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手记《雪》(组诗)尹宏灯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三醉 于 2016-12-26 22:44 编辑

参悟内心的佛光
——诗歌手记《雪》(组诗)尹宏灯作品
文/张三醉

一、原文

《雪》(组诗)
文/尹宏灯

◎寺院的雪

雪落下来,落日的余晖渐冷
起起伏伏的世界开始平静

大地的黑,被白牙一口吞没
所有醒着的事物,借机沉睡

这时的寺院,关闭了
人间的钟。僧人们
闭关自守,打坐念经
听风,在耳畔缓缓而过

远方,自觉的修道人
正从漂白的外头
急急赶来

◎雪域行走

从外头赶来的人
回望走过的路,除了一串黑脚印
就只剩下白。天是白的
地是白的,时间是白的

没有尾随者
就连靠近暮晚的落叶
都被风
安置在空中

脑门变白的时候
他发现
寺院的大门已经紧闭

◎尘世的雪

他想起尘世的雪
扫雪人总是大力地剥开
白光下的黑
让盛装包裹下的隐秘
露出原形

平静的时光
就这样被一次次锋利割破
重复的修整
是那些生灵的宿命

雪继续不紧不慢地
飘落人间
没有人说得清
得道者,是黑
还是白

◎望雪

大雪封天。她在一厢情愿
杜撰一座寺院
总念想,把底层凡人
逐个埋伏好

钟声从人世侧身而过
禅房内,僧人闭目养神
不闻窗外。那些愁白的人
游走的世界越来越窄
在茫茫大地找不到出口

他们曾与诵经的老僧
在寺院中匆匆相遇
他们隔岸,不止一柱香火。

◎雪中

在雪中行走
从此岸到彼岸
自己掌灯,找寺院的门

人站在雪中
影子站在雪中
一切都是神的宁静

目光接近烛火时
魂端坐在佛光下

2016.11.12


二、张三醉语:

尹宏灯老友的作品,向来以清洗灵魂的笔触去感悟纯净于世的繁华。在当代网络诗坛,这种创作取向并一直坚持的诗人不多。《雪》组诗是尹宏灯老师的又一力作。

尹宏灯老友写这组诗的日子,我正在新疆的雪里,我到新疆来,是想找到一些属于我的关于新疆的诗。可是,2016.11.12乌鲁木齐的雪,是个暖暖的雪,整个一条长长的五家渠大街,人们在暖雪中,行色忽忽且宁静,透着生活的劳碌与安祥。对于我来说,这里的空气比南方重,自然有些不适应,作为祈道的我,内心是多么渴望接近这种空气里的重量。晚上回到乌鲁木齐,到了新疆诗人梁北雁的家里,小酌一杯,又从北雁的书架上找了一些关于新疆人文风情的书籍,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然后又到了石河子、伊宁、奎屯,这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在新疆的雪开雪化中过了。再回到乌鲁木齐时,到了《新疆作家》主编张新荃老师处,那天大雪纷纷,由于我不识路,雪中茫然。张老师远远地立在雪中等我,头发和风衣上全是雪,立成了沙丘上一株风雪不动的固执红柳。我是不得不戴着帽子的,在城市高大的楼雪下,同一片失去方向的雪一样地飘动。总之,我们拥进川渝酒家的时候,身上的雪立即就融化在我们的笑谈中。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内地与新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古汉朝与古丝绸之路、文学与现实、历史、神话、宗教的话题。实际上,古丝绸之路同样是一种人类历经艰辛的悟道的历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悟道之史。

读到尹宏灯老友的这组力作,十分感叹。这组诗,实际上是一首诗,写的是一个寺院的雪的故事。这组诗中的每一首又独自承担了一个意境,就象几篇各自独立后组合的一篇故事。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悟道之诗。体现了诗人在当今物质繁华的世事之中那一种深古而悠远的感思,给人以心灵宁静的深挚,这种悟道是超脱的、沉郁的,穿透雪晶的。这组诗的语言冷静、干净,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苍茫淡泊的古意是这组诗的一大特色,一个人在黄昏雪中躜行,他在“暮晚的落叶”之雪中,他走向一座寺院,这是一座“这时的寺院,关闭了/人间的钟。僧人们/闭关自守,打坐念经/听风,在耳畔缓缓而过”这样的寺院,这是一个内心隐约波澜的寺院“钟声从人世侧身而过/禅房内,僧人闭目养神/不闻窗外。那些愁白的人/游走的世界越来越窄/在茫茫大地找不到出口。/他们曾与诵经的老僧/在寺院中匆匆相遇/他们隔岸,不止一柱香火。”而这个他,依然不回头,他就是这么执行地追寻苦行,“在雪中行走/从此岸到彼岸/自己掌灯,找寺院的门”。是啊,我们人世的内心,何尝不是一直在向一个净化之地靠近呢?在中国历史上,寺院是一种明于世的修行的地方。修行的外在形式之一是诵经,你看“这时的寺院,关闭了/人间的钟。僧人们/闭关自守,打坐念经”,一个人内心之中,如果有这样一个沉静之地,能坐在这沉静之中,看窗外大雪纷纷而不动容,只为心中一经之诵,该是多么的妙哉啊。然而,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个在寺院外的大雪中,循道而至却没能入的他,他向寺院来,他在寻什么样的修行?是寻求庇护,过夜,躲雪,还是只为一杯热水,或者只为求得心灵之中那一本真经?我想,一百读者自有一百个不同的寻修行的答案,诗歌不能给我们答案,却让我们在读这组诗时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修行。

故事性这当代网络诗坛一部分人创作的一种取向,当代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创作群体人员主张新写实主义诗歌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为主要内容,要求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进行高度提炼,凝神成诗意表达。新写实主义诗歌注重情节化的细节描写,在描写中还原生活的本质,注重诗意的故事性情节。这首诗从“雪落下来,落日的余晖渐冷/起起伏伏的世界开始平静”开始,写了一个人在黄昏雪地中行向寺院,直到“人站在雪中/影子站在雪中/一切都是神的宁静/目光接近烛火时/魂端坐在佛光下”的故事,这个人是一个内心复杂的人,他的故事里还有另外一个“她”,这个她是“大雪封天。她在一厢情愿/杜撰一座寺院/总念想,把底层凡人/逐个埋伏好”的“她”,她是什么人?内心那么纯美。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老僧,这个老僧是“他们曾与诵经的老僧/在寺院中匆匆相遇/他们隔岸,不止一柱香火。”这样的一个老僧,这个老僧与他和她是一种隔于一面之间的一种纯净,他与她在曾经的寺院之行中寻求什么呢?这个老僧当时诵的是什么经?诗中没有表述,把这个故事情节丢在读者的想象中,这是一种典型中国画留白技术的运用。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主张诗人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描绘形象或意象,具象或抽象地表达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白描、传神刻画。诗里对他与她及与老僧的相遇,正是运用白描的表达,从而凸现了“那些愁白的人/游走的世界越来越窄/在茫茫大地找不到出口”的另一种困顿的意义。故事的结局不是阴影,而是光明的,“目光接近烛火时/魂端坐在佛光下”,这样的结局借喻我们凡尘人事的一种在力所不及之中仍然永往向前的愿景。同样,这亦是人世修道的一种执着。

语言精准又宁静是这组诗的第三个特色。用精准的语言来传达诗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倡导一种用精准的语言来传达诗意的写作。提倡精准性的诗意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在尹宏灯老师这组诗里,得到了较高的体现,“大地的黑,被白牙一口吞没/所有醒着的事物,借机沉睡”,“他想起尘世的雪/扫雪人总是大力地剥开/白光下的黑”,“ 平静的时光/就这样被一次次锋利割破/重复的修整/是那些生灵的宿命”,“人站在雪中/影子站在雪中/一切都是神的宁静”等等,这些精彩的语言,精准地服务于这组修行之悟的诗意,把个体生命的一段历程,一段在外在强大世界之中的历程,“雪”化成语言的本质诗意的内在的宿命追寻。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时间里,人犯法了进寺院后,是可以免刑的,有许多时候我在想,这也许是为了给“生”一个重新悟道的修行的机会,让恶在修行的谴责中进行忏悔和修正至善。更多的时候,我们这个物欲盛行的世界里,人们内心不宁的这个“恶”,亦正是急于修行至善的重要部分,参悟雪行、修整并修道,以修道来修整,对心灵注入佛光,亦正是这组诗的美好所在。

张三醉写于中国“毛诞节”之夜
2012年12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3 04: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