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马兆印诗歌《清明》 文/燕庄生铁
《清明》/马兆印
风不要来,雨来,淋湿那些火焰
雨来之前,你沿着香的直线来
坐在我的前面
我给你献花,给你唱词
给你清明里最美的泪水
你不要怕雨水淹没你的小脚
我要亲眼看着清明
弯成雨后彩虹
母亲,我撑伞,背着你
在两个世界旅行
2007-3-24夜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丰富而有趣,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从这个约定俗成的节日内涵里,我们看到,它既有祭奠故去亲人祭祖扫墓的内容,同时又兼顾增加活着的人的生存质量的活动。
《清明》是一首祭奠母亲的诗,诗很短,只有十行。作者选取的,正是清明节一项重要内涵:扫墓。
风不要来,雨来,淋湿那些火焰
雨来之前,你沿着香的直线来
坐在我的前面
所有对故去亲人的祭奠,都带有企盼和祝愿。作者在明白晓畅的用词里,诗开首一节的头三行,将祭奠母亲的场景和心理活动——小小的祈愿融合在一起:烧纸,上香,不要有风,可以下雨。而作者最大的企盼,是母亲能知道亲人的思念,在小雨落下之前,坐在我的前面。首节三行里,我们似乎看不见技巧。作者贴着内心,用情感融化词语,使得词语在小语境的单纯里,只流露场景和内心意绪,之后,迅速隐遁外延。读者的注意力,不会因词害意,而至分散。这种化技巧于无形的巧妙,我猜测并非出于有意而为,更多的是诗外的功夫的自然天成。在一定的场合里,音乐家可以摒弃提琴,随手摘一片儿树叶,吹奏乐曲。
在首节接下来的两行里,我读到了现代诗难得一见的内在韵律。
我给你献花,给你唱词
给你清明里最美的泪水
诗到这里,或祭奠活动的这个时刻,需要一次抒发。语气应该暗合肺活量,气息在情感波澜中才有个立足点。三个“给你”的修辞用语义加气息的方式,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一个高潮。不仅如此,仔细体味,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母亲还活着。她来了,就坐在跟前。这是悲伤冲淡、思念满足的过程、甚至是一线喜悦的流露。而这种一线喜悦的流露,在现实和愿望的两个层面上,读了更令人为之动容。
你不要怕雨水淹没你的小脚
我要亲眼看着清明
弯成雨后彩虹
从节令上讲,清明多有雨水;从祭奠祖先和故去亲人的情感需要上讲,雨水,正宜表达此刻的心情。——由此我们也可以领略一下这个节日设置的多么合乎人性——这也汉文化的精髓所在。诗的第二节里的雨水,我认为是一个双关语。它既是场景中的雨水也是作者内心的泪水。这样看来,隐约之间故去的亲人也在担心建在的亲人的过度忧伤。诗在这里有了一个转折:由于祭奠的慰藉作用,内心就有了越过现实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向往着清明节更为广阔的内涵。
母亲,我撑伞,背着你
在两个世界旅行
有一种说法是:清明十日前和十日后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这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的好时节。这个时节,多希望能背着母亲春游踏青,而这一切只是一个愿望。实现这个愿望的可能性是消除生与死的界限。这几乎是所有同样际遇的人的情感需求:我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如此。在一种愿望与不可能之间,读者再次被震撼。
这首诗让我们再次看到朴实和真情的力量。在祭奠仪式和内心活动中,语言只是传递媒介。语言表达的恰到好处的关键是,从出发点到归结处,不能逾越事物本身。多余信息的携带不但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很容易造成专注力的分散。而修辞则更需要潜藏在事理之中。诗,就在个体的人对一种事物不一样的情与智的体悟过程中存在着。大概在感悟主体愿意并期望另外的人一同进入体悟时,才得以依赖文字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