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忘初心,不熄梦想-现代禅诗访谈录(南北、小勺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11: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16-12-22 15:46 编辑



不忘初心,不熄梦想
——现代禅诗访谈录


问:小勺子
答:南北
时间:2016-11-8至2016-12-7
方式:邮件、短信
场所:网络空间


1
小勺子:作为现代禅诗流派的发起人及这项运动的最有力推动者,你写现代禅诗多少年了?

南北:我对“融禅于诗,以诗言禅”的探索写作,起始于1990年代。那是偶然的一个机缘。一位诗友到我家里玩,离去后我在沙发上发现遗留下来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记得是花城出版社出的,书名好像是《禅门公案一百篇》吧,里面的内容,是以日本禅宗的公案故事为主的,很生动。里面有不少日本古代和现当代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学、文化方面的人物名字出现,他们对于禅宗思想的把握和运用,对当时已经陷入现代诗写作陷阱中突围无力的我来说,无疑看到了一道亮光,寻到了一把梯子。那个时期写作的《风起时》、《风过后》、《在水一方》等诗,已经有了初步的禅意在里面。而在读到这本小册子之前,我唯一一次与佛教的接触,也是在一位诗友的引领下,去开封市内的“河南佛学社”吃斋饭,在佛学社的院子里交了5元钱,得到一个法号“元阳”。但那个地方,当时已经不是搞佛学研究的地方了,而只是一座普通的佛教寺院而已。
有明确意识的现代禅诗写作,是从1996年才开始的。那时我旅居郑州。少林寺的永信和尚在郑州办了个“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有朋友向他推荐了我,请我去为他整理一本名为《印度之行》的书稿。我在永信的基金会待了半年,为他整理完了这本“朝圣之旅”的书稿后离开。但因为要整理这个涉及诸多佛教知识与历史典故的文稿,我就不得不住在他的基金会里,参读诸多如《大唐西域记》、《世界现代佛教史》、《印度古代史》以及《大藏经》中的相关经论。这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比较集中的对于佛教的历史和经论进行阅读了解。之后的学习,就是一种开始之后的继续了。在此之前,诗歌写作一直是我人生中的唯一的大事,但此后却增加了禅的成分。于是,诗禅结合,诗禅双修,对我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的第一篇阐述“现代禅诗”的文章《现代禅诗一瞥》,就是在此后的1997年完成的。
还有,我住在永信的基金会里整理书稿的这个时期,恰逢他以这个基金会的名义,创办了一份内部小报《少林慈善》,又创办了一份季刊《禅露》。我既然是为人打工,就还兼任着小报和刊物的编辑、组稿工作。稿子不够,有时就还要自己动手去写。我的“禅意散文”和“现代禅诗”最初的写作和发表,与此也算是一个开始的机缘吧。《禅露》后来不但在佛教圈内,而且在国内的文化及文学圈,都有一些名气。我知道的最主要原因,是释永信舍得“重金买稿”,特别是个别的名人稿件,千字达到三、四百元,譬如贾平凹、余秋雨的文章,就都在那上面刊登过。这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大陆,可以说是官方刊物想都不会去想的举动。反正他的钱也都是化缘来的,用句佛教内部的话说就是“花出去的多,流进来的更多”。成功的和尚,也很懂得这个道理的。
《禅露》里面有个诗歌栏目叫做“新禅诗”,对我启发很大。我1997年在《现代禅诗一瞥》中提出的“现代禅诗”概念,就是在这个栏目名的启发下思考而得的。
如此的计算起来,我的现代禅诗写作,也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7
小勺子:有相关文字显示,在创作过程中,你写了一百多首六行体小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尝试这种形式的诗歌创作的?能否阐述一下,相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六行体”在你这里是个怎样的概念?或者说,具有哪些不一样的艺术特点?

南北:所谓“六行体”诗歌,不过是后来大家见我这样的小诗有了一定的数量,又比较认可,于是这样命名的,是一种方便而已。这种小诗在我最近十多年的诗歌写作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收入《清贫内部的花朵》这本诗集中的有将近90首,当然还有一些没有收入进去,总体数量上应该有100多首吧。
最早写作“六行体”,是在1996年,譬如《苹果》、《喝茶》、《童年》、《布谷》等,大约有十几首。这些六行体小诗,最早发表在国内的一些文学或佛教刊物上,如《东京文学》、《甘露》等。至于我为什么会写这样的“六行体”,其实当时并没有要创造一种诗歌新体制的念头,只是偶尔为之,但感觉这种基本格式为上阕三行下阕三行的体例,对于表达一种事物的内容或想法,已经足以完成。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限制以往那种散漫放任的情况,给自己一点约束,可以尽量的做到言简意赅。其实,也就是取了一个诗歌写作中的“中道”而已。像日本俳句那样的三行十七字的规制,小则小矣,精则精矣,但限制过甚,在因应现代社会复杂之人或事物的表达上,就显得有点吃力。但那种口语诗的漫无节制,自由则自由了,却又往往动辄几十行几百行的泥沙俱下,散漫泛滥,失却了中国诗歌传统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原则。所以,我在写了最初的一组后,感觉这种形式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就断断续续的坚持了下来。
至于“六行体”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在艺术特色方面的比较,我想这不是我的专业。好像有评论者曾经总结过一些“六行体”的艺术特点,不过,也都是诸如“短小、简洁”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意思吧,并没有比较像样的上升到理论方面的论说出现。而老莎的“十四行”,研究者如过江之鲫,你可以搜索一下,一定可以找到几箩筐这方面的文章。但要将二者进行比较,我只能说,十四行体在欧美特别是英国文学中,是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七律、五绝的“格律诗”,不但有行数的限制,更有音韵字节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但我写的“六行体”,除了行数,其他没有任何约束。或者你看到了别人也写有六行体或四行体、三行体什么的,他们有更多的讲究,但那不是我的,我也不了解,让我怎么去说呢。


11
小勺子:最后,请你用一句话对“现代禅诗流派”及诸位探索同仁发出自己的心声,以结束这次访谈!谢谢!

南北:哦,我也要谢谢小勺子。你的这个访谈对话,虽然不像那些报刊记者或文坛上的职业老手那样,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冷不热,不咸不淡,完全的“政治正确”,但我还是感到很高兴。你可以随便的胡乱问,我也就可以随便的胡乱答。
至于对于现代禅诗流派的同人们,大家都是“缘起而聚,缘灭而散”的啊。所以,只要缘在,大家就聚到一起,写诗,交流。如果还能一起做点事情,当然更好。
佛说,立足当下,不期明天。只要珍惜当下的缘分,珍惜当下的聚会,就是在珍惜着明天的太阳和月亮。

(全文约12000字)





来自群组: 现代禅诗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