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多余
——解析刘郎的诗《多余》
多余
文/刘郎
夜色只是简单的黑
没有其他什么,值得探寻
星星只是简单的亮着
它仅仅照见自己,就够了
窗外的树只是简单的站在那里
除了是树,它什么也不是
那么,我也只是我就好了
可当我望着这一切,我就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我越来越恨我自己了
只是简单的恨。我的恨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多余从字面上解释是多出来或者没必要的,诗人所指显然是后一种。那么在诗人的这首诗里说什么是多余的呢?是诗人自己和自己的恨意。
为什么说自己是多余的呢,因为诗人是在和夜色和星星和窗外的树对比以后发出的感慨。
在诗人眼里夜色就是夜色,星星就是星星,树就是树,它们就是它们本身,所以诗人说它们都是简单的。正因为它们都是简单的,才有“我也只是我就好了”这样的句子。
可是,“它们”虽然简单,却都有自己的“能力”。比如夜色可以发黑,星星可以发亮,树可以那样挺立。而“我”呢,我能干什么?诗人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因为“我”什么都不是。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恨自己呢,这就不光因为自己与“它们”比什么也不是,而是因为诗人瞧不起“它们”的作为,因为夜色的黑,除了可以遮蔽一切,做不了别的什么,星星发的光,除了照亮自己,使自己更耀眼外也没什么更大的作用,而窗外的树,除了“站得直”,好像也没什么更大的建树。
正因为诗人对“它们”的所作所为不满意,没瞧得上眼,才“越来越恨自己了”因为自己太渺小,与诗人瞧不上眼的“它们”相比,自己渺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恨不光是对“自己”的恨,更是对“多余”的恨。只要有恨就好,恨能生爱。如果没有恨,这首诗就显得空泛,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可这个恨也是简单的,因为诗人知道自己与“它们”没有可比性,所以恨也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诗到这里已经对“自己”失望到了极点,甚至是不抱有任何希望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对“恨”的进一步深入。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我想这可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诗人在夜色中偶然看到星星和树联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一时的有感而发。这首诗灰色、迷惘、颓废,可能和诗人的生活经历、阅历有关。我不知道是诗人当时的处境使然,还是诗风如此,我猜想后者的可能性多一些。因为诗人在诠释夜色、星星和树时有“故意”的成分在里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诠释“我”的多余。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虚体(夜色)、两个实体(星星和树)的解构,把本来属于高大的“形象”通过普通的句子——口语的、漫不经心的表达,把“它们”变为简单的“个人”行为,以和“我”的“多余”进行稀释和协调,而造成一种懒散的境界,有一种“慢”、“淡”和“禅”的味道。
这对于一个90后的诗人来讲,实属不易和难能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