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以后也接触了一些诗人。垃圾派,学院派,废话派的都有,还是跟个人性格、生命经验有关吧。
一个长期身居象牙塔的人,他的经验大部分来自书本,有书卷气是正常的,体会来自书里的故事和人物也是很正常的。读西方的多,受到西方影响多,读东方的多,就受到东方影响多。
不排除个别故弄玄虚的。但大多数还是审美问题吧。
江湖上因为审美偏差而将诗学问题降低为道德事故的例子很多。没有必要。
各有各的长处,也有无法企及的短处。
一位对我写诗有重要意义的老师说过,先积累,再去简化。就跟花艺修院子一样,连枝杈都没有,上来就学简,到最后只能剩下点玩技巧的东西。那不是诗歌。
山东诗人孔孚的诗就特别简单但他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才做到这样的诗学审美。昌耀的相比就很长。我觉得,诗是不能用语言表面的简单或复杂去分辨的。东方古典诗学讲究炼字、炼意,关键在一个炼。说实话,一味追求简单,我并不看好,至少无法维持写作寿命。在达到返璞归真之前,要有个负重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