,下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就将是Leonard Cohen。可惜,生命终究熬不过岁月,11月10日,这位本来就横跨音乐与文学两界的音乐诗人,最终还是以82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Leonard Cohen的音乐与文学生涯,也从此划上了句点。在一个大师“争抢”着去天堂的2016年,但愿Leonard Cohen是最后一颗压轴的巨星……

和Bob Dylan的同与不同

既然总是把Leonard Cohen放在一起进行类比,不如就在Leonard Cohen逝世后,也通过找他和Bob Dylan的同和不同,来由此读到他的与众不同。

1934年,Leonard Cohen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犹太中产家庭,而1941年出生的Bob Dylan同样有着类似的家庭环境。如果说Bob Dylan这个名字,并不能透露他的犹太身份,那么Robert Allen Zimmerman这个名字显然就可以了。

Leonard Cohen和Bob Dylan,早年都受到了Hank Williams、Roy Acuff这样的乡村歌手影响,而之后他们的创作,也总是会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和寻找灵感,并且在歌词的创作上,特别有着诗意化的节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歌手确实都是声线极其有辨识度的歌手,Bob Dylan的破锣嗓和Leonard Cohen的低八度嗓,以及播音员似的朗读演唱风格,也都是世界流行乐坛的一绝。

但Leonard Cohen和Bob Dylan虽然彼此间惺惺相惜,但他们的创作和音乐气质,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相比较而言,Bob Dylan更为摇滚,他的音乐更像利刃,有着很强的煽动性,也更容易成为时代的强音和回响,从传播角度来讲,更有着大众的宽度。而Leonard Cohen的创作,则更像是心灵的回响,在文字和音乐的表达上,要更为深髓、内敛,有着知识分子的那种悲天悯人,所以从传播层面来讲,更多是在精英阶层和艺术群体中流传。

Leonard Cohen首先是一个诗人

其实,和Bob Dylan的民谣血统为本不同,Leonard Cohen首先就是一个诗人。

早在1968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The Song of Leonard Cohen》之前,Leonard Cohen就已经发行了《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1956)、《The Spice Box of Earth》(1961)、《Flowers For Hittler》(1964)等诗集,及《The Favorite Game》(1963)和《Beautiful Losers》(1966)等小说。其中,《The Favorite Game》去年曾以《至爱游戏》的译名被引进国内,而《Beautiful Losers》早在2003年就以《大大方方的输家》被译林出版社引进,2012年重译本的《美丽失败者》,则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度发行。

其实,不仅仅只是音乐,Leonard Cohen的诗歌和文字本身,就充满了极强的氛围感。除了非常擅长雕琢文字之外,Leonard Cohen的诗歌,也常常充满了启示和神谕性。而且不管是写神秘的人生还是浪漫的爱情,Leonard Cohen的诗歌或歌词,总会给人一种黑色调的感觉,在他的文字世界里,似乎永远黑暗无际,似乎永远没有阳光。他自怜、愤世、绝望、悲悯、阴沉。但在与他的文字对弈后,最终却因为那深髓的思想和寓意的启示,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

不是音乐大师,歌词和声线却自成一格

虽然早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Leonard Cohen就和同窗组建了The Buckskin Boys乐队,玩起了摇滚乐,而之后以诗人的身份进入艺术圈后,也在1968年用一张《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成为了摇滚诗人,但不得不说,和Bob Dylan、David Bowie、Prince等音乐人相比,Leonard Cohen并非是音乐大师级别的音乐人。从出道到离世,Leonard Cohen的音乐生命,并不是通过音乐风格的不断革新、技巧的日益成熟而得以延续,并且最终成为某个音乐门派的一代宗师。Leonard Cohen的音乐,从所谓风格的角度,可以说是几十年不变,也并不具备音乐标签意义上的专利产品。

Leonard Cohen真正的音乐支点,其实还是他的歌词和唱法。除了歌词的文学性之外,Leonard Cohen最具特点的表达方式,就是他那种低沉到极限,以及比较平板、极少起伏的声线表达。也正是这种声线特质,成了Leonard Cohen的音乐支点,以及最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这种低沉、暗哑、醇厚的声线,及播音式的演唱风格,也和Leonard Cohen本身的音乐内容,有着气质的相同之处,尤其是演绎起那些充满神学意味的作品,甚至让Leonard Cohen有种牧师传道的感觉,也算是做到了情境的统一。

Leonard Cohen的那些隽永之作

《Suzanne》(1968)

这首歌堪称是Leonard Cohen的成名作,最早由一位民谣翻唱歌手Jude Collins,收录在她1966年的专辑《In My Life》中。一年多后,Leonard Cohen在与Columbia唱片公司签约后,也将这首歌曲拿回重唱,并收录在个人的首张专辑《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里。

《Suzanne》有着六十年代标志性的特色,制作和配器都非常简单,Leonard Cohen的声线,虽然不如后期那样形成更低沉的特色,但配合质朴的旋律,也自有一种民谣游吟诗人的气质。至于这首歌曲的主角“Suzanne”,也是一个很神秘的角色,直到今天人们都在猜测她究竟是谁?究竟是不是来自现实中真实的人物。其实对于Leonard Cohen这样的诗人来讲,亦真亦幻就是他生命的真谛。

《Famous Blue Raincoat》(1971)

《Famous Blue Raincoat》或许是Leonard Cohen在流行层面,传播最广的一首歌曲,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Jennifer Warnes的翻唱。除了那段迷人的萨克斯,以及偏爵士乐的改编之外,以这首歌曲命名的整张专辑,还因为它在录音方面的优秀,成为历史上相当著名的一张发烧唱片。但实际上,Leonard Cohen的原作才是最有深意的,毕竟这是他献给曾经的爱人Janis Joplin的作品。在作品中,这位布鲁斯历史上的著名女歌手,被Leonard Cohen称为Jane,一段传奇的恋情被写成一首传奇的歌曲,而一首传奇的歌曲,最终也记录下了一段传奇的恋情。

《Chelsea Hotel#2》(1974)

还是关于Leonard Cohen与Janis Joplin的世纪恋情,地点来到了当年他们一起有过鱼水之欢的切尔西旅馆。1971年,Leonard Cohen在迈阿密回忆起一年前加入27俱乐部的旧爱,并为她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接下来在东部非洲的一个小城续完,并在谱完曲后于第二年的演唱会首唱。两年之后,经过改写的《Chelsea Hotel#2》被收录在Leonard Cohen的专辑《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里,那一句“我并不是说我最爱的是你,我清楚地记得你,但已不再经常想起”,表现出Leonard Cohen的决绝与理性,以及贯穿其一生的曾经爱过的爱情观,却也在扎心的同时,让人觉得传奇与浪漫。

《Hallelujah》(1984)

《Hallelujah》这首歌曲,可以说是Leonard Cohen神学作品的经典。作品引用了《圣经旧约》中大卫王与乌利亚的妻子奸的故事,以这个故事为背景,Leonard Cohen其实并不是借此传道,而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对生命的感悟,尤其是那种为爱执迷不悔,不顾一切追寻真爱的表达,其实也是老爷子一生情事的真实写照。比起那些假出世的人,Leonard Cohen这种不遮掩自己欲望的表达,反而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至情至性。《Hallelujah》后来也被很多歌手翻唱,其中Jeff Buckley的版本最为经典。除此之外,华语乐坛的另类女歌手杨乃文,也曾经翻唱过这首歌曲。

《I'm Your Man》(1988)

这是Leonard Cohen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2012年Sylvie Simmons为他创作的传记,都是以这首歌曲命名。《I'm Your Man》依然还是站在男性立场的角度,表达了一种君子好逑的态度,最大的变化是从这一年起,Leonard Cohen的发声位置有了明显的变化,比以前的男中间更低,简直就是从胸腔直接来发声,也让作品更有了一种念白和朗诵的味道,音乐的质感也更醇厚了。

《The Future》(1992)

《The Future》原名《If You Could See What's Coming Next》,就像历史上每一位优秀的摇滚乐大师,如Bob Dylan、John Lennon和David Bowie都会为人类的战争和冲突写点什么一样,Leonard Cohen在柏林墙倒塌后,也想创作这么一首作品。不过,《The Future》最终的创作契机,却是因为1992年的洛杉矶种族暴乱,这也让当时离骚乱中心不远的Leonard Cohen,因此心有感触,并写下了《The Future》这首歌曲,而这首歌曲也成为了Leonard Cohen最为著名的一首反战类型的歌曲。

《You Want It Darker》(2016)

宗教式氛围的吟唱,让这首作品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Hallelujah》。宗教情结在这首歌曲里也再度体现出来,一句“Here I Am”,对于Leonard Cohen来讲,既是预言也是预知,这首歌也因此成了Leonard Cohen的绝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8 15: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