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迎阅读敬请指导《西 部 新 韵 撩 人 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 部 新 韵 撩 人 哩

——读三位诗友的三首诗




陕西•姚义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是以简洁而又形象的语言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的志愿和向往。这一简单的解说应该肯定。当那种不押韵,无节奏的自由诗大肆泛滥,从而使新诗失去读者群众时,仍然有一些人坚守诗歌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了许多有节奏有韵律的新诗,而且以其内容的深涵,格调的高雅而流传于群众之中。那些和知名度高的大家暂且不论,我这里例举我熟知的三位诗友的诗,让大家来共赏。
    甘肃静宁人王知三是一位在民间文学收集和民俗调查研究方面作出很大成绩的中年学者,他业余坚持写诗,已出诗集《燕无集》等三本。古体诗词、自由诗、新韵诗他都作过实践,细对比还是写的民歌体新韵诗好些,而且很受地方读者喜爱。如《黄土塬》这首诗:

黄土塬哟,黄土山
黄土山畔把黄土窑窑子钻
黄土窑窑里盘上黄泥土坑啊
苋蒿柴尽往炕眼门里填
精身子滚在烙炕上
被窝窝里做梦好香甜
甜梦里刨开黄土种下黄糜谷田
好日子齐刷刷长在黄土塬
黄土塬哟黄麋谷田
黄毛驴拉碌碌把黄穗穗碾
黄米米酿成黄曲子酒啊
黄曲子老酒醉倒庄稼汉
扯破嗓子喊乱弹
喊一声女娲捏人造姻缘
黄土和世人结下深情几千年
羲皇的子孙一辈辈闹欢黄土塬

    这是一首可谓土得掉渣的乡土诗,每读一遍,我都深受感动。生活在六盘山以北的静宁,气温低、产量低。农民生活至今还是较苦的,但他们那种耐得风寒,经得苦困的农家汉子,其精神却无比乐观,他们在艰苦劳动中充满了理想和向往。作为女娲和伏羲故里的后代人,他们正以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在和贫困落后作着韧性的战斗。“一辈辈闹欢黄土塬”,正是一种踏实苦干矢志不移的精神表现。这首诗一刊发出来,立即传唱于陇东各地,听说后来被电视台录制成歌舞片,放映了好些时候。如果如今你去了静宁旅游,你问到王知三,不论老少都会说他就是写了《黄土塬》的那个,可是条汉子哩!可见,只要你写出传达人民心声,让人民喜闻乐见的好诗,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如果你日常看电视,每看到一群陕北汉子,头扎白羊肚毛巾,身装金黄中式衣襟,腰缠红腰带,把拦腰挎的腰鼓打得声声震耳,那跳跃欢腾的情势,你大约和我一样会看得眼花缭乱,赞口不绝,你想过说如何赞美这老陕的拿手绝活。请听青年诗人尚奋斗的《安塞腰鼓》:

我们是雷公,
把天地搅动。
擂响了日月星辰,
擂响了春夏秋冬。
咚咚咚,咚咚咚,
象海涛,象雷鸣,
这是黄土的呐喊,
这是大山的回应——
高原鼓声。

我们是自由神,
把信念播种。
热烈地雕塑自己,
愉快地创造生命。
咚咚咚,咚咚咚,
天在摇,地在动,
这是风雷的热恋,
这是江河的奔腾——
高原鼓声。

    诗人以短促的句式、节奏,厚重的鼻韵母拟鼓声,形象的自然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神韵。“是黄土的呐喊”,“是大山的回应”,“是风雨的热恋”,“是江河的奔腾”,安塞腰鼓的打起,不正是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那么如同雷霆万钧,又如同万马奔腾而又齐整有方,节奏鲜明。诗人尚奋斗,拉得一手好风琴,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陇东,他深懂诗歌无韵不成其为诗,他的所有诗都是节奏鲜明有韵律而且多数被谱成演唱的歌,如今已是国内音乐歌词界走红的后起之秀。
    现在西安定居的王寅明先生,则是一位从50年代就坚持写新韵诗的老诗人。他六十有七,系笔者大学同学。这是一位诗歌、小说、戏剧、评论等多弹齐发的文学多面手。新时期以来,他的新韵诗《元帅群像》组诗在国内很有反响,在一些地方互相传抄朗诵。他的新作《你说他傻瓜不傻瓜》极有风趣:

小伙儿队里务西瓜
远近百里名声大
有个姑娘嘴真馋
天天去到瓜棚下
又买瓜,又夸瓜
绕着弯儿把话拉
不夸西瓜个头大
就夸西瓜甜又沙
明夸西瓜暗夸人
小伙儿脸红羞嗒嗒
姑娘的话儿他听不懂
嘿嘿
你说他傻瓜不傻瓜

小伙儿赶车去送西瓜
鞭花朵朵空中炸
姑娘说他要进城
顺道就把车来搭
又谈车,又谈马
逗着小伙儿把话拉
不夸车儿跑的快
就夸马儿会听话
明夸马车暗夸人
小伙儿低头不接茬
姑娘的心事他不知道
嘿嘿
你说他傻瓜不傻瓜

    这首优美的农村恋歌,细致入微地描写出了一个在爱情上大胆主动的姑娘和一个憨厚得含着傻气的小伙子的鲜明形象。极有生活风趣而更有戏剧性。又因为写得流畅上口,节奏感强,用韵自然,被作曲家看中,不仅谱了曲,而且搬上了舞台,效果极佳,还成了常被排演的保留节目呢!
    西部写新韵的作者很多,各个县乡镇都有。笔者随意举出以上三个人,并非他们的诗最好,而是仅因为熟悉而已。有三点值得注意之处:首先他们都曾生活在基层,深入民间,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深知群众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他们对民歌民谣特别情有独衷,不仅收集整理了不少,而且他们写起诗来自觉不自觉地带有浓厚的诗歌必须有韵有节奏这一根本特点,紧紧抓住不放,尽管各种洋诗洋风多么兴时于一阵,而不为诱惑,不赶浪头。而坚守自己的固有信念。再次,他们都很聪明,看中诗与音乐的血缘关系,让自己的诗写得既能诵又能唱,他们的一些诗已制作成MTV音乐电视片,从而让诗插上翅膀,流传更广泛更迅速。这些特点和趋向是很值得诸位文朋诗友参考和借鉴的。

                 2002.1.8
原载《新韵》报D19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9 09:04 | 只看该作者
    西部写新韵的作者很多,各个县乡镇都有。笔者随意举出以上三个人,并非他们的诗最好,而是仅因为熟悉而已。有三点值得注意之处:首先他们都曾生活在基层,深入民间,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深知群众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他们对民歌民谣特别情有独衷,不仅收集整理了不少,而且他们写起诗来自觉不自觉地带有浓厚的诗歌必须有韵有节奏这一根本特点,紧紧抓住不放,尽管各种洋诗洋风多么兴时于一阵,而不为诱惑,不赶浪头。而坚守自己的固有信念。再次,他们都很聪明,看中诗与音乐的血缘关系,让自己的诗写得既能诵又能唱,他们的一些诗已制作成MTV音乐电视片,从而让诗插上翅膀,流传更广泛更迅速。这些特点和趋向是很值得诸位文朋诗友参考和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