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韵引发的感想感悟
冯 奎
重阳先生说得好:“无韵非诗!”这是一个明确的导向。但若在我没有接触新韵时听到这句话,我一定会急。第一次接触《新韵》报时,就被重阳先生的理论所吸引,又为之折服。
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于一种自由的写作方式,起初,我认为既然诗歌可以不押韵,那我就不押它好了,以免增添一些麻烦,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去作,规距得很,诗的美感也不能灵活的运用及展现。所以,在没有接触新韵以前,写自由新诗时,我大多不押韵。
当我逐渐的了解新韵以后,才知道我的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虽然无韵诗在很古之前也曾出现过。据说,唐代作乱的潘将史思明,虽然斗大的字认不几个,却爱故作风雅,经常即兴吟诗。有一次他要把一筐樱桃赏给他的儿子史朝义(怀王)和史朝义的军师周贽,就在彩笺上写了一首“诗”:“樱桃一笼子,一半赤,一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身旁的一个小吏看了这首诗,建议他把最后两句对调一下,即改为“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这样就押韵了。不料史思明听了以后勃然大怒,道:“韵是何物,岂可以置我儿子在周贽之下。”
这仅仅是一个笑话。但在我国古代,写诗不押韵是不可思议的。
从新韵的发展过程来看,他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对诗歌新旧观念的真实反映。我真实的悟到:诗歌创作是需要依据新韵为主体的新型观念的,新韵是对现实写作新趋势的统一。
读新韵作品及新韵理论,新韵的曙光照亮了我的心扉。我对新韵有了必胜的坚定的信念。
新韵在时代、民族、社会关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有的学者,诗人、作家都是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的,创作的风格也该融入到新韵中来的。新韵的发展,是社会的、民族的必然,是争议向接纳的转化。所以,重阳老师提倡的新韵学,是不受客观因素阻隔的。新韵时代,新韵文化,新韵艺术风格决定了新韵的基本风貌,这种风貌也是重阳老师等理论家以独特的实践体现出来的。如今,新韵已引起了各界同仁的共鸣。我系新韵的初学者之一,但我深信新韵会逐渐取代旧韵的。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