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委、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用诗歌为共同时代“招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委、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用诗歌为共同时代“招魂”        

  据金羊网2017-04-28消息 近日,“嘉润·复旦全球华语大学生文学奖”文学名家巡回演讲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文学奖评委、顾问,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受邀作题为“少数人语言与诗意的公共性”的演讲,揭示了优秀诗人创作的密码,展示了诗人与人类社会间的隐形桥梁。

  “杰出诗人身上必定汇集不同时代”

  欧阳江河以“航班延误意味着时间的悬置”为楔子,引出了对诗歌的现代性与当代性的阐释。他认为现代性只承认当下,不停地与过去割裂,这种极端的割裂状态并不足以使我们进入诗歌,意味着时间的重叠的当代性才是诗歌必备的要素。

  “今天我和你们相遇,我带来了自己生命关于诗歌的40年,我带来了李白、杜甫的诗,我带来了几千年前古人的诗意,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我和你交谈中一定会有诗意的复活与发生,而这新的诗意恰恰就是时间的汇合,今古相接。”

  “一位杰出诗人身上必定汇集着不同的时代。“他补充说,除了已经成为幽灵的时代,还包括通过未来考古学所发掘的尚未到来的时代。通过诗歌这一招魂术,诗人使这些时代在他身上发生,复活,并且叠置,从而制造出一种少数人的,半神的语言。

  让少数人的“半神”语言复活

  诗人通过时间的重叠和诗意的复活,从而制造出一种少数人的“半神”语言。“半神”的语言,即意味着诗歌是存在意义上的对世界的命名。未经诗歌命名的事物只具有专业意义的名字,而在诗意公共性的领域中依旧无名。由于诗歌以人最基本的存在状态为对象,所以诗歌是人认识生命,命名生命的方式,也即人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只有通过“少数人的语言”,这一存在方式才能得以确认。

  欧阳江河认为“少数人的语言”是一位诗人或者文学创作者必须遵守的底线,而用少数人的语言处理诗意的公共性,则是诗人“宿命般的歧义与背反”。

  李白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所处理的主题都是极其普遍寻常的人类的公共性——酒、少年、侠、友情。欧阳江河分析道,之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成为民族共同记忆中最高尚最优雅的那一部分,恰恰因为他用一种少数人的语言进行表述,赋予平常事物以神性。

  谈及诗人与人类社会,欧阳江河以卡夫卡写作风格为例,阐明 “少数人的语言”某种程度上就是每个文学创作者自己的语言特色、创作风格,是地域化与解域化、个人性与群体性、政治性与逃避政治性的集合体。他强调诗歌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造句或修辞,而是隐藏于这背后的生命的鲜活状态。

  “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可以是最脆弱,最温柔的。”问及诗歌创作的灵魂,欧阳江河现场写上自己《一夜肖邦》诗中的一句。他表示,正如他的诗歌《谁去谁留》,他在诗中嵌入了一个“聋”的形象,“关掉噪音,关掉不需要听的声音,如此这般,在万物寂静中,越能接近生命中最深的声音”。

  据悉,中山大学站为此次文学名家巡回演讲首站,此后巡回演讲还将在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所高校进行,嘉宾包括著名诗人西川,著名诗人、诗歌译者王家新,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陈思和以及著名作家贾平凹等。

  人物名片:欧阳江河,当代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诗评家之一。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代表作《悬棺》《玻璃工厂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凤凰》《如此博学的饥饿》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2015年度杰出作家奖等多种文学奖。 (记者 王倩 实习生 屈蔼欣 陈艺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 22: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