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金喜向《诗歌周刊》256期荐诗歌评论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金喜向《诗歌周刊》256期荐诗歌评论情况如下:

发现•诗评(第一次)
1
采凤︱窥一斑见全貌——薄小凉诗歌65选4唯品汇

玉米
文/薄小凉

有多少人的一生
都高不过一棵玉米

这土生土长的粮食
果实可做玉米糊,玉米饼
被掰空了,撂倒了
身体还可烧火,煮饭,取暖
烧成灰后,还能做肥料,又留下种子
被人类无尽的索取,掠夺,享用
而我们,抱着玉米生,抱着玉米死
临了,还咒骂,怨毒,怀恨:
不公啊不公
不甘啊不甘


唯美品鉴:“有多少人的一生  都高不过一棵玉米”,此句打头一下子撂倒一大批(姑且称之为写字人)。

人性之所以脆弱,在于人比植物还要低,指的姿态,在自然的面前人类很少优势。

人性是高贵的,小凉纤手抚弄,“烧”“煮”“取”娴熟剥去玉米叶子,暴露人心珍贵处在于“奉献”,认识自身价值,甘愿做大自然最谦逊的一份子,或许是小凉文字不竭动力,灵感之泉。

尾句似乎嘲讽,似乎口语自白:哎呀自己也曾经这样抒发过不公的待遇;聪明的小凉,明明在替旁人受过嘛,委屈你了。


在乡下
文/薄小凉

抬头是青山,雨露,柿果
低头是豆角,玉米,青瓜,棉花

没有人比一个乡下人
与恩德挨的如此之近

在乡下
每一户人家都供奉着观音
财神,门神,灶神
这些最虔诚的信徒,最近土地
所以最懂得给予,俯首,感恩


唯美品鉴:“没有人比一个乡下人  与恩德挨的如此之近”,此句若删减“没有人比一个”,似乎好些,毕竟人心相同,从善者多也。

“感恩”成为城市乡村联系的藕带,大地的恩典即将普及,好事情呀。

至于供奉之类,从有形至无形,归于随意或随心是规律,没有谁能够替代人,自己爱护自己,珍爱自己,偶像只是一个纽带,虔诚不一定非得俯首,这一点小凉未必留意到。

任何形式走过场而已,“懂得给予,俯首,感恩”才是福音。

小凉看似轻描淡写,点出人类命运共同的担忧和出路: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念的文字,几乎一张纸般微薄,轻的可以迅速淡忘。


不说话的,都在给予
文/薄小凉

牛栏,马厮,羊圈
鸡窝,鸭棚,草垛,申椒,团花
父亲和它们,毗邻而居

父亲的一生
和水井一样沉默
和明月一样寡言


唯美品鉴:寥寥数语深刻传神;父亲的形象通过无言的动植物传递,文字的妙写,值得学习。

“父亲和它们,毗邻而居”,写到这里个见整诗可以圆满守宫;余下“沉默”“寡言”之类可以删减的。

佩服小凉独到的文字捕捉器,“毗邻而居”此类精到的词汇运用,整首诗异彩华章,充满田园迷幻色彩,而且恒久动人。妙。

亲人甘愿一生择邻无言、庄稼,还有什么比这更具怀念?读后久久不愿释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诗作确实距时代愈远,幸好小凉“给予”久违的亲情和感动,略伤感。



文/薄小凉

我们爬到7楼
是来和她说,她闺女
离婚的事情的。最终
谁也没忍心开口

她给我们递烟,倒茶
宿舍寒酸,凌乱,过道很窄
几乎容不下她。她说:
我就在这刷碗,打扫卫生
7层楼都打扫就累些
平时也不累,一月2000
够我抽烟的。闺女嫁的远
一点也指望不上,几个月没打电话了
是不是俩口吵嘴啦
我们慌忙摆手:没有没有,挺好

今天是八月十五。她没回家过节
她在城里打工
她是我大娘
她73岁


唯美品鉴:73岁,人生封顶的年龄了,几乎风浪挨不着边了;现实和想象维系着平衡,大娘是幸运的;小凉很善良,似乎原谅、忽略、过滤很多。

无数小凉似的善良拯救或维系吧,这个社会仅有的良知、善心、温存,把美好的镜面般投射到社会的底层,投送到春风般的耳语、问候。

坦荡直言,忠于真相也有悖论的:明明得知她闺女离了婚,却为了维系她仅存的一份亲情和希望;换我也会选择这种爱护并原谅此背景下的悖论。

来的已经来了,过去就让它过去,选择从容、温厚、友善、呵护,义不容辞!

小凉的文字从来以温存、爱护、体贴、感召、亲和!

并深深打动自己,愿,很情愿多多观赏凉的文字!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6 16:25)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thread-594170-1-1.html

2
三斗米糠︱嗲到羞花,痛若剜心

    薄小凉这个名字,展开了就是一首诗。而提笔之前,我一直在想李清照。想起宋时的某个春天,青梅,鸥鹭,春江上的画舫,酒后的丽人在一张纸上让所有的花朵给一颗泥泞的心让路。我还想到,宋代的那个春天和现在时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怎样的相似?但我无从知晓,善诗的薄小凉,是否也如李清照一样善饮,是否也钟爱那种叫蚕的小动物,喜欢看它吐丝,喜欢看它用茧子把一只蝴蝶暗自囚禁。
       因为薄小凉的诗歌,我相信自己的猜想大抵是对的。这个山东妹子,嫁到淮北仿佛是一次蚕蜕,而遇见诗歌又犹如一次破茧。在诗中,她忽似一枚初生的蝶落入月下花丛,颤颤的,嗲嗲的,展翅不是为了飞离,而是要把红尘看得更清,饮露并非止渴,而是为了洗涤。薄小凉的嗲,是一个小女子面对铜镜给一颗春心悄抹丹蔻,是一本线装书被春风的兰花指掀开时发出的吟哦。
   
         《乞巧词》(节选)

    达达。今晚山崩地裂,暴雪肆虐
    我只有一条活路:你的被窝
    。。。。。。。
    你看这飞天的燕燕,鹣鹣,尘世那么美
    值得我一哭再哭
    西瓜灯暗了,我们早些安歇
    你要抱紧哝,奴打小怕黑
    你要轻些些

     嗲吧?我想说,这不是一般嗲,是很嗲。九张机的那种嗲,金瓶梅的那种媚。让读者恍若听墙角的人,脸发热,心激荡。且慢认可,还有更嗲的——
      
       《二月,二月》

      都是些嫩芽子,花苞子
      清清浅浅的,隐隐约约的,躲躲闪闪的
       这些个狐媚子
       要么半遮面
       要么羞掩门
      不正经香
      不使劲红
      急死个人
      急死个人

      女子发嗲,是一种可爱,还是一种掩盖。譬如说到爱,譬如写到爱,还譬如爱到不能爱。薄小凉的短诗《说到爱这个词》,其实不是诗歌,强烈的画面感带给读者的,像极了一段羞羞脸的视频。

       请允许我哭一会好吗
        哦。那么,请让我
       再哭一会儿

       都说笑里藏刀,其实女人的眼泪也藏着一把刀,不是杀人的那种,而是剜心的暗器。让你感觉莫名的痛,甚至痛到窒息。这就是小女子薄小凉,在诗歌里游刃的薄小凉。她不仅善于借用诗歌发嗲,还擅长借力诗歌舞剑,且剑气逼人,直抵左胸。这样的时候,薄小凉仿若不是诗人,而是远古的女侠,衣袂飘飘,不逊须眉。
         
          《后庭花》

       多么坚固的江山
       都禁不住她一小口香风——呼地,散了
       皇帝杀的杀,逃的逃,软禁的软禁
       而她,在一朝又一朝的唾沫里爬起来
       理好水鬓,红裙
       大人说:升堂,问罪,斩无赦
       妖说:歇了吧,达达

        这首《后庭花》,不过是薄小凉使的一个小招式。更大的剑花在后头——

          《冬赋》

         来来来,划亮火柴
        靠在一起取暖
        花影比花朵实用
        这个绝望的时代
        我们“用一种病治疗另一种病”
        天亮就死去
        哀悼,唏嘘,掩埋
        接受世界最后的怜悯和恩赐
        太阳依旧升起
       人间依旧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和往年的,没什么不同
       桃花没什么不同
       母亲没什么不同
       她照常把碟子倒扣在热菜上保温
      我从南地来
      我从菜园来
      一条长满野花和虫子的路
      仿佛就是一生
      那时我只认识两个男人
      父亲和兄弟
      那时所有的悲伤,还没来

       “用一种病治疗另一种病”,“一条长满野花和虫子的路,仿佛就是一生”。读到这,我觉得自己成了俘虏,一个耽于爬满青苔的盛世和井底安逸的麻木者,此时间,才发现一把诗歌之剑,正从隐喻的鞘中缓缓拔出,寒光闪烁。
        
        但薄小凉怀有悲悯之心,不会轻易索命,而是隔空运剑,对准穴位,让人在疼痛中睁开惺忪的眼,张开冷漠的唇,流出泪水,喊出哭声。
        
              《玉米》

       有多少人的一生
       都高不过一棵玉米

       这土生土长的粮食
      果实可做糊,做饼
      被掰空了,撂倒了
      身体还可烧火,煮饭,取暖
      成灰后,还能做肥料,又留下种子
      被人类无尽的索取,掠夺,享用
      而我们,抱着玉米生,抱着玉米死
      临了,还咒骂,怨毒,怀恨:
      不公啊不公
      不甘啊不甘

       乡下没有庙堂,只有民房、草木和作物。乡下距离建有庙堂的大地方,向来很远。所以,乡下人呼喊也好,咒骂也罢,只是国土上的一种方言,声音传不出多远就被大风吹散或大山阻隔。偶然有的回音,仅为天气好的时候,运气颇佳的人才遇见一回两回。我相信,薄小凉比我更熟悉乡下和乡下人,尤其是在城市捡破烂的人群。

         《两个拾破烂的老大娘》

      她们在争一个垃圾桶
     她们互相指责,揶揄,辱骂
     都称对方是煤球:心眼多,黑
     她们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
     她们都佝偻着身体
     尖脚
     白头发,牵着胆怯的
     小孙子

       这个诗歌,让我徒然萌发出摄影和绘画的欲望。时代的背景上,一幅黑白相片的焦点是垃圾桶,边上的人物拍虚些,比例放小些,大的物像要比八磅锤还大,小的要比一滴泪还小。而如果是一幅画,则要对角线构图,垃圾桶在顶端,人物位于尘埃上。显然,这仅仅是一个假设,捡破烂的人多了去了,有谁会像薄小凉这样入微关注呢。但现实不容假设,岁月不容假设。所以,薄小凉爱用岁月做题,写她的诗,赚我的泪。
       我由此继续猜想,也许一个人哭也嫌寂寞的。所以,薄小凉想要许多人在诗里诗外,陪她一起双肩微耸,无声抽泣。


       《人间六月》

       这上好的宣纸
       适宜画荷,画美丽的怨妇
       画落雪
       黄昏里的归人,整理好断头
       掖好罪状
       这俊美河山,多么适宜放声大哭
       因为爱,越来越悲伤

       现在,已是凌晨两点半。诗歌读完,而瞌睡迟迟不来。被薄小凉引出的泪水,还没有干。望着窗户外漆黑的夜,我告诉自己,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哭,只会加剧胸痛。哭,不如打开门,出去走走。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7 02:39)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thread-594318-1-1.html

3
行顺︱流泉赏读:薄小凉《乞巧词》

乞巧词
     文/ 薄小凉

达达。今晚山崩地裂,暴雪肆虐
我只有一条活路:你的被窝
暖我
烧我
今生啊,小妇人我只勇敢过两次
一是断了脐带
二是从了你。嚯
你看这飞天的燕燕,鹣鹣,尘世那么美
值得我一哭再哭
西瓜灯暗了,我们早些安歇
你要抱紧哝,奴打小怕黑
你要轻些些
  
   【流泉赏读】  小凉呀,真有你的。一首任性的《乞巧词》一点也不“含蓄”,赤裸裸的,“你要抱紧哝,奴打小怕黑”。你说,我就怎么喜欢上了这个呢。喜欢就是好呗。是的,《乞巧词》很棒,棒的个性张扬,棒得美,棒得一点都不“色”。如果硬要将《乞巧词》定位于“色情诗”,那我一定会说:能给人以美感的“色情诗”其实就是高雅的诗。我认了。我喜欢薄小凉的诗,有很多理由,或者,诗就摆在这里,不需要任何的理由。首先,个性、先锋,大量的新生代用语穿插其间,既活泼、谐趣、生动,又活灵活现彰显了时代的当下性;其次,干净、利落、简约,三言两语直奔主题,在语言表现上寻求最经济的却又是最恰当而独具意味的,比如“暖我”“烧我”,比如“尘世那么美/值得我一哭再哭”,都充满了宽阔的表现和冲击力;再之,就是无所顾忌的敢说、敢爱、敢突破“禁区”的“心理表达”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尺度把控到位,让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如此直面之“俗”的题材写出了“雅”和“美”。“今生啊,小妇人我只勇敢过两次/一是断了脐带/二是从了你”,嚯,真勇敢。嚯,真好。小凉呀,我就是喜欢《乞巧词》,打心眼儿喜欢,且不管他人说什么。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7 03:27)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thread-594321-1-1.html

4
万珍︱生女当如薄小凉——我读薄小凉诗歌有感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爱上薄小凉,爱上了安徽这有水有平原的省份。一旦在脑域无限的广阔中想见这些绿色的山水丘陵,想到白墙灰瓦的天空,便不能不在缥缈中想起她的名字。她父母起了个好名字,似乎画面就要展开,音乐一样动听的名字,和濉溪这地方又多么的搭。这样有味道的才女,散发着温暖的情和只属于自己的浓郁个人特色,很想说一句生女当如薄小凉。我想起安徽就想起她。
      古代的诗人,在一个壮阔的大时代里,尽管群星交映灿烂光辉但你仍能一眼就分辨出,这是谁的诗歌,就算李白杜甫成为两座大山,也遮掩不去旁人同样闪亮的光芒。如果把现代诗歌也作为一个时代来讨论的话,尽管是一个群星寥落诗歌低沉的时代,尽管自从汪国真走后就再没有公认的大家,薄小凉女士仍可以称之为天空中一个坚定坐标,有自己鲜明特色,别人无法遮掩她光辉的一个好诗人。有时候想起古人感觉现代诗歌的孤独,有时又很庆幸,我们就和当代优秀的诗人同在,分享他们的诗歌,分享他们的爱与生活。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我们见到自然就会明白,见到了一座大山。那么她的特色是什么呢!对于某些诗人来说是不喜欢别人给他贴上标签的,貌似对“作家”来说没有真正了解和全面描述他自己。但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来讲,有时候这些标签却恰好准确的突出了她本人的特色,不同于区别于他人独属于他自己的特点和标志,比如余秀华,很足够说明问题。

     细细读薄小凉的诗歌,尽管很多都是新瓶装旧酒,但的确特色很明显。用现代的语言形式旧时代的意像塑造了一个属于过去时代撒娇期待宠爱有小爱也有小哀怨的小女人形象,塑造了一个现代人在经济大潮中自我安慰的好梦。我起先称之为“花间派”,后来仔细想应该算是“后鸳鸯蝴蝶派”比较准确,上海的旧文人在中国一片哀声中造了一个和环境不合时宜的才子佳人的梦,薄小凉古典气息也为自己造了一个和现实无关可以潜进去属于自己瑰丽的梦。她说自己先开始是治古诗词的,我没见到,只说开始的好。
   
   
  大宋朝

跪。众生卑微
拜。皇帝敬神
一个伟大的王朝
让欧洲佬为我们俯首
称臣
我愿意在宋朝做个小书生
叫皇帝宠我
叫皇帝养我。敢惹我
扯他的黄袍


大宋朝


芙蓉瘦。大学士不入仕途入春梦
袖头落梁尘
美乳肥了壮士胆,细脚踝
雪手腕
良辰好景,最磨人的小妖精
生出新的冤情和剧集
芦雁飞驻扇面,青竹隐进册页
我的皇帝不上朝
看柳鸦儿汇齐
又把游猫驱散


大宋朝


乘船去是万里风雪
骑马呢是得儿吆喝
我的野心是你。一路撵上的青花 ,绿石,酒旗呵
黑肱黑齿的五鹿先生
吓哭买糖的垂髫小娃儿
石板街的铺面上摆着绢花,瓶胆
三个铜板一包的例假带
寻个闹市的一角看一出君子戏村姑的好戏
他有数不清的谜面
她有糊涂的脑壳。



大宋朝


我爱那时节的男人
和我饮合欢酒,行跪拜礼
比法国人的吻手礼还浪漫
比英国人的屈膝礼还郑重
记得初见,傻傻立帘外,门外,豆荚外
榴枝栖着黄鸟
青枫挨着水磨
大好风光,我不能和你见面
我要矜持再矜持
你要托了会做喜饼的媒婆
耳朵后头插朵大红花的那种
还要给我三斗菰米,四尺花布,一顶软轿
二只方形小幅绢本填彩
那时候的女子一生只有一次婚姻
一大群孩子
每次生产,你定然哭的一塌糊涂
你给我做糖腌黄鳝,蜜味小老鼠
你定然不会让我踏进农田一步
还为我拂去绣花鞋上的毛虫
我希望我们一生贫穷
那样你就会只有我
我说相公,捏捏小脚呗
你的脸通红。傻样儿吧
到老了都还那样害羞

    怎么能不爱这样的诗歌,这样的人呢!这就是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梦,做得炽烈而认真,天真又活泼,画面感十足。像是在做一个和现在金钱时代完全无关自有背景和铺垫的另外时代的美梦一样,做的挺深沉,细节也很到位,就像宫崎骏动漫里的场景样色彩艳丽饱满,乐在其中也不嫌跌分,撒娇和语气都表现恰如其分如那女子。像是斜依柴门桃花盛开待君归的女子。

刀马旦

桃花粉捏一个面人儿
小腰身九曲十八弯
使的是咏春拳,摆的是流水阵,流水
不破
踮起绣鞋她是陈三两
穿上战袍她是大魔王
欲擒故纵不如釜底抽薪
刀尖子直杀到那人的胸儿膛
这这这,这便如何是好
小檀口凑到耳蜗
一本正经地说
“假的――啦,
哈哈”

    这是典型的薄小凉式的我称之为卖萌撒娇的诗歌,从诗歌中也能透露出一个女人想象的爱的场景和期待的场景。女主人公撒泼跳脱我们可以认为诗人自己本身就缺乏这些性格所以给自己塑造一个理想的“大魔王”。反面在对比一下自画像。

天空

薄小凉
洒下鸽子,飞
流云都是空相
落花擦肩
唯有大雪是我的
雪里生,雪里要讨生活
雪埋我

   像是在抬头望天空,又像是在雪中自言自语,语气淡然。像这样的诗歌数量还很多,总之花红绿柳旧时代场景描述很到位,男女情事间塑造的情感形象也很动人,温暖又健康,我称之为花间派是有原因的。的确是很可爱的女人。但除了她标签式的写法外,她也有大格局的,表现现代社会生活的诗歌写的也很棒,比如下面的。

白栀子

把江山,风月都打发了吧
衣柜里绣花的锦缎
还喊着疼
摘掉珍珠,玉器,银饰
一个女人的身子,原本可以这样


青巷卸下烟雨
石坊卸下黄昏
人世卸下久病
我,卸下眼泪

一切都是美好的了,干净的了
在心中燃一柱檀香吧
空山不寂寞
来者莫应门

白月亮

流水,桂花,矮矮的泥院墙
故乡在虫鸣中酣睡
满满的厚厚的水银
从山坡缓缓流至家门口
一街花影,碎玉
地上的小虫子,小树叶都照的
清亮,莹白

说不出来路,说不出悲凉
月光把通体的伤口和鞭痕
修补,抚慰
像母亲温暖而粗糙的手

甜甜睡去吧,疲倦的人们
没有伤害,杀戮,罪恶,苦难

沉沉睡去吧,闭上不安的眼睛
世界从来不曾有过黑暗:
月亮不在星子在
星子不在月亮在

喊出雪花

站在城市的街头,我要大声
喊出雪花,喊出亿万朵硕大的美美的雪花

盖楼的师傅们,快回家休息
老婆孩子把炉火烧得通红
被窝暖烘烘热腾腾

扫街的阿婆,快回家休息
阿公不再赌博,熬好了热粥
择好了青豆苗,洗好了红辣椒

刷车的大婶们,快回家休息
丈夫不再酗酒,放好一盆热热的水
等你回家烫烫那双冻肿老高的手

卖豆花的,卖香芋的,卖糖糕的,钉鞋的,乞讨的,来路的,去路的,沮丧的,悲苦的,倦怠的,困顿的行人们啊,都回家歇了吧!

让这雪花飘啊飘
你们暖暖地睡啊睡
一觉一觉又一觉

诗人,我不要你们赎罪

该大山背起的重担大山背
该弱水承载的负累弱水载
该众生偿还的罪孽众生偿还
就让山的脊梁断裂,骨头粉碎
就让水的精气殆尽,魂飞魄散
就让众生去死,去投胎,去重生
让乱坟岗的松柏呜咽去
让笼子里的狮子嘶吼去
让大街上的神经病闹去
让疯人院的疯子哭去
让挨揍的女人挨去
让流浪的老人流去
让厂房的工人累去
让粮食的价钱贱去
让咳血的作家咳去
让他们去承受,去忍耐,去背负,去痛,去哭,去喊,去死
诗人,我只要你们活
诗人,你这孤绝,悲伤的孩子
且让众神以十万亩莲花重塑金身
让这熊熊的烈火,生生世世
诗人,我人间的悲伤的孩子,请来我的怀抱
我是母亲
母亲

      我尤其爱这最后一首。写诗人的有很多人写过,她这一首充满了同情,以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诗人的身份,写的真切感人,好处就不一一说了。文字语言功底也能看得出来。我一直很讨厌所谓的先锋诗歌,因为先锋不起来假模假样还不表现当下;也讨厌所谓的干预诗歌,一写就走极端像书生干嚎一样,完全没有诗人式的冷静和智慧。相当的不健康还病毒式的传播,对90后的影响很大。但对薄小凉的诗歌,爱之久亦,透过诗歌,也能看到一个人。
      有人说邓丽君在她那个时代散发靡靡之音是不合时宜的,张爱玲写的封建式的情情爱爱在那个时代也是不合时宜的,但他们都以自己的东西散发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薄小凉同志大概也是如此吧,在一个现代社会做着不合时宜的旧梦,但是她做梦也有自己的理由。做的也还挺好。
      最后,真的想说,愿生活温柔以待你。
      生女当如薄小凉。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3-31 22:30)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thread-592250-1-1.html


其他评论
1
锄禾日当午︱ 《诗意语言里的故事》(浅评李浔《上海软糖》)

移觉亦称通感,诗人的维度诗写值得称赞。文本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跳跃的思维与象征的构架。

读完全诗,能够轻易地感受与分清,诗人到底想抒发些什么样的感情,为数不多的字句里,只有一个“粘”可以称得上是移用,貌似还要上下文对照。

因此,这种诗歌里不多见的修辞,才轻易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继而,才是对文本所呈现的意象的通篇地思考。

诗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诗文中可见一斑,种种意象累积起来,表面上看是一种软,而实际上,与软对立的硬,应该才是诗人,真正想表达的。

由于一些业余诗歌作者在写作中,存在太多软抒情,隐藏了其故事性,阅读起来,不免让人直观地感觉,缺少生动,缺少客体上直观的认同。所谓灵魂的舞者,那也是对自身朦胧的一种批评。

不过,说到诗歌语言,其本身必须是分行文字。在散文基础上,浓缩的再突出,即使具有诗歌潜在的本质,严格意义上,类似散文的诗意语言,还是应该被称为散文诗的。

《上海软糖》虽没有太多取巧的地方,可唯一能够让读者认同的,还是其技巧。或许夹在生硬的爱情或是有所争议的所谓的暧昧的友情里的,是一份浓重的“乡情”。

延伸,即使不是那么刻意,诗人伟岸高邈的身形,也在故事中有所衬托。人生风雨,貌似,诗人一路走过,百味回转之余,“上海软糖”所指代的,与现在年轻人所热衷的,那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不是诗意,抑或是对诗歌精通之人,亦不会在这么简单的意象上下笔,其可能代表的,有可能是未来诗歌的流行或是写作趋势。当然,经典,总是可以被认可的,像潮流一样,或是说,似诗人潜藏的信仰一样。

如“上海软糖”,只有嚼过的人,才懂那份心境!一如去年,我问在上海打工的兄弟,上海有什么特产,他就给我带来了一包“大白兔奶糖”。软糖,类似现在的QQ糖,我只所以感到不美好,是因为我参观过其制作工艺。

其诗营造的氛围与通感,确实是不可忽略,不过寓言家胡树花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物一但身体僵硬,都会由生机勃勃,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样,胡树花老师还说过这样一句话:透过事物的本质去看实质。

我客观上认为,主观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谬误,其吊轨之处,在于人生阅历与个人喜恶的非二元对立。那么,本来不喜欢软糖的人,会问,软糖有诗人描述的那么优美与奇妙么?

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市面上随便可以见到的软糖。“上海软糖”,其必要性就是其本质是好的,实质上,也只有“上海软糖”存在着,这种有所争议,而实际上是心理作用,产生出的,一种类似穿越时空的“口感”。

当我们把《上海软糖》与下半身诗歌,联系在一起时,奇妙的故事就发生了。这也是其先锋性,当然,我说的吊轨之处,亦存于此。从下半身诗学角度,探究这首诗,其直白之处,总还是让人耻于开口的。

不过,必须要谈一谈的,还是其诗学高度!


上海软糖

作者:李浔

我已记不得
你是怎样甩着长发
粘住了我的问候
甜甜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笑容
甜是味道的插曲
软是什么
是小羊羔想家的叫声吗
你应该是有秘密的
比上海软糖
还要软的秘密
我一直在嚼
牙根越来越软
剩下的日子越来越硬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2 19:10 )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2
刘小云︱从牧羊山归来

从牧羊山归来
     诗┃小西

他在厨房
砧板发出响声
不久,蒸汽顶开了汤罐的盖子。
我的男人,围着围裙蹲在地上
认真捡起掉到地上的骨头碴子
那是一只七个月大的山羊
我们上山与它嬉戏,把野菊的花环
戴到它的角上
下山时,买走了它的肋骨和前腿


短评┃刘小云

       这首小诗,每读一遍,心就会被刺痛一回。一种残酷,直抵人性的善。“我”的男人,正在厨房做饭,砧板发出声响,这原本是很温馨的家庭生活。而妻子怜悯的是一只羊的命运,丈夫蹲在地上捡掉下的骨头碴子,那只是一只七个月大的羊。这让她想起,去牧羊山,上山时,还和一只羊嬉戏,把花环戴到它的角上,下山时,却买走了它的肋骨和前腿。对一只羊来说,一步走的是天堂,一步走的是地狱。这种残酷,让诗人不堪回想,也让读者不忍心读它。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里,一首诗能产生多大的艺术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唤醒人性的善,是每一位诗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3 22:00)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3
锄禾日当午︱《民俗宝典》读香港诗人招小波

对于香港的理解,最初可能源于香港电影,香港诗人招小波先生所著的散文诗集《流浪的将军》却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开了一扇观察香港市井的窗。
温热的现实里酝酿的,或许才是一个寄居者需要了解与沟通的混乱的现阶段香港的顺逆社会现象。在香港诗人招小波眼里,真实的香港,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或是通过影视剧所理解的那么“繁华”,诗人笔触所染之境,皆是荒漠隔壁!飞沙走石!笑谈间,残酷的写实主义,无疑是把美好,虚假的外衣撕烂,漏出香港现阶段真实的嘴脸。此,写作过程,可能是痛苦与纠结的,拂过梦境一般,曾经暗淡的美好,我从阅读中收获到一种圆满。
无论诗写风格,还是句子的格式,烙印在我灵魂深处的,仅仅只剩一具洁白的灵魂。
我说,文笔的华丽无法揣摩,尘满面,鬓如霜后的通达,笑傲江湖的豁达,才真地是需要我们年轻读者,去揣摩与学习的。当我们把诗人放入诗中,鲜活的灵魂,能够带领我们,寻求,走出牢笼的幽默!我说,这是一具具有高等智商的躯体,其承载的逻辑,与哲学意义,在价值上,并没有让我们迷失,因此,我把他视为一面,可以照出世间百态的镜子!在地域上,我说,那个足可以,让我去过一次,炫耀百世的香港,现阶段,可能,真的不复存在了!只是那片海域,还是将会掀起新的风浪。双重人格下,分裂的情态,一定能打破沉默。让巨人沉睡,留给世人的,只能让受哺于它的人,撕心裂肺!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4 19:36)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4
碎笔︱【碎笔说诗】三斤: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
文/三斤

掉进酒杯中的韵脚
勾起思念
咂摸一下嘴  家乡的味道


弯弯的月亮,很是引起过客的思绪,就如同炊烟一样,是一个下笔应该必备的东西,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在几句引起共鸣和思考,就是微诗所展示的魅力的地方。可能许多老师朋友们写到月亮和这个弯弯的月亮都止不住对家的涂画,一轮月,一束光,或者配上一杯酒,晕开的韵脚,从心底开始荡漾,所谓的思念,不过是习惯性的动作,抹不开家的味道。
从微诗来看诗十分正规,不管从“掉进酒杯中的韵脚”,还有“咂摸一下嘴”,都是在本诗唯一取胜的地方。月亮有很多,弯弯的月亮就更多了,一种私下的转换,那一杯酒是不是过客的佳酿,从韵脚开始,或者就是醉了,也许是图一个醉,都是月光杯美人泪,一种情怀或者没有这种高度,但是要触摸内心,直逼思念。那想要潜藏或者刻意放大的东西就这样被带出来,一种味道,万种滋味。不可说,不必说,就砸摸一下嘴吧。入微的思绪或者是对家的一种深刻的理解和着月亮,那弯弯的月亮,是笑意吗?还是回想到什么?只是酒是酒,月亮是弯弯的月亮,不过有着家乡的味道。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7-4-7 21:09 )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18 19:52 | 只看该作者
金喜老人家,你复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1:39 | 只看该作者
薄小凉 发表于 2017-4-18 19:52
金喜老人家,你复活吧。。

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06: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