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文系到河西走廊 李亚伟诗歌读享会重回诗歌黄金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6-12-9 10:56 编辑

从中文系到河西走廊 李亚伟诗歌读享会重回诗歌黄金时代








       据华西都市报2016-12-08 消息“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然后再去撒网……”当传说中的莽汉诗歌经典代表作《中文系》被朗诵的声音一响起,现场就仿佛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还没有在历史中看见我/那是因为历史走在了我前面眺望身后的世界/祁连山上下起了古代的大雪。……”当《河西走廊抒情》的诗句一发声,现场读者仿佛被带进遥远的祁连山脉。12月8日下午两点,由《草堂》诗刊、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川图读者沙龙·草堂诗会之《莽汉与他的时代——李亚伟诗歌读享会》,在四川省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圆满举行。来自四川本地的几十名诗人、以及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李亚伟的多位诗友们,以及广大读者们一起,济济一堂,深度走近李亚伟的诗歌世界,共同聆听他和他那个时代尖锐而真挚的声音,深入了解曾经走过的一段诗歌黄金时代。

       李亚伟成了一个诗歌“符号

       身为此次活动的“男一号”,李亚伟在主持人周东的“鼓动”下,用自己的家乡方言重庆话,朗读了《中文系》的一小节暖场,诗人对自己诗歌的演绎,生动俏皮,引发全场喝彩。随后,四川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四川省视协主持人专委会秘书长海光,藏羌诗人松夏央宗等人,全文朗诵了《中文系》《秋天的红颜》《酒中的窗户》《云中的签名》《内心深处》《我们》《异乡的女子》《风中的美人》《天空的阶梯》等多首李亚伟诗歌的名篇。诗人向以鲜还当场脱稿背诵朗读了李亚伟的《河西走廊抒情》组诗的其中一首。他准确的记忆力,投入的朗诵,也让现场气氛掀起了一个高潮。对于自己的《河西走廊抒情》组诗,李亚伟本人也是很满意,他与电台主持人思斯一起,合作朗诵了其中另外几首,效果也是奇佳。诗歌的光华在现场闪耀。

       李亚伟个性不羁,诗歌风格也是奇崛新锐,不走寻常路,有一种惊世骇俗的美感。有评论家说,李亚伟是一个最有可能把当代汉语诗歌带向新的高度的诗人。现场除了朗诵,多位诗人也对李亚伟的诗歌进行了深刻精彩的评论。著名诗人、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在朗诵会上发言说,“我在很多场合上都说到过李亚伟的诗歌。中国新诗走过一百年,但真正适合诗歌发展的稳定平静的 有效期 不到50年。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新诗高潮中,诞生了很多诗歌流派,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李亚伟的意义在于,他的诗歌已经具有一种标志性的符号意义。亚伟诗歌的幽默、尖锐、嬉皮以及语言的多指和低放的写作姿态,对之前长期以来诗歌一本正经的面孔、虚假华丽、伪抒情给予迎头一击。莽汉的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一次革命,对诗歌固有的形态、对生活的切入方式以及对汉语语义的创新,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亚伟的诗歌符号,代表着中国新诗的一次诗歌语言的改革和革命。 ”

       李亚伟回忆“莽汉”由来:我们要写更带劲的诗歌

       1984年初春,“莽汉”的诗歌流派由李亚伟等人创立。李亚伟出生于重庆酉阳,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1982年开始创作诗歌,1984年与万夏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派”,成名作有《中文系》等。莽汉主义是一种以追求生命的原生态为特征的诗歌流派,摒弃风雅,主张对生命意义的还原,反对以诗歌的方式对世界进行主观的美化,语言多幽默、反讽,机智调侃。“莽汉”们找到了一套新的诗歌方式,找到了非常新奇的诗歌语言,并且以一个较为完整的文本形式,大大地挑战了当时人们对诗歌形式的陈旧认识,很多诗歌文本有开创意义。1986年莽汉解散,但是莽汉主义却留了下来。莽汉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李亚伟,万夏,二毛,胡冬,马松等。

       谈到自己当年与朋友们创立莽汉诗歌,李亚伟说,“我们当时还在读学生,经常泡图书馆,读了很多西方的诗歌。我们当时认为,当时的朦胧诗,所引导的诗歌创新任务已经完成,我们需要些更新鲜的诗歌。作为年轻人,着急要发声,我们就结诗社、兴诗派。我们想的是,我们不写那种软绵绵的眼泪啊梦啊。我们要写更带劲的诗歌。”

       对于自己当年那首《中文系》,李亚伟笑说,自己有时候“也觉得烦恼,因为这首诗名气太大,遮盖了我其他诗歌。哈哈。”李亚伟还透露,目前为止,自己最满意的诗歌是《河西走廊抒情》,“我写作的野心很大。为了写这首诗,我到河西走廊实实在在走了一大圈,有了真切的历史感,找到一个牢固的支点,我才写出这首组诗。”

       “莽汉”其实“不莽”  其实李亚伟写诗很细腻

       首届鲁奖诗歌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张新泉老师也来到此次朗诵现场。今年75岁的张老师发言幽默真诚,“在李亚伟的粉丝中,我应该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吧。我对李亚伟的诗歌是严重喜欢。以至于我都说不出来具体理由了。在我看来,李亚伟和他的朋友们所开创的 莽汉 诗歌,很可贵。在中国新诗百年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泡沫。但李亚伟和他的朋友们,却能做到一直坚持初心。这让值得敬重。”

       向以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是一位学者型诗人。他对李亚伟的诗歌有如下判断,“我判断一个诗人诗歌的核心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看他有没有对丰富汉语或者拓展汉语人文空间边界,作出贡献。像屈原、李白的一些诗句都穿越时间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日常语言生活或者成为典故成语。亚伟的诗歌之路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就目前他的成就,他的诗句,很多都已经可以进入汉语的基本词汇,已经拓展了汉语的词汇空间。不管是读过《中文系》还是《河西走廊抒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对于“莽汉”诗歌这个称号,向以鲜说,“李亚伟的诗歌粗粝,但粗粝不等于粗燥、粗野。李亚伟虽然自称莽汉,但其实他写诗很细腻,设置很精心。

       诗歌是语言的金子,李亚伟很珍惜语言。”  重庆诗人“组团”专程来现场

       实力派作家、诗人龚静染也在现场点评了李亚伟的诗歌。他重点讲述了李亚伟从《中文系》到《河西走廊抒情》的风格转变,“在《中文系》中,李亚伟表现出粗粝、大胆、颠覆的艺术风格,在《河西走廊抒情》中,他又开始对历史进行深度而诗意的探索。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成熟过程。令人佩服。”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总编、著名诗人李海洲,和另一位重庆诗人刘太亨;专程从重庆赶来参加这场朗诵会。他的发言幽默真诚,“李亚伟的诗歌在重庆有很多知音。本来会有40位左右的重庆诗人来参加,但由于不是周末,他们都没能赶过来。坦白说,李亚伟是我至今最喜欢的三个半诗人的其中一位。”李海洲还回忆说,自己第一次读李亚伟的诗,是在读高一的时候,“亚伟的诗歌语言奇崛,想象力超强,强劲有力地把我带上了诗歌的道路。

       刘红立、尚仲敏、马嘶、彭毅、李明利、熊游坤、陶春、文佳君、桑眉、张钰蕾、玉琼、邓翔、王博、王学东、王江平等实力派诗人,以及四川省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焰等人,也都亲临现场。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曾洁 实习生王琬琳 摄影 吴小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5 16: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