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小枝荟萃
【短诗鉴赏】《迷失在春天里》/作者:赖杨刚
迷失在春天里
春天的原野
多么像一封家书
野花开着一朵朵
我看不懂的错别字
看不懂,我就找不到
老路,回家
爷爷,急了
从老房子中爬起来
教我读。一袋旱烟之后
他说:咋不是繁体的?!
这首诗歌用“春天的原野”打了个比方像“家书”,然后通过和爷爷“读家书”讲了一个小故事,在表达温馨的亲情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华夏民族文字的价值评判,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赞美和崇拜。
还有比“春天的原野”更美的风景吗?诗歌说这风景像“家书”,还有比“家书”更能调动人的温馨情感的吗?远取譬,比体和喻体都美到了极致。看到“家书”上“野花”开着“错别字”,又是一个远取譬形成的语言移植变形。“花”和“错别字”放在一起是一个不协调的矛盾,所以也是“佯谬(吊诡)”手法的运用。看到后边才能明白,这里“花”一样美的“错别字”,原来是今人认不懂的“繁体”字!
“看不懂,我就找不到/老路,回家”。在“家书”中,这个“家”是自己和亲人们的“家”。看不懂“繁体”字,就“找不到”“老路”,就无法“回家”。“回家”在诗歌中行后坠顿式,体会语感能感到表示“回家”的心情急切。按照“字”体的“老路”要回的“家”,暗示的是我们民族国家的传统书写文字形式所表现的全部传统文化!“繁体”字构成载体的我们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支撑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的作用,“五四”新文化革命以来,任何外来文化和主义都没有动摇我们自己民族国家文化深入人心的根,在今天仍是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无比重要的支撑!
“迷失在春天里”就是迷失在温暖绚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中,迷失在一个伟大民族国家复兴强大中的自豪和骄傲里!(此诗由于不了解作者的家世情况,为回避忌讳,有些内容不讨论,但是并不太妨碍理解和解读诗歌的主导主题意蕴。这首诗歌发表在清明节的上两天,假如是清明悼念爷爷,第三节就是体现的超现实的荒唐魔幻化手法,在诗歌整体上就体现出完美的“诗美时空建构”的高超技艺,诗歌的意蕴也就在亲情及家庭优良传统教育等方面更加厚重得多。))
【短诗鉴赏】《扬州的桃花》/作者:姝燕
扬州的桃花
我故乡的三月
雪花赛着扬州的桃花使劲的开
我想用这一片片白色的羽毛
剪成一朵朵扬州的桃花
扬州,我便常常会在梦里
把你的名字喊疼
春还在睡着 当鸟儿唱破嘴角
你嫣红的唇轻启
我会预定一枚桃花的红晕
整个阳春三月的扬州
就会在我梦里的每一角落
开成大朵大朵的桃花
江南烟雨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节候和地点。殊燕是东北人,所以诗歌写道:“我故乡的三月/雪花赛着扬州的桃花使劲的开”!貌似平实的语言引来思考。“故乡的雪花”和“扬州的桃花”形成的非同类类比下,作者要说什么?先不说“故乡”,只说“雪花”是寒冷的指代和暗示意象,而“桃花”的花语是温暖幸福的爱情的象征。
作者接着写道,“我想用这一片片白色的羽毛/剪成一朵朵扬州的桃花”。这两句是超现实的想象,非连类比拟中必然突破常规语法,使语言发生变形,形成具有超越性的生成性语言,也就是创造性诗美语言。诗歌不满但容忍了现实表达了自己的想往和希望。“扬州,我便常常会在梦里/把你的名字喊疼”,在梦中对爱和幸福的呼唤。后一句使用了通感,读来绵软温存深情且空灵。
“春还在睡着 当鸟儿唱破嘴皮/你嫣红的唇轻启”。拟人。用典:“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似梦中所见鸟语花香中,爱人轻启红唇。“我会预定一枚桃花的红晕/整个阳春三月的扬州/就会在我梦里的每一角落/开成大朵大朵的桃花”。“梦里的角落”在哪里?“大朵大朵”的“桃花”为谁开放?——家园(故乡)。
如果再深层次开掘诗歌的主题,“雪花的寒冷”和“桃花”的暖艳的对比是不是世俗生活贫穷与富庶的差别?家园的底层的老百姓最贫穷,那么作者的“桃花”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故乡乃至天下百姓!所以诗歌寥寥数语,大爱弥漫。在作者,这表现的是怎样的襟怀?在诗歌,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短诗鉴赏】读《石棉●最阳光(8首)》/作者:赖杨刚 (2012-02-20 03:16:4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赖杨刚这一组八首短诗,很明显是他的短诗集《下一站,雅安》的一个近似的缩影。诗歌叙述的是一次“石棉”旅游的全过程。在大致以旅游的时间及线路的贯串下,作者用叙述式和表现式两种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石棉”的诗意感受——“最阳光”!这里就是作者的家乡。作者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最终融入红色历史的思考;在故乡情结的展露里,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意识。
过去我曾经点评过赖杨刚朋友十几首短诗。在我多年的诗歌阅读过程中,感觉他是一位非常难得一见的诗语言艺术驱遣的高手,他身边的朋友因此都称他为“诗妖”。这一组诗歌的每一个“分镜头”的进一步微处理,都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功底。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将意象呈现与巧妙叙述融合一体,通过精心结构,创造交织在一起形成多种张力,以最少的语言蕴涵最多的意味。所以诗歌空灵、含蓄蕴藉、诗意隐蔽。属于诗歌的阳春白雪。
赖杨刚朋友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对“微诗”“小诗”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是“中国小诗网”的副站长、“中国小诗协会”的秘书长。他在诗歌创作的多元尝试和辛苦耕耘的过程中,从未间断过深入研究诗歌理论,这就在增强自己诗美创造的自主自觉地打造“中国小诗”品牌的同时,带领着一个论坛红红火火地打造着属于自己类型作品的阅读队伍,野鹤便是其中之一。
石棉●最阳光(组诗)
车过栗子坪
爱情,驾着
雨水的跑跑车,从南方
赶过来看我
经过栗子坪的时候
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
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把阳光
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
脚基苔
诗歌本来是写,在春天某一天,正恰逢“好雨知时节”的淋过后,“我”驾车来到石棉,经过栗子坪乡的栗子坪村,看见遍地洒满阳光的蕨菜的嫩绿,和美丽的彝族姑娘,真是山美人更美啊,感觉太幸福和欢乐了!
诗歌却首先用了个倒装句式,不是-我来看,却是-来看我。谁来看我呢?诗歌用“爱情”指代了-春天的温暖从南方带来的热烈的欢快和幸福来看“我”;不说我驾车,而说“爱情”驾车来;用雨水修饰跑跑车。这样的叙述方式,常规的日常用语语法、句式、逻辑完全被粉碎、解构、颠倒,语言在这里只被当作某种有意味儿符号元素被任意驱遣,这是诗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超越,从而创造出了新的陌生的极耐揣摩的诗美语言。接着不说是自己停车,而说“经过栗子坪的时候/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笑-让春天-刹车,这都是非语法、反现实、超越常情常理的,甚至荒唐。春天这一急刹车,“把阳光/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脚基苔”。“跑跑车”“欢欢地”“嫩咚咚的”这样的语言运用也别生一番形象、生动的情趣儿美。
读完之后,闭上眼睛仔细玩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素俱全,美丽的山村风光仿佛历历在目,人物面目情态及兴奋的心理情状,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这样的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除了天分外,是需要工夫和功夫的。在现代新诗这样的文本语体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的情况下,还有相当多数的读者受制于以往的语言审美定式,并不认同这样的语言创新唯美,反而极其讨厌甚至激烈反对!因为不懂而不承认其美,这就是有人说的诗歌的——“非美之美”的特性之一。
陪村长说话
用雪水
泡老鹰茶,随意
放进一两朵柑子花
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
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
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
这时,他老婆冒了一句:
茶太烫,娃娃的爸
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
用山风冰一下
组诗上一首《车过栗子坪》描绘的是山村外景春意盎然的镜头,这一首镜头转向屋内,叙述表现的是山村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土人情。同时作者一箭双雕暗示出当地的土特产品和由地域特点带来的待客方式,“用雪水/泡老鹰茶,随意/放进一两朵柑子花/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老鹰茶”“柑橘”是土特产。“雪水”泡茶,却不失栗子坪人好客热情,“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大大咧咧的”,怎么会不让游客松快而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呢?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表现出村长对百姓冷暖的关怀和村庄上下和谐的社会氛围。在语法上,本来是村长说,诗歌却突破了语法,写成“热情——说着——苦乐年华”。老婆的话,在热情的基础上又凭添了一份俏皮美,“茶太烫,娃娃的爸/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用山风冰一下”?语言平中见奇,风土和人情辉映,举止言谈的音容相貌可掬,这是诗歌的“形象美”。作者历来主张:好的诗歌是可以演出的。
在新棉镇吃烧烤
星星
从老熊顶,掉下来
夜色,被吆喝
点燃。那些婶婶
把小镇架在钢炭上
——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
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
麻辣,得,多加
前边《车过栗子坪》《和村长说话》两首写的是白天,这一首写的是栗子坪的一幕夜景。“星星/从老熊顶,掉下来/夜色,被吆喝/点燃。”长短镜头结合,火爆的夜景表现了山村人民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星星——掉下来”是用了“荒唐”的描写手法;“吆喝——点燃”是非语法移植变形。接着,“那些婶婶/把小镇架在钢炭上——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麻辣,得,多加”!这几句,读起来是美不胜收的!明明是烤肉,作者却写“小镇”被架在钢碳上“烤”!明明是“肉”熟了,诗歌却说“梦”熟了!这些都是非语法并且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包括下一句,多加麻辣“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这些诗句就绝对不是单纯介绍山村小镇旅游景点的风味小吃,而是在介绍风味的同时,强烈地暗示出了“小镇”人民热爱生活,意气风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实现着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奔小康的情景和梦想。多么美好的小镇,多么可亲可敬的人民!
这些非线、面性描写具有物理学上的“场”效应。正如当代语言学心理学者们的跨学科研究所说明了了的,作者这样的创新语言,犹如心理学的“格式塔”效应,整体大于局部相加之和;也如绘画艺术的“西蒙的调色盘”,不同颜色相互浸染,会产生异乎寻常的色彩效果;而在诗歌理论本身,这样的诗歌语言,令读者在字面及字面的延伸意义之外,获得了太多的“领会意”,构成了诗歌的“神韵”!这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作者的真功夫,就是在勤苦耕耘中开发了人的右脑的形象中枢功能的优势,实现了与左脑抽象思维优势的互补、结合、共生,在灵感爆发的时刻,能够轻松地把理性思考付诸形象思维,实现诗歌以直觉的方式,进行“意象的逻辑思维”。
这样的遵循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创新性超越性语言,已经不再是人们的日常用语,这是语言的狂欢,部分的表现着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不言之言”。
清洁阿姨,您早
挥动扫帚的样子
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忙过之后
环城路,真干净
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
跳起藏家的锅庄,林业局门口
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
眼神飘着朝霞
一声“嬢嬢,早啊”
整个县城,就
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
这一首,在时间上,是第二天。上一天镜头特写的人物有村姑“映山红的一笑”;热情好客的村长夫妇;热火朝天烤肉的婶婶和姨爹;这一首有清洁工阿姨、上学上班一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姑娘们。后边隔一首《找个地方晒太阳》是写的老年人。
“挥动扫帚的样子/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借喻“木芽风”动漫,描写清洁阿姨的动作优美。“忙过之后/环城路,真干净/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月光”的比喻一是干净,二是环路的形象,三也暗示前途和希望。“高跟鞋”指代青春靓丽“跳起藏家的锅庄”舞的姑娘们。“林业局门口”的选材,突出的是绿色意识。“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眼神飘着朝霞/一声“嬢嬢,早啊”/整个县城,就/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结尾这一行是比喻基础上的通感句。
整首诗歌表现的是旅游景点的绿、美、香的怡人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
大渡河之夏
黄辣丁,多么想
借到鹞子的翅膀
抱着河卵石
飞上蓝天,同太阳
肩并肩。游子啊
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
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
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
黑夜所要的繁华
“景物因人而盛概”!“大渡河”,是石棉人文历史景观优美及现实人们的安居乐业的源头啊!念起红军强渡大渡河,那一段气壮山河的悲壮历史,谁人能不心潮澎湃呢?
一般的写手很可能就会像我这样,如泣如诉而引吭高歌。赖杨刚朋友没有那样去写,起头一个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黄辣丁,多么想/借到鹞子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肩并肩。”大渡河里“黄辣丁”鱼儿,被拟人化,奋发向上,志存高远,想借到鹰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媲美!从而表现了大渡河的一鱼一鸟一石都继承了当年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和传统啊,他们都是向上的阳光最美的可爱的啊!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这是失真。然而诗歌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妥帖深入逼真的表达出事物现象和精神的本质内涵,这是诗歌的又一个特点——“失真之真”。
接着,“游子啊/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黑夜所要的繁华”。这是又一个“荒诞”的语言夸张变形。是说,在大渡河精神的感召下,作为一个游子还会心中有乡愁,大渡河就不会容忍你!他要停下来不再激流奔涌,让几百座水电站报废,令黑夜所要的光明全无!反过来表达的是,大渡河的精神会激发你乐观向上,汇入滚滚的社会的潮流奔腾不息,像当年的战士一样,给黑夜以黎明,用自己的生命照亮这个世界!多么深厚唯美的意蕴!而这些意蕴是深隐在字表的里边的,需要读者深入开掘才能发现,这就体现了诗歌的第四个特点——“隐意之意”。
诗歌前后用了对比的手法,让人们在一高一低的“落差”中,感念先烈,感悟人生,振作精神。“几百座水电站”,暗示今天的大渡河两岸迅猛发展的能源科技建设,当年阻碍红军前进造就英雄的历史已经成为史诗,现如今已成为了人民温暖光明安康幸福的动力和源泉!
找个地方晒太阳
在石儿山公园
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
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
哥们,看见宁静了吗
她们长着双眼皮
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
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
诗歌是生命的律动。这一首让大渡河激越高亢汹涌奔腾的旋律急转直下,声调节奏陡降舒缓了下来,作者是故意让我们在“含蓄中体验奔放”?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首隔着,直接顺序到下边的“在安顺场小住几天”也是无可厚非的。
文学是人学,是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文学艺术不能不表现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理念。这和当年抢渡大渡河的战士的革命理念是一致的——创造一个完美的社会!中国人几千年前的《礼记》当中有一个小指标,也如小康:少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作者“在石儿山公园/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看见”,事实上是看不见的,下边的叙述仍然是超现实的手法,“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哥们,看见宁静了吗/她们长着双眼皮/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因为老有所养,所以死也瞑目。落叶归根,死亡也成为超验的爱的美的生境!
《道德经*归根*16章》有:“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恬静是人生的最后最高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那是先辈的德果善根和你今生善行的福报啊。儒释道马克思及赖杨刚和我们,就这个主题是都可以共赴一个高峰论坛的!
在安顺场小住几天
安顺场,红色小镇
河风吹着将军令
松树、冷杉、青杠
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
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
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
每夜都会让你梦见——
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
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小住“几天”,在时间上是对初到、游走过程的延续。
“小住几天”,说明这里的风景最好!
看:“安顺场,红色小镇/河(野鹤注:大渡河)风吹着将军令/松树、冷杉、青杠/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每夜都会让你梦见——/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就是——“感恩”!感恩才懂得敬畏,敬畏才知晓“爱”,爱了你和你的生活才会春风得意!春风得意便会带来满园生机。
生命原来就是这样:生和死的相依偎,不离不弃!
留在石棉,好吗
寂寞了吧
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
拗不住雪,终于
轰轰烈烈开了花
我就是我,用川剧中的
花鼻子扮鬼脸,当细雨
向贡嘎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
——甜,一朵微笑
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
阳光石棉
2012-2-15
“留在石棉,好吗”?没有来过石棉的朋友请记住:《下一站,雅安!》。来石棉的朋友如果偶尔“寂寞”了,可以去野外爬山啊,你看,“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春天好不好?但春天“拗不住雪”,山很高的地方,“终于/轰轰烈烈开了花”!石棉的风景是会变幻的,美不美?就像“川剧中的/花鼻子扮鬼脸,”,这是石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特技,你欣赏吗?山下是春天的暖,春暖花儿便开放了,“当细雨/向贡嘎山(野鹤注:雪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甜,一朵微笑/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阳光石棉!”石棉,最阳光!
小结:旅游和写作诗歌的相通之处,就是都是把生态审美艺术化的过程,差别在于诗人重又把审美感受物化成文字,供人们再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审美首先要生态化,所以现在“生态写作”流行起来。生态写作有着层递的境界上的差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赖杨刚的诗歌写作的境界是后者——最高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体现着造化之妙,让人们在“天人合一”中,更看重“精神守望”。时代精神是历史的精神的现实表现,更令人要坚守和守望的,是那种真的、善的、美的、爱的灵魂。人类灵魂的高地一旦失守,自然就要天崩地裂。(野鹤没有去过石棉,解读失误就在所难免了。谢谢!)
【短诗鉴赏】读《俺大伯大婶》/作者:赖杨刚
椿芽
一撮合
腊肉和干盐菜
就成了儿女亲家
一杯小酒之后
大伯大婶的相濡以沫
就是,雪山脚下的
两亩责任田
正当
油菜花
诗歌叙述的是“儿女亲家”的“大伯”和“大婶”在春天里一起喝“小酒”,“相濡以沫”,为的是“两亩责任田”的“油菜花”开,那是他(她)们的命,所以必然是希望和梦。叙述的语言明显是超越日常用语的诗美语言,暗示性极强,启发人联想和想象。
春天的椿树的好吃的“椿芽”提供了条件和契机,被作者拟人化了,说经它“一撮合”,“ 腊肉和干盐菜/就成了儿女亲家”。“椿芽”似乎是红娘。“腊肉”“干盐菜”“成了儿女亲家”,这样的大跨度转换拟喻因为非语法而悖理,但是不悖情!“儿女亲家”暗示出后边“大伯大婶”的亲属关系。“椿芽-腊肉-干盐菜-小酒”,这贫苦百姓的“丰盛”的筵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两个老人及关系的阳光、温存、甜蜜。
“一杯小酒之后”,他(她)们自然要打开话匣子,相互笑逐颜开,赞美对方——你好啊!所以“大伯大婶的相濡以沫”,原因,“就是,雪山脚下的/两亩责任田/正当/油菜花”。过去两个人一定是一起侍弄的,现在开花了,有了希望了,喝的也是庆功酒。古语有“与其相濡以沫莫若放浪江湖”。他(她)们老了,不能“放浪江湖”了,只好“相濡以沫”,其实就是这样等着死!
读到这,我们必然要想:他(她)们的儿女呢?是就在身边不管他(她)们吗?根据“两亩责任田”,可以想象是因为土地太少,不足以活命,“放浪江湖”,自寻生路去了吧?计划生育后,每家只生一个孩,人口老龄化,种种原因放在一起,形成了无以数计的“空巢”单身老人,譬如这“大伯-大婶”,其贫苦挣扎的乐,读来却令人无法欢心,简直欲哭无泪!
诗歌以明朗亲切趣味儿乐观的情调,反映了时下成为时政的热点焦点问题。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政府在下决心改善保障这些人的生存生活境遇。但是一边是劳苦大众低保贫困线上的挣扎,另一边仍然是“朱门酒肉臭”,全世界的历史都在证明这样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短诗鉴赏】读《短诗10首》/作者:布衣郎子
《早六点》
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
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
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
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
洗漱昨天
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
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这首诗歌写的是“孩子们”一大早急匆匆起来到山野去放羊。孩子放羊有什么意义呢?这要看诗歌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历史语境”。我们国家20年前就开始普及教育,后来很大的水分报道说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现如今,少年的失学辍学率高的已经惊人了,在经济危机的恐慌中,少年失学的问题,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孩子们及其家长为什么不上学而选择放羊呢?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关乎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不读书的原因都有哪些呢?这涉及N多的社会的、家庭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观念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作者没有说,做为不言之言,留给读者思考了。诗歌总是要说明什么,但又不直说,故意设置许多障碍,让读者谜语似的挖空心思猜测,这就是诗歌的“先天痼疾”—“隐意之意”。诗歌的读者把玩这隐意之意,感受韵味儿、意味儿、趣味儿,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来读诗歌。“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是说“早六点”太阳就出来了,天亮了。“阳光亲吻”的拟人实质上是讽刺,中国特色的“阳光”的光明和温暖难道就是让孩子们都失学,每天到山上去放羊吗?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句子拟人又非语法,而且有一种玄乎乎的神秘感。在《易经》64卦中,大地是6个阴爻,现在上六被一阳取代成上九,就成为山上地下的山地“剥”卦了,剥就是削减。认真想想,这是不是也很有意味儿呢?
第二节。“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洗漱昨天”。鸡叫了,让人想到万恶的旧社会有个“周扒皮”的“半夜鸡叫”。“小儿的躁动”除了要快快起来洗漱,还有没有别的内容呢?“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是不是很浅薄苍白无望的让他们心理充满忧伤啊?青春是瑰丽的梦想的时代啊!“洗漱昨天”,这个非语法句子,既是告别昨天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也有对昨天的不平和对未来的期望吧?
第三节。“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涌向时间的锋芒”,是一个非语法的语言变形。在这里“时间”成了戕害孩子的利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孩子们”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啊!
诗歌不是用说教,而是用现代新诗的一些手法叙述事件事象,诱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审美中被从教育开始的一系列思索所震惊。
《麦田》
泥土醒来的地方
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
走来农夫
走来镰刀的梦
四月漫过田垅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
在作者笔下,“麦田”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性的场所,而是诗歌的一个基本意象。这种处理和作者本人的农业背景深刻相关,作者是农民的儿子,迷恋泥土。
“泥土醒来的地方/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这里“泥土”和“麦子”的拟人化,是体现生命意识和本质的生命载体。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譬如“一年之计在于春”,“青绿”的非语法修饰,是人们充满希望的阳光心情情思的写照。“农谚上”“走来农夫”,走来“镰刀”的“梦”,表面看上去朴素的诗句,实质上是对日常语言解构后的重新结构出来的诗美语言。
“四月”“漫过田垄”,“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柔软”是作者的心境;“古老的湖”,是一个承载历史思考的意象。这时作者和麦田已经融为一体。
作者是在关注几千年来农耕社会人类存在的境遇和意义。但是更主要的,是叩问诗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麦田是生养他的土地,是他个人生命的源。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土地。土地麦田,祖祖辈辈以来,承载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即:使人类得以果腹,解除人类因饥饿而消耗死去的困境。然而在另一个方面,还是在同一块“麦田”, 人类的痛苦却无方可解,只能放任自流,作者在另一些诗歌中孤苦地与痛苦对话,把痛苦打磨成诗,在某种大无奈与大超脱中纠结。
《鬼进城》
雪落在长安街上
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
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
枕着漂泊的风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
圣诞节的光辉里
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
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
“鬼进城”,题目就决定了手法的荒诞。一位80后的青年,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或接触了多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荒诞、梦境、非理性甚至幻化魔幻化,是在后现代主义时被普遍运用的,被中国的作者吸收进作品,其在诗美时空建构方面的作用,大显了身手。在论坛互动中,我知悉作者曾阅读过大量的武侠、魔幻小说。其实受过武侠、魔幻小说内容荒唐虚拟手法的重度浸染,为了更妥帖更深入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作者直接从小说那里信手拈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写“鬼进城”,其实是作者“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晚唐”有些著名的诗人,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特别如白居易,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他们的经历都很坎坷惨凄。还比如有许多人把同姓李的南唐君主李煜误以为也是晚唐的词人。其词道尽了亡国的愁苦和冷清。所以诗歌写道:“雪落在长安街上/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枕着漂泊的风”。幻化的叙述很出彩。“雪”暗示社会环境的寒冷;“晚唐”有作者自身的暗示,结合下一句,实现了人及历史时空的并时并域,这很难得!具深刻宽阔的联想想象的启示性。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圣诞节的光辉里/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今人”本该幸福欢乐温暖的时刻,看见的还似安徒生童话里被冻僵的如今长大了的“卖火柴”的“女子”。作者用第三人称深入“女子”的心理,让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的故事,这条“鱼”宁肯让“渔夫”网去吧?因为她生不如死啊!诗歌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了“鬼”的见闻。
《男人的典礼》
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
躺在随意的一天
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
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
他们从别人开始
围观自己、热闹、情人
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
这首诗歌用“去具象”高度“抽象”的方法,讲一个男人来到世上,要娶妻生子,被人感恩不尽,称做父爱如山,有子女们拥戴着。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所以孔子穷尽人间的大道,在《周易*系辞》里开篇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谓之道。”以言天理而尽人伦,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这里说的是父亲-男人,实际上也必然是包涵母亲-女人在内的思考。
诗歌写道,“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躺在随意的一天/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其实这个“男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并没有来得及给他的父母发个准生证,就稀里糊涂地出生于世间了,所以他根本“分不清生”是怎么回事。也是孔子说的吧?“不知生,焉知死?”“分不清死”也并不奇怪。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远取譬的手法。“一个星期”“七句”是多的指代。他生下了一堆子女,他爱他(她)们,但却无法承诺给子女以幸福,假如“承诺”,最终也似“谎言”。子女所能有的只是一个“人”的位子,如“板凳”。
第三节,“他们从别人开始/围观自己、热闹、情人”。叙述主体换位,“他们”围观“别人”,刚好也是别人围观自己,这样写主题被深化了,由个别存在成为普遍存在的情形。“热闹、情人”是列举的男人活着觉得很充实的其它的内容。而这充实“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又一个远取譬,表示空空如也。
这首诗歌是作者关于生命繁衍生命的所谓生生不息的认识。这在生命意识上是一种纠结,但确是大自然的本真,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补充一句应该有:父母不仁,以子女为刍狗啊!
《婚礼》
门被虚掩着
没有我和其他人称
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
来了一群人
操着大肚子的声音
这一首是写梦境或者是极度追求幸福欢愉的幻想而成的白日梦。写梦境利于表现深刻的思考,在现代主义写作是很被看好的一种方法。
除了“食”就是“色”,人生的大欲,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需求。爱情要通过婚姻所构成的家庭来保证,“洞房花烛夜”的“婚礼”是普遍的仪式。
诗歌写道:“门被虚掩着”,是对所谓“婚礼”的热闹场面绝对逆反的描写,同时是给后边进来人留的伏笔。“没有我和其他人称”,就别说婚礼中喜庆火爆的气氛了。
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生活在极度困苦中的男孩子所不可求的。20和21世纪之交,是一个历史的非常时期。一些人成为暴发户,国家民族也富强起来,但是暴露出来的民生问题确颇多。我本人生活在一个当时的“全国第一农业大县、畜牧大县”,然而我亲眼目睹,农民一个重病就家破人亡、一个孩子上大学就倾家荡产、家家户户除了温饱以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谁家给儿子娶一个媳妇来家,轻者负债累累,甚者父母要出逃!这是真实的历史现实,我们应该记录,应该记取!(只是这几年来党和国家确实在下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以及惠农政策等,有的卓有成效,正可拭目以待)。
没有办法,诗歌继续写道:“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只能幻想!“我如别人”,扩大了范围,深化了主题。
梦境中也不是绝对没有人来,仿佛“来了一群人/操着大肚子的声音”。他看到了那些大腹便便有钱有势的富人!这些人和“我”自己或如我一样的“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腐败横行一夜暴富,是不是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穷苦的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呢?作者显然有着清醒的认识。
《优秀学生》
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
校长正在打盹
我仔细去掉芳名
教鞭像亲戚一样
请假条批下来了
我和一个老师结婚
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
这首诗歌是借“优秀学生”,暴露个别学校教育的现状。读诗歌:“一个星期有七天”铺垫体现“平凡化”陌生化的诗歌手法。“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这个非语法组合看起来荒唐的句子,要读一段阳阳06的灵异小说《十三阶台阶》的一个片段才能理解。
感觉有必要转载:在一所高中的学校里,“封印这一个让法术界谈之变色的怪物,拥有毁天灭地的法力。”“晚自习过后,大家只有一个想法赶紧回到宿舍,一觉睡到明天早上,子谦婷婷和徐浩慢慢的走下楼梯,突然听到楼下有人惊叫。一片慌乱,三人赶紧冲下楼去,到了一楼,本应该是楼的大门,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眼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台阶,突然有人叫道,“通往地狱的十三阶梯”!这些日子大家对这个被禁止的传说越来越恐惧,大家一直往后退。有男生颤抖的声音骂骂咧咧,有女生在哭泣,连下楼的老师们也是铁青的脸一动不动,台阶慢慢消失,一点点的消失了......”。《十三阶台阶》在这里作者是“用典”,我是“互文”。诗歌和小说一样,比如用什么样的写实手法能表达表现出学校的乱象?起用夸张、超现实的“写荒唐荒诞”“非理性”甚至“魔幻化”,来建构诗美时空是被看好的,行之有效!诗歌的第三句“校长正在打盹”,这也是超现实的手法的运用。合起来看,这样的学校还成何体统啊?还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了吗?!
诗歌第二节这两句特精彩(读到这我就忍不住笑)!两句都是佯谬(吊诡)句,第二句这个比方是远取譬!“我仔细去掉芳名/教鞭像亲戚一样”,根本就没想当或者坏事多学习不好根本也当不上榜上有“芳名”的“优秀学生”,结果频繁的挨老师的教鞭打!
第三节是“写幻想”——师生恋。“请假条批下来了”,可以不上学了;“我和一个老师结婚”,瞧作者这想象力!这学生该有多么“优秀”!“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右手摊开的无奈尴尬的不可堪言状如在眼前,这喜酒可怎么喝去哪!
这一首为呼唤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实施实现教育方针,达到教育的目标,作者在暴露学校教育的混乱,新诗的手法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不愧为“中国小诗网”的顾问。
《秋收》
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
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
转身,转身
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
庄稼、牛羊,都是农人的秋收
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
对于农民来说,年景是由秋天的收成决定的。岁月轮回中从自然赐予的角度综合年景,也是大致估算农民生存境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好的年景是“五谷丰登”牛羊满圈。
诗歌的第一节两句:“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身世”有拟人意味,而且具本质的概括性;“雁声”的悲鸣和“落叶”的凄凉,都暗示出“秋”的清苦情状。后面的“凉”与“瘦”,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味儿。
第二节,“转身,转身/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具体到每一个农民,春天的梦想都在季节和岁月的转角处-秋里破灭一次,“脚印”无不是他们寻找“出口”的深深刻痕。
第三节的两句,“农人的秋收”,是有“庄稼、牛羊”的,但是只有秋收的内容没有量及其它修饰语表明丰收,而是匆匆寡淡收笔,同诗歌的前两节是一脉的苍凉:“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一个“背”字很轻,但是留给人的思考却很重很重。这里有没有唐李绅《悯农》的情形呢:“春种一粒米/秋收万担粮/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呢?
看来丰收也并没有改变农民穷苦的境遇和命运!
《西南小院》
一院梦呓,西南地
飘过,飘过
梦里,思念里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
绿了,绿了
春过了啊,又是秋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
咳嗽,咳嗽
老槐树下,斜阳红
这首诗具体到对一个生命的关注。在风水学,“小院”“西南”是“西四宅”的“坤”位,在“八卦””八门”里“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中主“死”门。
每个人生都梦想生活幸福快乐,“老大爷”当然不会例外!每个人生都充满希望和憧憬,被“梦呓”缭拂裹缠!
“一院梦呓,西南地/飘过,飘过/梦里,思念里”,爱情幸福落空,终没有光顾!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绿了,绿了/春过了啊,又是秋”,四季轮回,寒暑相推中,年已老迈。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咳嗽,咳嗽/老槐树下,斜阳红”,鳏寡孤独老病,接下来就是默默老去,生命从兹休矣!“夕阳红”是个反语。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一个农民的生命、生活、生存的全部!诗歌如果不关心人的生活,不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于生命无关,那就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可言!
诗歌的语言很平实,频繁的隔断加强着情感、突出着节奏,强烈的暗示性,使诗歌的语言明显地区别于日常用语。
《等老的红颜》
我在城头等你
竖琴,如护城的秋水
十月你一直在传说
落叶动身的时候
黄昏带来马蹄声
听说你回首时
已经冬至
雪飘得很白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
那女子已经老去
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女子等待爱情来临的悲剧故事。
“我在城头等你/竖琴,如护城的秋水”,第一句的“城头”是有具体意味的,和后文的“十月”“王朝”呼应着。“竖琴”幽咽,如“护城”的“秋水”,是个通感句。叙述略去了春夏,直接用“秋水”迎合下文的落叶。“秋水”“落叶”都是苍凉凄苦的意象。“十月你一直在传说/落叶动身的时候/黄昏带来马蹄声”。金秋“十月”,一般是并列使用的。“十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曾有东方的巨人站在天门城楼上上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落叶动身”,“黄昏带来了马蹄声”,是说人民在痛苦中等到了希望幸福来临的声音。“落叶”“黄昏”在这里是有着诸多意味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这一个人期待的爱情,原来是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的全体人民对摆脱困境获得幸福生活的期待啊!
接下来第二节的叙述转为旁白:“听说你回首时/已经冬至/雪飘得很白”,短暂的历史瞬间,冬天已然来临!承诺落空了!这是为什么呢?很值得深思。但我们必须懂得这不是哪一个伟人的错。历史会证明:伟人毕竟是伟人,他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改变不了人心的恶,就对历史的悲惨无可如何。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那女子已经老去”。表达的是一种绝望情绪,从而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追寻新的希望。
《我的村妇》
那一年
我常在楼下喊你
说儿女的事
然后安份地
听你
习惯骂人的声音
这首诗歌的内容是虚构的,因为作者现在还单身着。他是在用虚构的叙述要素,重点概括他所有在农村经历的那些家庭的状况。“我”指代所有的男人;“你”指代所有的女人。男人女人构成家庭。家庭的核心就是孩子!人们在琐碎、无奈、一穷二白落后的几近蒙昧又野蛮的境遇中生生不息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经过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又经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又经过新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似乎“相对”有所改变,但过去依附土地以及“绝对”贫困的状态至少在这之前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劳动》中谈到阶级社会中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们的自由程度时,指出在西欧的奴隶社会中,奴隶只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毫无自由可言;农奴长期依附于土地,受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半自由的状态;工人是最自由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出卖他们自己的劳动力商品,任意供资本家自由地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把西欧中世纪的农奴和我们的农民比较一下。
应该就这首诗歌做个小结。这一组8首诗歌是循着“在农村”和“进城打工”两个轨迹进行的。经过《麦田》《秋收》《西南小院》的人们希望落空和生活的困苦,到《婚礼》《等你到红颜老》的绝望,然后开始《鬼进城》,从而展开了“游侠诗歌”系列。这些诗歌中间夹杂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本真的睿智的考量。
【短诗鉴赏】《沙棘仙子系列》(8首)/作者:文君
《沙棘仙子系列》一组八首。“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仙子”是一种智力不高但却五彩缤纷的小动物。“沙棘”“仙子”合起来,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质,都酷似我们人类,所以“沙棘仙子”就是人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的通体隐喻和象征。作者通过《沙棘仙子系列》,以悲悯的情怀,智性的考量,对人类的历史进行了一番感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穿越。虽然在第六首《沙棘仙子的涅槃》中有这样的叙述“在西藏,在最接近众神的庙宇/磕长头的人,用一生的苦难换取一次佛主的拥抱//……我说的还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守在纳木错痛哭的时候/着彩衣的格桑静静地守护了三天三夜”等,我觉得与其说是作者只是写的“西藏”,毋宁说作者是在用这个特征典型的地域环境及人文历史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叙述着的是包括中国“西藏”在内的所有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着的人们吧。
1《沙棘仙子的山坡》,是在追问哪里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和归宿?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我在向哪里去?2《沙棘仙子的月光》,是写人类漫漫暗夜中相互杀戮的惨烈和苦难。3《沙棘仙子的高坡》,赞扬了苦难中“沙棘仙子”生命的坚毅隐忍、顽强的品质;表达了人们对于温暖、光明、幸福——和谐的期盼和憧憬!回扣的是第一首的第一节。4《沙棘仙子的陨石雨》,是蠡测人类在天灾人huo双重摧残的严重累积后将会有的悲惨结局。5《沙棘仙子的翻越》是写人类自身通过智慧曾经为摆脱苦难实现幸福的梦想所做过的无果的努力,以及诗人的使命坚守。6《沙棘仙子的涅槃》,写的是人类在无可如何中对宗教神灵的乞求中的归宿的无奈。7《沙棘仙子的月光密语》,写的是迷茫中继续追问以及可能的感(顿)悟。8《逃离现场》,写的是人类逃不脱的苦难的宿命,“依旧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人间的爱恨情仇”!
★ 沙棘仙子的山坡
那时候,山不叫山,坡也不叫坡
我是说我的前身,一片汪洋
穿梭在我胸膛的鱼们,鬃毛向内生长
你不是亚当,我也不是夏娃
每当我飞奔起来的时候,枝叶就开始蔓延
隆起来的土地,高过水面,在八百米
甚至超过三千四百米
我的哭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红棕马
驰骋而来,时光急速闪回
那些匍匐前行的人群,不停地分开合拢
不停地撕打纠缠,最终沉睡过去
直到越来越高的山坡上,一派风和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