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叶如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陈先发《丹青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期待。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12-6 12:0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首诗的亮点,就在于最后两句,
对苦难的救济总是好过对享乐的推崇。

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好比一个诗人总应该站在弱者一面。
因此这首诗有悲悯情怀与佛陀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2:21 | 只看该作者
行顺 发表于 2016-12-6 12:04
我觉得这首诗的亮点,就在于最后两句,
对苦难的救济总是好过对享乐的推崇。


行顺, 你的这个诠释和原诗的用意并不一致: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将被制成棺木的桦树,高于被制成提琴的桦树。

这是从死人的视角说的。 不是对逝者和亲友表示同情和救济。 或许是说通过死,精神提升了。 但是他又用很负面的词“死人”。如果用“逝者”, 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而制成棺木的桦树高于制成提琴的桦树, 就很牵强了。 除非理解为反讽。 但反讽也是破坏了前面的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12-6 12:30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12-6 12:21
行顺, 你的这个诠释和原诗的用意并不一致: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我觉得是相反的。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这是从死人的视角说的。 不是对逝者和亲友表示同情和救济。 或许是说通过死,精神提升了。 但是他又用很负面的词“死人”。如果用“逝者”, 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这部份解释我是认可的。

制成棺木的桦树高于制成提琴的桦树, 我觉得是作者的主旨所在。和上一句顺承下来,表明对生命的尊重高于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2:40 | 只看该作者
行顺 发表于 2016-12-6 12:30
我觉得是相反的。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你的意思应当是, 因为对棺木特别推崇, 所以就是对死者特别尊重, 也就是对死看得很庄重, 所以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

这不无道理。 但这并不能给任何理由去说棺木高于提琴。死者崇高, 但并非因为高于生命。如果死高于生命, 生命就低于死。这与你说的尊重生命是矛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12-6 12:43 | 只看该作者
读死人,我也没有不适之感。因为整个诗,没有太温情的表征,本身就是一根刺,
作者比较喜欢用更有强度的语言,对生死进行解读。
当然,如果换成逝者,我也觉得也适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12-6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行顺 于 2016-12-6 12:58 编辑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12-6 12:40
你的意思应当是, 因为对棺木特别推崇, 所以就是对死者特别尊重, 也就是对死看得很庄重, 所以意味着对 ...


陈先发的诗,读者呈现两极趋势。

喜欢的人,五体投地的佩服
不喜欢的人,完全不知所云。

我也是最近一周才开始重读他的诗。因此不敢妄评。

鸟鸣,一声接一声地溶化着。 也是指一种消亡。而蛇通常情况下是危机的代名词。过渡到死人,也不算突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12-6 13:30 编辑
行顺 发表于 2016-12-6 12:45
陈先发的诗,读者呈现两极趋势。

喜欢的人,五体投地的佩服


这里蛇本身是可以写的。我只是对蛇从锁孔往外看的描写有所保留意见。

陈先发的诗很有特色。 如你所说,他喜欢用有强度的语言。

我还不了解你说的两级分化。

总体感觉他的诗属于知识分子写作, 或者说是文人诗。 有些作品很有深度和语言功力。 有的作品书卷味嫌重。 这首是他早期的作品, 比后来的作品更有灵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12-6 13:3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首诗是别人写,估计就死球了。因为陈的名气大,才敢于如此铺陈。
第一句话直接搞出来很多树名,有些树大家连知道都不知道,更没法拿来想象或比较。

但陈诗硬是让大家凭想象,去对比。好比一个森林,林中的树不免有高的矮的,读者只能强迫自己生硬地想象出一幅森林图景。诗题为丹青见,那么前三句就相当于是描述作者对这副画的直接观感了。跟着陈去想像,虽然费力,总还能在脑中构勒。

后面三句是诗的中间部份,我觉得更晦涩了。只能算是为诗而诗,刻意的做作地方很多。却不生动和形象。

有人是这样解释的,整个诗的视角是桦树为第一人称。人是自然的破坏者,只有死了,才不再对自然进行破坏,才能得到桦树的宽佑。

因此我才觉得这首诗最后两句才是本诗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12-6 13:35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12-6 13:23
这里蛇本身是可以写的。我只是对蛇从锁孔往外看的描写有所保留意见。

陈先发的诗很有特色。 如你所 ...

陈诗有特色,也耐读。

你说的文人诗,肯定是没错的。

语言有功力,但却失之明白晓畅。总觉得是在故布疑阵,故作高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08: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