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很多署名莫言的段子与诗歌,不是我写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署名莫言的段子与诗歌,不是我写的



       据南方都市报2017-04-24消息 莫言,著名作家,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2 0 11年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作品至少已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5年,莫言最近在忙什么?有何新作?
       近日,受团结香港基金旗下中华学社邀请,莫言在香港会展中心以《黄土地幻觉世界与中国文学契机》为题,作了一场生动演讲。语言幽默、娓娓道来的他,演讲一开场便引来全场笑声。
       这场讲座吸引了众多本地大中学生、教师及文化界人士。莫言谈香港文学、网络文学,也谈自己的近况与写作。他说自己也在追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玩微信才两个月的他,谈微信上流传的署名莫言的段子与诗歌时说起,其实很多并不是他写的,但他希望那是他写的。

       个人近况  得了诺奖后下笔很谨慎

       得了诺奖后,莫言为何没有新作问世?近期他有何写作计划?
       讲座中,莫言坦言,这5年内,基本没写东西,主要是在世界各地演讲。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太多,有些无法推卸,有些不好拒绝。国内的邀请也不少,大学、机构这么多,需求这么大,“十个邀请中只选一个接受”,也让他每个月都有好几个活动,忙不过来。另一方面,得奖之后下笔更谨慎,有几部作品,如果按过去的要求可以推出去发表,但现在总感觉不好,还在打磨与修改,希望能修改得好一点。
       近段时间,莫言也在整理以前的笔记与旧作。整理过程中,发现1984-1986年这两年,当时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的他,白天听课,晚上写作,两年之内写了十几部中篇,共80多万字作品,像《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都是在那个期间写的。他感叹那真是精力与创作力旺盛的一段时光。而现在的他,感觉两年十分漫长,5年也是一晃而过。
       他透露,今年上半年开始拿起笔来写,偶尔写点小的东西,热热笔。写了一个散文,回忆当年老教授讲课的事,还写了一篇《学书漫谈》,关于朗读与呐喊。
       莫言说,最近两个月自己开了微信。他发现网络上、微信上流传着很多署名莫言的段子、文章与诗歌,大多数都很正能量,有些诗还写得挺好,但其实都不是他写的。这些看着没有负面作用,自己也就默认了。
在北京的一次饭局上,有一位非常优雅的女士说她是莫言的忠实粉丝,要给莫言朗读一首他写的诗《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她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之后,莫言笑着说,“要真是我写的该多好!”
       莫言称,网络上藏龙卧虎,什么样的高人都有,有一些很美的诗歌,“真写不出来,但用我的名字发表,也默认了,挺好!”
他说自己也偷着写诗,但不敢拿出来。写诗是一种自我表达,有时候会写一些打油诗。他认为打油诗这种文体其实很独特,比如说要吹捧一个人,写散文会感觉太肉麻了,但用打油诗的方式来写,带着戏谑与幽默的意味,所以打油诗是一种好文体。
        影视热点 《人民的名义》人物塑造尤其成功

       “我也在追看这部戏,前天晚上还在看,看到38集”,莫言说。
       莫言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都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的艺术总监,当记者问他对《人民的名义》的看法,莫言表示,他也在追。莫言说,“尽管我调离最高检影视中心已经10年了,但原单位还给我保留着总监的 绰号 ,实际上,我什么都不管”。
       莫言介绍,他在最高检影视中心工作期间,参与了3部影视剧的创作,一部是他担任编剧的《红树林》,也是与人共同担任编剧的作品。但这些剧播出之后,反应都不好。因为当时的尺度比较小,限制比较多,写腐败官员只准许写到地市级,还只能写市长腐败,不能写书记。
当年莫言还曾在《检察日报》当记者。他说当年自己还说过,反腐题材电视剧不是要为检察官树碑立传,也不是拍给检察院的官员看的,而是面对广大观众,所以首先还是要把检察官当人来写。
       他说当年的影视剧创作,检察官不能腿哆嗦,不能有婚外恋,非要把检察官塑造成高大全的人物。但《人民的名义》的尺度很大,写腐败官员写到了副国级,且腐败官员所使用的手段,枪也用上了,暗杀也有了。《人民的名义》收视率那么高、反响那么大,跟中国这两年轰轰烈烈的反腐是有关系的。之所以允许那么大的尺度,是因为生活当中有了这样的实事,所以在电视剧里当然可以写。
       他认为该剧尤其成功的一点,是人物塑造上,高玉良、李达康,个性都非常鲜明。莫言称,好的电视剧跟好的小说一样,都要把写人放在第一位,把塑造人物当做最重要的任务。

       网络文学  网络作家背后有利润的鞭子在抽

       讲座中,莫言笑称对香港文学的认识很粗浅,对内地文学的认知很片面,对自己的写作与文学认知很模糊。
       他的幽默、乐观与自嘲,几度引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与欢笑。莫言自称是一个文学乐观主义者,他并不认为现在文学处在凋零期。他说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总是会以自己的面目继续下去。
       莫言认为,香港的流行文化,从广义上讲都可以纳入文学范畴,香港有自己非常丰富的资源,可圈可点的作家很多,金庸的小说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也曾疯狂地阅读过。香港如果建文学馆,金庸应该有一个独立的馆,在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香港还有西西、黄碧云等优秀的作家,像      《香港三部曲》尝试用文学的方式为一座城市树碑立传,这样的作品非常了不起。
       莫言表示,当年自己很反对用电脑写作,因为电脑打字影响思维,思路会被打断,不如用笔在稿纸上写那样有快感与成就感。用稿纸写,一天写一摞,堆起来,感觉自己写了很多,用电脑写,关了机,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做。如果文件丢失了,更是有失落感,觉得一天功夫都白费了。但被环境逼迫着,现在自己也习惯了电脑写作。
       他说,很多东西抗拒不了,就像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文学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力量。大量的网络文学里面,只要有那么10部8部好作品,就必须承认它。很多网络作家确实创造了巨大利润,一个IP卖上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他们写作速度还非常之快。
       莫言说,“过去我一天写一万字,大家认为我是快手,但与今天的网络作家比,这根本不算什么。过去我写50万字,觉得已经是江河小说,很漫长,但我看很多网络小说,动辄1500万字,太惊人了。为研究,我也试图在网上阅读过一部反腐网络小说,看到150章时,我觉得它该结束了,但往后看到250章,它还没收尾。后来一看到了500章的时候,我就不读了。”
      他说网络文学有自身的特点,你可以不在网络写作,但应该知道网络文学作家写的是什么。流行文学,现在越来越细分、类型化,越来越技术化和专业化。
       莫言表示,网络文学是想象力的炼金场,也是语言文字的狂欢场,扩展了我们的想象力,但也需要节制。他希望网络文学作者能够稍微沉静一下,不要那么快,把语言写得精炼一点,故事设置得更加合理些,把人塑造得更加丰满一点。
他说这样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很难说,因为网络写作,背后有一条鞭子在抽着作者,这就是利润,“我也希望我们的网络作家,背后戴上盾牌,不要怕抽,提高作品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8 13: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