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韵脚
◆ 绣花妈妈
捻着一根细银针,轻巧雅韵。用呼吸去丈量和钉补那一洞一洞的小梅花。妈妈,是丝线中走出来的梅花女子。
斜倚梅树,梅影梅红卿卿我我。
洗了又洗,一双白净的手,与白锦缎相抚。绣出来的是梅红娘,还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
——绣花针。绣娘。是童年深处,老家木格子窗内一帧生动的剪影。
◆ 煤油灯
豆。微弱的灯光。影子在岁月的窄缝里晃动不安。墙壁上斑斑驳驳,像上演着皮影戏。
添油,装芯,明亮和拓宽了整间小屋。
年少,如豆灯辉下,一字一句书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而妈妈手里提着的那盏煤油灯,是喂养我“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的心灵之灯么?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叮咛么?
用灯和知识一起喂养我们长大。如豆的灯辉,绝对不是贫穷的代名词。
灯芯是母亲目光深处生长出的希冀和情怀。
年少的煤油灯永不停歇。如母亲的爱恋。
◆ 棉布鞋
布。浆糊。针。线。剪。
画样。
一朵花绣在画纸上了。母亲的咳嗽声,一声紧似一声。针线里翻转。哆嗦。
装裱。
小船儿尖尖。船里坐的可是你心爱的孩儿。
母亲,是那缝制爱心的船娘。
撑着这样的小船儿,幸福,走四方。
◆ 篱笆墙
像一位忠实的仆人,日夜守候着我们的家园。
不说话,只是用拦阻的方式,呵护着后院那些葱葱嫩嫩的小苗儿。
鸡们,傻了。干瞪着眼,远远张望。
墙外墙内,篱笆是母亲用情构筑并浇灌的一片爱心么?
我们,就是那嫩绿绿的小青菜儿。
面对如此的篱笆。鸡们岂敢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