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和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陈应松老师合影
赵琳和著名作家白烨老师的合影
赵琳的评论摘选
翻开赵琳的这本《在那东山顶上》,是在初秋一个细雨的清晨。这一次,我并没有按着惯常的方式,从头阅读一本新书,而是倒过来看,从最后的篇章往前看。
可能因为我与赵琳不是同时代的人吧,我总觉得现实的生活,能触碰到的生活,能把自己的身心完整投入进去的生活,以及身边的那些有着真实容颜和血肉性情的人,才是更值得“认认真真去爱,踏踏实实去恨”的。既然已经吸着霾,吃着转基因,何况自己又没有那种看淡一切、宽容一切的修行,何必再去为那些屏幕后面的人或事,而让自己肝郁不舒呢?
而赵琳,这个真诚又充满激情的女子,却如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反极权主义经典名著《一九八四》中写到的:“只要你自己保持清醒,那就保存了人性的传统。”她“只愿意相信文字后面的精灵,只愿意相信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至于故事抑或网络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何为实?何为虚?这都已无关紧要了。”她的心甘情愿,满溢着她的情感的多彩,她的基于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才得以用真情去直面虚幻世界的勇敢。也许正是因此,她的生活和生命中,才会翻飞着更多的流云和夜雨,更多的美丽与忧愁吧?
窗外的秋雨,时落时停,就像手中的这本书,那一篇篇文字,一行行闪现在我眼前的赵琳的心路,让我随之时而揪心,时而舒怀。
赵琳是活在文字中的女子。每日看似平淡平凡的生活,于她,都是值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也只能依靠文字,才能抒发她的真切而完整的情愫。她喜欢的那几首流行歌曲,碰巧也是我喜欢的,但我也就大多听个调调,听个热闹而已,既记不住歌词,更甭提唱歌的是哪位了。赵琳却是从旋律和歌词里,听出了生命的律动,生活的冷暖,说到底,还是出于她对文字的异于常人的敏感。她钟情的一行行歌词,她熟稔的那几位歌者,她倾听的时候,想必思绪也是随之潮起潮落的吧?那首欢快的《穷开心》,她却听出了“人世沧桑,红尘凄凉”;她是霍尊的“迷妹”,她“疯狂”地爱着他的《卷珠帘》,她和他的几近相同的幼时家庭境遇,她时常记起这位“白衣胜雪,才华倾城”的少年歌者。
这些歌曲,让赵琳忆起了青涩岁月里初开的情窦,仰望着英雄的侠骨和柔情,怜惜着人间情爱,悲悯着逝去的芳华……
这多愁善感的、追星的赵琳,真是像一位邻家女子。可当我翻回到这本书的开篇,却看到赵琳的身世,她的警察人生,追梦之旅,她的人生中的迫不得已的悲戚而无奈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位善良又坚毅果敢的女警察。年仅九岁,她失去了生命中的英雄——她的警察父亲,而她的“剪水双瞳,风姿绰约”的母亲,只身带着九岁的赵琳和三岁的妹妹,坚强而沉静地为女儿们的成长遮挡着狂风暴雨。
长大后的赵琳做过刑侦警察,现在是一名交警,她以自己职业中的真实案例和工作点滴,向我们述说着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职责所在,她的从警为民的无怨无悔。赵琳不仅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警察人生的感悟和梦想,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警界无名英雄,那些秉持正义使命的血肉之躯,那些在职责与亲情之间的毅然抉择。——“从警路上,虽然有太多的艰辛和劳苦,也有过怨恨和后悔。可我相信我们依然爱着这一身警服,爱着这和平时代最光荣的职业。”
作为一名出身警察世家,身为一线民警的赵琳,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相比我们这些普通职业的人,想必会看到,会经历更多的晦暗、生死和无奈吧,而赵琳的这本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当中的笔墨,流淌着温热的,轻柔的情感,她以对文学的挚爱,向我们袒露出了庄严的警服包裹着的那一颗多情细腻的女人心,那一腔时常会因人间冷暖而沸腾的青春热血,因为热爱文字的人,内心是不会老去的。
注:原载2016年10月11日《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七月,宁波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简单写作”倡导者。
出版有多部诗集;国家聚合创新出版项目《诗画中国》诗作者。作品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等主流报刊及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境外报刊,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并由《作家文摘》《青年文摘》等转载。
读了赵琳的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我就有一种非要写一点什么的冲动。不是因为什么锦绣文章,也不是为了应景而写一些赞美的文字。我是为那一种追求文学之梦的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也是被那种如明月一样皎洁而澄净的文学情怀所感染。赵琳的散文读来也许文字不是最优美,蕴藉的内涵也许不是最厚重,然而,却自有一种率真、一种纯净、一种美好在里面。
赵琳是一名警察,而且是一名出身警察世家的警察。这决定了她对警察职业的敬畏,对警察职业的热爱。她以直爽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笔调写了她的英年早逝的警察爸爸,写了她的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而光荣负伤甚至英勇牺牲的同事们,还写了她的“警嫂”母亲,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而默默奉献。“从警路上,虽然有过太多的艰辛和劳苦,也有过怨恨和后悔。可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相信我们依然爱着这一身警服,爱着这和平时代最光荣的事业。”《岁末杂思》,警察职业是一个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也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和非议的职业。赵琳一介女子自然是多情的,但是她在这里抒发的却是一种铁血柔情,是一种历经苦难而痴心不改的充满人间大爱的警察的柔情。
赵琳是热爱生活的,也像一般的女孩子一样,对生活充满了梦幻和向往。她喜欢诗,喜欢流行歌曲,喜欢老树,喜欢花儿,喜欢小女孩头上的麻花辫。“童年时有一位小姐妹,叫蓉蓉,她的头上常常扎着一条或两条或更多条长长的麻花辫,而且天天都不一样。乌黑发亮的麻花辫配上她那张古典美人的脸,别提有多漂亮了,让我们这一帮小姐妹羡慕不已。”《你那美丽的麻花辫》,这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她对世间万物观察得细致入微,源于她对生活的思考而记忆犹新。观察和思考,这是一个文学写作者的基本功,我们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多思、深思便是出路。
在那东山顶上,我看见了仓央嘉措情诗中的美好意境,我听见了五祖弘忍法师论道布禅的声音;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那皎洁的月光让我们联想到这一切的。我心向明月,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精神升华的追求。千回万转,百折不挠,哪怕明月照沟渠,我心依旧,不改初衷。
愿赵琳在文学追梦的路上一路高歌!
(聂援朝,湖北省作协会员,黄梅县作协秘书长、《黄梅》杂志编委。从事新闻和文学写作三十余年,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共发表作品约五十万字。小说《下岗职工人物素描》入选《湖北工业题材短篇小说集》,小说《心魔》获江苏省冯梦龙杯“新三言”全国短篇小说征文优秀奖。)
有人评论说:“赵琳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讲真话,能够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能够打动人心。”其实,真话并不是一般作家想说便能说得出来的。没有切肤之痛者,说出来的所谓真话,亦不过隔靴搔痒。赵琳能说出催人泪下的真话来,有“苦命的孩子成熟早”的缘故,也有家庭环境的“苦苦相逼”的缘故。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所写的是身外事,散文写的却大都是作家心中的事,小说容易碰到,散文却几乎是作家“等”来的,也是作家放下虚构的武器而对自己的“纪实”。从本质上说,散文真正是心灵的袒露,因此,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切是散文的灵魂,真诚是散文的根基。
而赵琳这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因生存环境的“苦苦相逼”,从九岁开始其心志已经向成熟“迈进”。因此她的《年轮》又一次让我读出了眼泪:
母亲说:她第一眼看到父亲时,他手执一本语录,正在慷慨激昂的演讲。……落日的余晖,照亮了他的眉眼,身上洗至发白的衬衣,蓝色卡其布裤子,更显得眉眼极其动人,身姿极其挺拔。母亲一时看呆了。这一年,母亲十九岁。”
……
自父亲离开人世,时已五年。父亲的影子于不经意间,时常便会出现在天空和心里。生命中的一幕幕回放成记忆中的老电影,无数纷纭的路人来了又回,终至淡去。那主角,始终只有她和他。由此,母亲决定,此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取代父亲。这一年,母亲三十九岁……
(这一年13岁的赵琳已经能体会到):生活和命运,时常便会掀起狂风暴雨。幸而母亲总以甜柔沉静的气息给我抚慰,伴我成长。
当然,赵琳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好的基因、差的环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还有家乡黄梅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样氛围下成长的我,自幼便深受熏陶喜爱文学”。我在默认赵琳之见解的同时,想要说的是,象演员的嗓子、长相主要是一代代“血脉”传承的道理一样,作家也存在某种代代传承的现象。不同的是,前者凭借“血脉”,后者凭借“文脉”。
凭借“血脉”的有点象四祖之前以衣钵袈裟为凭据的“一衣一钵一脉单传”的“方便法门”;而凭借“文脉”的则好象不传有形的衣钵袈裟,只传无形佛法“东山法门”——这竟暗合了赵琳的散文集的书名《在那东山顶上》。于是,我很想用“愿文学的光芒,恰似东山山顶冉冉升起的那轮皎洁明月,照亮黄梅文学爱好者们在文学之路上前行的每一步”结束全文。
不过,这句话刚写完,我突然想起一件更神奇的事:二十三年前我的老家、赵琳的娘家与废名的老家成等边三角形“”而立——最上边的一点是废名老家,左边的一点是赵琳娘家,右边的一点是“神话周”老家,三者间的直线距离都不足百米。我真不知道这是某种巧合,还是冥冥中存在某种神奇的文脉传承!
(周濯街,人称“神话周”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梅文联原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赵琳的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的出版完全是意料中的事情。这部20余万字的散文集分《警路心语》《夜静梳情》等六辑,但是,无论怎么细分,都离不开叙事抒情。这部20余万字的集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她的写作。一些篇章非常出彩,读着读着,不禁为她叫起好来。作者常常借助想像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正如她写到的:人世沧桑,太多高低曲折的变故;短短一生,太多岁月风霜的折磨。而让我始终放不下的,只有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是我这一生中最最珍惜的东西,不能失去任何一样。偏偏命中注定,永远失去了两份亲情,永远失去了两个最疼最爱我的亲人。
她的笔下,亲情显得沉重而疼痛,让人读来揪心的沉重。这样的文章是现实的写照、真情的流露,读后难忘。
赵琳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一些散文篇章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我喜欢这样的意境。
她笔下的父亲,给人的是正统的警察形象。然而,这样的父亲最终倒在了病魔的怀抱。她这样写弥留之际的父亲:癌症是个什么概念于我一直都是懵懂的,却因了你的病才认识到它狰狞的面目。爸爸,我不敢回忆病痛带给你的折磨,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心如刀绞,痛到无法形容。最奇怪的事情还是您去世的时候,一向聪明的女儿好像突然变傻了,总以为您是睡着了,醒来后还会一如从前,因此我居然都没怎么哭。爸爸,是不是您不忍心女儿太伤心了,所以才把女儿变傻的?您可知道,这悲哀在这随后的二十几年里一点一点渗透进我的血液,让我日日夜夜心痛难安?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是心酸,是疼痛,是苦闷。因为它深入了作家的心灵,所以,它一旦流淌出来,就带着灵性,带着血泪,感动了读者。
我们说,散文创作要认定自己熟悉的素材。你熟悉的,才是得心应手的。才不必冥思苦想,焦头烂额。就好比我们的考试,对于你熟悉的题型,你会不假思索很快写出答案来,而对于你根本就不熟悉的东西,你就是撞破脑袋,那答案还是无法明确。
赵琳笔下的一些篇什,写的都是她熟悉的生活。其中很多有生活原型。正因如此,她的文字至性至真、汩汩流淌,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她的个性之所在。
无论是散文还是其他文体,都是讲究个性的。那么什么是个性?个性当然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惊世骇俗。个性就是你写的东西是有别于他人的,是能在你的作品中找寻到你的个性,你的文章的味道。或者可以说是风格。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热爱在她的文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她的文章也带着这样的痕迹。
喜欢诗歌,喜欢皎洁的月光,因为喜欢,就有了这部散文集的书名——《在那东山顶上》,赵琳把几年来的创作,认真地搜拢来,精细打磨,它们珠子一样被串在一起,闪闪发光。赵琳把散文变成了月亮,捧献给了自己的故乡。啊,这月亮明晃晃的,灵性,皎洁,动人!
周火雄,又名周火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青年文学》《散文》《长江文艺》《湖南文学》《散文百家》《雨花》《散文选刊》《散文世界》《人民日报》《散文天地》《中国青年报》》等100余家报刊,作品入选《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中学生魅力阅读高中版。秋实卷》《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等文集;著有散文集《皂荚青,皂荚黄》《外婆家的桥头湾》《你是一颗明星》《多彩的人生》《水墨东山》《徜徉在故乡山水间——周火雄散文自选集》,与人合作长篇纪实小说《大地赤子》共七部。作品二次获“楚天文艺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获得2011年中国散文学会论坛大赛一等奖等。
(主持人:《中外艺术名家》总编金笛)
赵琳你好,谢谢合作。
一、你是一名警察我沒想到,我很佩服你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业余创作文学作品,这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尤为可贵和高尚。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的理解和宽慰。身为一名基层公安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确实有太多不易。于我而言,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最痛苦的也是时间。我的工作岗位在窗口,日常工作极其嘈杂琐碎,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写作,而且家务繁杂,孩子体弱多病。但若有闲暇,我便会沉吟于文字,时常挑灯夜战,长年笔耕不辍。每每思来,不禁感慨,这是怎样一份深入骨髓的喜爱呵!是啊,既然爱上了缪斯女神,就会一直爱下去,此生无悔。
二、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文学并开始创作的,你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哪里还记得吗?
在文学路上不知不觉已艰辛跋涉了20余载,蓦然回首,百感交集。对文学,我是如此虔诚地热爱着,其根源首先来自于我的家乡、家庭和人生经历。
我的家乡湖北省黄梅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被誉为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佛教文化之乡。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我,自幼便深受熏陶喜爱文学。
而我的人生,不平凡之处在于苦难。我的爸爸也是一名警察,他就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警察和英雄。受他影响,从小我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向往之至。可是,在我九岁那年,爸爸因辛劳过度患病逝世,年仅三十九岁,当时,妹妹才三岁,奶奶也年迈多病。
这一切,让当年的我猝不及防、迷惘和彷徨。于是,我开始提笔写诗,感觉满腹悲哀,唯有化作诗句,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就在此时,我幸遇恩师严渝嘉。她待我犹如亲生女儿,鼓励我以笔写心,倾囊相授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的作文成绩迅速提高,经常被当成范文在全年级诵读。
在严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我上初中二年级时,获得黄冈市作文竞赛二等奖。同时,一篇作文发表于某作文选刊。时至今日,每每思及,便觉铭感五内、终生难忘。
后来,妈妈独自侍奉年迈的奶奶,照顾、养育我和妹妹,历尽辛酸,艰难度日,直到我也从警,继承了爸爸未竟的事业。生活中,或许谁都会遭遇挫折和痛苦,虽然失去父亲的遗憾再也无法弥补,但这样的人生经历,却能催人早熟,催人懂得思索,懂得如何看待人生。
在此,非常感谢妈妈多年来的培育和辛劳。生活和命运,时常便会掀起狂风暴雨。幸而妈妈总以甜柔沉静的气息给我抚慰,伴我成长。
因为受爸爸影响颇深,从小我就树立了志愿: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像他那样优秀的警察,也幸好梦想成真,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工作至今,我做过户籍警、刑警,目前是交警。回首从警路上,几许艰辛,几许痛楚,几许难堪,几许失落。但,在心底深处缓缓涌动的更多的情绪,还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虔诚。
身为警察,见过太多黑暗和丑恶,也因此,更加向往光明和温暖。在工作中接触过太多阴暗面,不由不感叹这滚滚红尘,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善恶争斗,爱恨交织。这一切,都成为如今写文时最好的素材。
三、、你的创作主要的体裁是什么,散文、诗歌还是小说?
我尝试过多种文体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涉猎,还尝试写过杂文、古诗词、评论、曲艺文本等。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感觉身心无比惬意。
从读书时代一直到后来成为一名警察,我虽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文字,但出于敝帚自珍心态,一直都是自写自赏。幸而我邂逅了网络和论坛,期间我担任过互联网一些论坛和文学网站的版主、编辑,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同时也尝试往纸媒投稿。从网络走向纸媒,其中亦有种种苦乐,但我乐此不疲。
我喜爱文学,是因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通过我的作品,让大家得到美的享受,这便足以令我开心不已。只有存在梦想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从小学起,因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我非常喜欢诗词,时至今日,虽然尝试写过很多文体,诗歌和散文,依旧是我的最爱。
去年,我的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顺利出版。近两年的目标是想再出版一本诗集。同时,我还在写长篇小说,只是苦于过于忙碌,也不知何时才能写完,但我会坚持下去的。
若说到目前为止,于写作中我略有收获,便是在文学熏陶下,愉悦心灵,陶冶情操,扩展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思想边界。我想,身为作家,我们毕生的追求应该是如何在平凡而琐碎的人生中发现美、记住美,进而创造美,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
四、对于你的爱好,你身边的家人支持你吗?
这一生,我最看重的,其实就是一个“情”字。亲情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生解不开也不会解开的纽带。让我非常感激的就是家人对我的爱好都非常支持,女儿虽然还小,但她对于有个警察兼作家母亲颇感自豪。这一切,都是我坚定前行坚持写作的动力。
五、对于当今的文坛和创作环境,你是怎么看的?
当今文坛,是喧嚣而又寂寞的。无数经典作品灿若星辰熠熠生辉,带给读者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同时又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还有诸多以“狗血无比的剧情”或“庸俗无聊的字眼”等取悦大众的所谓文学作品充斥眼球,因此就需要我们有双慧眼去鉴别去甄选。
由于平时我涉猎甚广,所以诗歌、散文、小说我都在阅读和学习中。个人观点认为: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若其具备真正的艺术品位,那就必然内含诗歌之韵律,而不必论是否分行。
所以,我更愿意读那些华美大赋和旷世长诗,无论其表现载体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更愿意读反映因世道黑暗和人性丑恶,而彰显出这世间和人心内尚存的正直、高尚、道义、温暖、善良的可贵的一些文学作品;更愿意读和国家、社会、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作品。
个人观点认为:文学作品,无论是为帝王唱赞歌,还是为苍生说人话。无论是持批判的观点看待一切,还是以告诫的形式警示世人。现实有多残酷,人性有多凉薄,红尘有多森冷,光明、温暖、善良就有多令人向往并难忘。而善良正直光明,原本就是这世间匮乏而更因此急需讴歌的东西。所以,个人认为最终能够流传千古的,还是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软化人心、创造梦想的作品,
六、公安战线的文艺创作有何特点和方向?
身为警察,当为从警生涯种种悲欢喜乐作出记录,当为这个群体鼓与呼。正如著名公安作家张策老师在给我的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写的序言中提出的希望:公安战线的文艺创作要写出魂魄。这种魂魄,就是警魂。就是对这个职业发自心灵深处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鉴于这几年我一直在写诗歌,谨此谈谈公安题材诗歌的创作现状和方向吧。
个人认为,当前,公安题材诗歌目前的整体创作水平仍然落后于全国主流诗歌创作的水平,一些知名的公安诗人,其创作的主题范围大多游离在公安诗歌之外。一方面是公安诗人在非公安诗歌领域成绩突出,另一方面涉及到公安题材的诗歌创作又落后于全国诗歌主流创作水平,落后于公安题材的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创作水平。究其原因,公安诗歌主要存在三个“不同步”:一是与整个诗坛的主流创作不同步;二是与公安文学其它体裁的发展不同步;三是与公安诗人自身创作水平不同步。
与中国主流诗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反思、梳理、总结、变革、发展不同,公安诗歌却似乎在一种穿着英雄外衣、抒发剑胆琴心的习惯中越陷越深。公安诗歌要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层面的提升:
一是公安诗人创作诗歌时,要运用汉语的多指向性,打通外延层面所展现的意义和内涵层面所表达的意蕴,精准选择既存在于外延层面同时也存在于内涵层面的语言,不断拓展诗歌语言的张力,营造诗歌表达的陌生化效果。
二是公安诗人要在隐喻的使用上大胆推进,切忌畏手缩脚,尽量减少陈辞滥调式的隐喻的使用,比如用雕像来比喻英勇牺牲的民警,用魑魅魉魍来比喻邪恶势力,用剑盾来比喻警队等等。这就是说,一个公安诗人要用心血体验和创作,形成富有个性自成体系的隐喻系统,营造适应公安行业特色具有吸引力的诗歌磁场;
三是公安诗人在创作公安诗歌时要敢于打破情绪的规定性禁锢,切忌总是把自身情绪的调动局限于公安诗歌既定俗成的旧圈子里,把表达的多样性有意识地排挤,只留下一个密封的瓶子,把自由的想像力密封在与外界绝缘的瓶子里,使新鲜的意像无法融入公安诗歌中。
四是公安诗人在创作公安诗歌时要勇于创新语言,要自觉地分清诗性语言与非诗性语言,与公安行业本身的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既照顾到公安行业的特性,又兼顾到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性。
以上谨为个人观点,并曾和友人合著过一长篇评论,发表于《啄木鸟》杂志。
从涉足公安诗歌创作以来,我就有一个梦想,想团结起广大公安系统内诗人,为公安诗歌的发展做一些事情。也因了这个梦想,在全国公安文联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2010年以来,我和十几位公安系统诗人聚在一起,开始筹备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联络到一大批公安诗人,将他们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爱好而努力。
经过3年多的筹备工作,2014年,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终于成立了,我还荣幸地当选为学会副秘书长。
从2014年到现在,在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动下,公安诗歌已逐渐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春天。公安诗歌这一当代文学领域中带有职业色彩的文学体裁,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将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全国公安民警文化生活、文化育警、提高全国公安民警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七、谈一下你喜欢的作家诗人好吗?
我的爱好非常广泛,举凡和文学艺术相关的我都喜欢。因此,我喜欢的作家和诗人非常多。自开通微信以来,我加入了很多文学群体,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国内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更有许多保持蓬勃旺盛写作状态和势头的青年作家。
每天只要有空闲,我便沉浸于文字和学习中。再加上我阅读的范畴也非常广泛,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看,无所不学。也因此,我喜欢的作家和诗人不胜枚举,恕我无法一一列举呵呵。
但若论文学的启蒙,当非《红楼梦》莫属。《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文学名著。走进了红楼一梦,这一辈子再也没有走出来。书至今仍放在床头,闲暇时就重温一遍。可以说我的性格——多愁善感,我的爱好——诗词歌赋,都受其影响极深。中国古典文化,不仅使我浸润颇深,也成为我如今写作时的行文特点之一。
八、最后谢谢你接受我的访谈。
应该是我非常感谢老师。
在此,我最想说的还是感谢和感恩。感谢成长路上每一位恩师、每一位挚友。感恩人生每一份小温暖和小幸福,甚至是苦难或辛酸的经历。我将在文学这条路上坚定前行,不断努力,写出更多作品。正如我在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后记中所言:愿文学之光芒,恰似东山山顶冉冉升起的那轮皎洁明月,照亮我在文学之路上前行的每一步。
和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主席的合影 (1).jpg
赵琳和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主席的合影
赵琳:女,网名素月绚,汉族,湖北省黄梅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公安文联首届签约作家。中诗网签约作家。湖北省作协第五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自幼深受熏陶喜爱文字,初中起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刊登于《法制日报》《中国文化报》《诗探索》《诗选刊》《人民公安》《人民公安报》《啄木鸟》《山东文学》《芳草》《时代文学》《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作品入选各种选本。获公安部"梦想与共和国同行"诗歌散文征文二等奖。来自群组: 中国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