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一种深入生命与灵魂的诗写
——在首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诗友: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参加这个诗歌盛会。请允许我向《诗探索》杂志社和诸城市委市政府表示深深感谢,感谢你们联合举办的这次诗歌的盛会。下面,我简要汇报《诅咒与葡萄》的写作情况。
著名的诗歌评论家陈超先生曾经指出:“二十年来先锋诗歌的想象力方式的嬗变是沿着‘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生存’这条历时线索展开的。其最具有开拓性的价值也在这里。”(陈超《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的想象力之光》)。我认为陈超先生不只是预言了现代汉诗发展的一种趋势,更是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美学范式,一个衡量优秀现代汉诗的美学标准。当然,衡量一首诗是否优秀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标与因素,但这一条是极其关键的,对此,陈超先生已有足够充分的论证。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诗坛确乎如陈超先生预言的那样,诗歌的主流是在沿着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生存展开想象和叙写,并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就,这有一批优秀诗人精彩纷呈的创作成就为证。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个诗歌标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当下诗歌写作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像写日常的,有着对本真的世俗社会及个人经验的表述,但缺乏一种更宽阔的对“历史生活”中个人处境的深刻表述,缺少珍贵的历史深度和价值关怀;写“灵魂超越型”的诗歌,有精美的形式和高贵的精神质地,但缺乏更刻骨的对“此在”历史和生命经验的有效处理;写乡村的,有乡村现实与记忆场景的生动呈现,但感觉不到乡土宽厚悲悯的精魂与传统厚重悠长的韵味…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表面上看,诗歌技艺似乎娴熟精致了,但是,缺少生命的温度、灵魂的高度和独立高贵的精神向度。看似都是贴近生活的及物叙写,其实,没有过硬的个人感觉、想象和诗语生成能力。在这些诗里,我们读不到真实地面对自我生存的写作,读不到真实地面对一己精神困境的写作,读不到真实地面对自己灵魂的写作,读不到真诚地朝向自己的理想读者的写作。诗坛充斥着数不胜数的看似精致美妙,却没有灵魂重量和质感、没有生命温度、没有精神张力的作品。我私下将这样的诗写称之为是非有效性诗写,是近乎哈维尔所说的那种“没有历史尺度的私人生活展示,只是一种表象和一个谎言”。而在我的内心,一直是对陈超先生所描绘的那种先锋诗歌理想图景充满期待。我渴望读到有着个人身世感,生存经验细节,潜意识的冲涌,生命真实的记忆乃至与自己灵魂真实的对话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与老井相遇了。
我和老井是在同一座煤城淮南,相识十多年了。我认为,老井是当代煤炭诗写的杰出代表。他以亲身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与鲜明生动的笔墨,揭示了煤矿工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表达了他们强烈的内心诉求。他的诗是站在当代人文主义的高度,对煤矿工人的崭新的审美观照,达到了煤炭诗写的历史新高度。几年前,我们淮南和怀宁两地作协在海子的故乡为他开了诗歌研讨会,而这次我获奖的论文正是在那次研讨会发言稿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对老井的诗歌有着以下几点基本的认知与判断。
首先,老井的煤炭诗写,真实地反映出矿工与煤炭最本质的关系。一方面,煤炭既是矿工工作的对象,一种生存博弈的对手甚至是命运中异化的力量与威胁。因此,他笔下的煤炭,就少有那种比德的讴歌,抒情的赞美,而常常是一种冷峻的逼视,一种狭路相逢的锐利,甚至有时干脆就是充满敌意的诅咒与怒斥。这就使得他的诗句较之别的煤炭诗人,显得别具一格,是有着咄咄逼人的真实,一种生存拼搏的血腥与酷烈,一种幽暗深处的惊心动魄。另一方面,煤炭又是老井们长相厮守、主体本质力量与情感投射的对象,还是他衣食所安,养家糊口的依靠。他的煤炭诗写就又充满主体力量的展示,那种采煤人的坚苦卓绝与顽强坚韧的精神再现,是有着粗犷的豪放的美以及浸透在诗行里的对家人的深爱和责任感;他的诗写出了采煤人对个我生命的复杂独特体验,那种梦想期盼与坚守担当的自觉与勇毅。因此,他在写煤炭,实际上是在观照、检验与处理这种关系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存在的价值意义判断。借此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个人的诗歌的视角追寻当下矿工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这一切决定了诗人心灵感受与情感的强度、敏锐度与殊异的性质,决定其煤炭诗写语言内化生成与外化表达过程中,对一切非个人化、非诗性审美语 言,对那种一切公共化、功利化语言的本能的拒绝与排斥,从而呈现出既有煤矿工人生存的现实质感、活生生的生存体验同时又富有诗人个人生命特质的,充满个人想象个人意识流动与情绪特质的诗性表达。他的诗歌既具有对矿工生活准确的还原效果,那种八百米深处的地心现场感,又有着巨大穿透力,其诗性光芒对零散记忆的审美整合和对日常经验的陌生化处理;还有着审美主体幽深而隐晦的内心揭示,曲折而难言的心灵诉求以及独属于这一群体的生命气息、遗传密码与意识涌动……在他的笔下,那些冷冰冰的机械、单调琐碎的事务,地层深处的黑色汗水与足迹等等,无不饱含着一个当代矿工沉重艰辛的生命体验、高贵庄重的主体精神与自尊自重的生命价值认同,同时又包含着作为诗人的理性与柔情,见证与记录,沉思与追问,道出与命名,……这一切使他的诗歌常常获得生命真实存在所赐予的灵感,实现着语言对存在纵深的裂变与突击,实施着出其不意的点燃与照亮;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着强大的人道力量,鲜明的时代特色,深邃的历史意蕴,耀动着抒情主体灵魂的光亮,涌动着或激昂或低婉的诗情,闪烁着真诚明亮的艺术成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诉求与风格,是具有标本意义的煤炭诗书写。
综上所述,我以为老井的诗歌是像王家新所说的,试图“深刻切入我们这一代最基本的历史境遇中去”的诗歌。尽管,他的诗歌多少受到类型化的制约,但老井的诗歌是以个人生存的视角,追寻当下矿工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为矿工整体的生存做见证,为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沉默的弱势群体发声,这就使得他的审美视域变得开阔,诗写辐射的社会面也变得广大,从而他的个我生存的诗写接上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传导出了整个社会巨变中的裂变与阵痛。老井点燃了这些黑色的苦难,照亮了他们坚韧而不屈的生存。这样,老井的诗歌就如米沃什所说的摆脱了“(纯诗)这种小小的孤独练习”,是“始终紧跟着人民那伟大灵魂的种种神秘运动,充分意识到自己那可怕的责任”的。在老井的诗里,我们不仅真切地读到诗人是在真实地面对自己生存的精神的双重困境,也读到了整个社会所共同面对的困境与挑战,读到了历史的艰深与苦涩。因此,我们说,老井的诗写是在真实地对自己的心灵和灵魂说话,真实地同时代和历史说话,也真诚地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读者说话。他的诗写就是那种深入到生命、灵魂与历史的诗写。当然,老井并没有忘记诗歌语言愉悦的迫切性。他牢记着诗歌必须先成为诗歌,他也有他的一套诗歌修辞术。而因为他的诗歌有着如策兰所说的,和他那真实的特殊的生存境遇的“一种握手”,因而使得他的修辞不至于陷入古希腊修辞术诡辩的泥沼,也与意识形态下的虚假的历史修辞学分道扬镳,而是具有了生存现场的真实,获得了征服人心的可信感。就像策兰写《死亡赋格》那样,他在以他最真切的生存去寻找语言。同时,我还必须指出,他的写作还上接杜甫的诗史传统,不独是一己的书愤与遣怀,还怀着一副感时伤世、忧叹黎元的赤子衷肠。这一种博大的悲悯,是如奥登所说的“靠耕耘一片诗田,把诅咒变为葡萄园”。
基于此,我为能给老井这样的作品写评论而感到庆幸和快慰。同时,也更为这篇不成熟的评论得到首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的专家评委老师的认可而感受到至高的荣耀和幸福,因为在我的长年阅读中,深深感觉到,《诗探索》是一本极有专业水准、职业操守、社会担当和理想抱负的诗歌杂志,是当代汉诗当之无愧的精神与审美的坐标。今后我将更好地为中国新诗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声疾呼和努力发现更多闪耀着“深入生命与灵魂的想象力之光”的优秀诗作的诞生。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