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经》200期: 〖台湾诗歌周〗古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我们以微博的方式影响中国诗歌
     《新诗经》不只是为了经典,而是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典。榜单里亦不全是榜样,记载与见证于此,评说与取舍在人。新诗经分三个榜:致敬榜,封神榜,新锐榜,每日三榜推三个诗人,2012年计推1000多个诗人,给中国诗人在微博来个集中的巡礼。
      ◎《新诗经》主页http://t.qq.com/ws782108107

新诗经:
#新诗经##封神榜#200期【古月】《温柔》。古月,本名胡玉衡,湖南衡 山人。著有《追随太阳步伐 的人》新诗集。《月之祭》 绢印新诗、原作版画集(李 锡奇版画十幅)、《诱惑者》当代艺术家侧写散文集, 《我爱》《浮生.探月》新 诗集等。





#诗歌日# 【古月】 2111:诗歌日是针对《新诗经》而设的一个诗歌节日,它是对当天《新诗经》所推介的诗人作更全面的回顾、解读、展示
















作家小傳古月,本名胡玉衡,生於1942年,籍貫湖南衡山縣。畢業於協同會聖經書院,曾任職中原大學教務處,現已退休。為葡萄園/創世紀詩社詩人,丈夫為畫家李鍚奇,有“藝文界孟嘗君”之稱。二人相識於民國五十六年在耕莘文教院舉辦的台北藝術季,那時古月才剛出道。相識一個月後閃電結婚。
第一本詩集《追隨太陽步伐的人》,封面正是丈夫李錫奇所畫。
那麼古月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寫詩?古月說:“我初中時開始塗鴉,在進中原大學服務前,我跟著朋友加入「葡萄園」詩社;結婚後,李錫奇的朋友都是「創世紀」詩社,我就加入了。”
同時,古月也寫歌詞,如王海玲唱的「巴黎機場」片尾曲「我心似清泉」;還有甄妮唱的「喚山山不來」、「待月草」;劉藍溪「守住一窗雨」、施孝榮「搖櫓的人」等。
目前為止,出版了《追隨太陽步伐的人》詩集,《月之祭》絹印新詩,原著版畫輯(與丈夫李鍚奇合作),《我愛》新詩集,《誘惑者》當代藝術家側寫散文集等書。作品曾獲中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
古月作品不多,其丈夫李錫奇曾說過她的散文寫得好,可是古月懶,不寫。而古月對於詩作,也是:“只有創世紀詩刊來催稿了,我才寫;不催,那期我就漏了。”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吧。




作家書目─古月創作年表古月(1967)《追隨太陽步伐的人》,臺北﹕葡萄園詩刊社。
古月(1975)《月之祭》,臺北﹕藝術家畫廊。
古月(1991)《誘惑者》,臺北﹕大林出版社。
古月(1994)《我愛》,臺北﹕小報文化公司。

作家年表─古月大事年表1942年 出生於湖南衡山縣
1967年 與畫家李錫奇結婚,並出版《追隨太陽步伐的人》(臺北,葡萄園詩刊社)
1968年 長女恬忻出生
1970年 遷居新莊
1971年 次女恬寧出生
1975年 出版《月之祭》(臺北,藝術家畫廊)
1990年  與畫家李錫奇出席福建省作協舉辦的海峽詩人節
1991年 次女恬寧赴米蘭藝術學院就讀。
出版《誘惑者》(臺北,大林出版社)
1994年 長女自米蘭畢業。
出版《我愛》(臺北,小報文化公司)

《海峡午报》台湾知名女诗人古月诗歌朗诵会




古月作品

   


    古月,本名胡玉衡,湖南衡山人。著有《追随太阳步伐的人》新诗集。《月之祭》绢印新诗、原作版画集(李锡奇版画十幅)、《诱惑者》当代艺术家侧写散文集,《我爱》《浮生.探月》新诗集等。
    已故诗人羊令野曾评述:她以心灵之笔,触及月的世界,它就是温柔的旋律,奏出生命的水花。
大陆诗评家孙绍振则剖析:她最深刻之处恰恰是超越了生理属性,表现女性的社会文化心态。
    刘登翰亦以: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今人古月创造的一轮新月谐和着李锡奇绘画所创造的那个苍茫旷古的世界。她的浮生系列,实则是沉实的人生,细读之后的惊喜,对人们一向以为那个天真而善良的纯情女生古月,是该刮目相看了。

月之祭

仅仅是一步

一小步或一大步

那致命的迫降

她逝去

披满身桂瓣

撕碎自己

也撕不碎被定的罪

遥遥的相隔

不见青山  不见绿水

不闻乡土的芬芳

夜夜无梦

而寂寞与苦涩

环成长垣

岁月沉默

数着云朵  数着星辰

结一串爱意  一串想望

绘出  阴  晴  圆  缺

酿成爱的不朽

而秋意弥漫

凄凄萧声

把长夜拉得更长

她已死

嫦娥已死

星与星敲着钟声哭泣

所有的风都止步

呈亘古的静

膜拜在那里

我歌  歌已斑剥

礼赞在那里

我诗  诗已凋零

酒  一杯祭酒

洒向青天

月之晦

我将面壁

让心绪窒息于

趺坐在暗房

经过禅滤  冷冻后

斑剥成片片碎瓣

恁你践踏

──如踏在春的面颊

思绪如茧

而我

愚昧如蛾

软弱地扑翅

在火中焚化自己

月之声

在一刹的燃烧里

以火凤凰的投身

我有喜极而泣的悲哀

你的呼唤

跃自火层岩

何其冷冽  何其深渊

我的灵魂颤慄

太阳亦垂下黑幔

涙沿着血

流向处女之泉

人间若多悲剧

夜之叹息  谁又知怜

你若是一盏明灯

请以云母石隔我

我将心清如镜

我愿绝缘

月之航

落雨后的一阵沁凉

含着丝迟疑的忧郁

在眼睫  在光影流荡里

似一株泅水而过的寄萍

一颗动荡的心行驶在两条平行线上

谛听着流星与流星触擦发出的声音

遂幼稚地眷恋着因晕眩后起的快感

而后灵魂又孤独地哭泣着

总是在那儿走错了路

何以花船未曾驶入梦幻之航

迟钝的知了开始叫春

谁给凤凰染了腥红

谁给栀子添了苍白

曾是风  是水  风貌已不复

那是种原始的渴慕

回漾在氛围中的气息既无法消失

就无须去隐藏单纯的欲念了

夜催促着呜咽的风笛

醒却是一片空白

那灵魂羞于赤裸着身

就痛苦地封锁自己。

远方已升起了雾

挂帆回航了吧!

月之魂

以赤裸的双足  奔向永恒

奔向原始之黑

黑中的冷冽

午夜醒来

醒于一片触不着的寂寞

被冷  眼冷

帐冷  心冷

高楼冷  思绪冷

后羿啊  后羿

何不御风而来

泪是雨  是相思树的子

悔是网  是赎罪的囚栅

记忆是悔恨后的浪涌

宁静海不宁静

囚于斯  眠于斯

死是无止的恒河

月之魂

循一黑色的轨道

转  再转……

月之焚

没有夜莺的夜

没有蔷薇的园

没有风  也

没有雨

是悸动的心  太空窒息后的一记

郁雷  当花簇都趋向死亡  火山

亦捺不住寂寞

一次全蚀的占有  摄服于天地的

变颜  她之委身是焚烧后的痛苦

在黑暗中蒙着苍白的帕子哭泣

星星亦幽幽坠落

相传  这便是老太阳

那个鲁男子恋爱着

月亮的故事

月之隐

缓缓的夜幕下

挂一盏茫茫的风灯

灯下  你是飞过湿苔的

流萤

在星河的隘口

冰封了一叠脸谱的记忆

岸上的芦苇候白了发

也淌不出一条路来

乌云剪熄了灯光

日子在眼瞳结翳

离乡的浪子啊

迷失在自己瘖哑的

萤光里

月之怨

九月的汐涨

一只飞雁落漠的

欲睹暮色平分后

你的脸颊

夜是没有河岸的水

狂卷起多少汉笙往事

飘落了一额的寒霜

你披着风的长发

云的衣裳

佇立在无边的深渊

烟烟水色  你独泣在广寒

垂泪为不熄的情焰

且被旋进

声声的雁啼

月之影

我放牧我的眼

沿着你每一线光

爬行

我开展我的心

却触不到春的根

常欲乘风  脱羽而去

惟惧尘心于云中蚀化

今晚

仅有秋虫知我

伴我抚弦长吟

月之芒

云天

湖心

一轮月

万缕来

月之芒

水之湄

环  月

吻  水

天水一色

天上有水

水中有月

两相溶悦

望 山(之一)

唤山山不来

唤山山不来

于是我攀登一线光

步出愚騃的冷漠

走向你

走向一网更深的忧郁

你是那山  是灼热的天空和清幽荫影下的夏日  我悚悚地由陌生的晚色走来  倏而惊觉  你之凌驾一如鹰之展翅  扑向我  覆盖我  压着我的胸。我听到宇宙在心脉悸动

唤山山不来

风乍起  雨来

禅不透云的边陲

绯红优美地梦着

脚下一朵青色小花

你是那山  是膜拜后的参悟  我乃服膺于感情的苦行僧  在飘摇的思想里总羼有汗沁的体息  沉浸我  以你的芒你的穗  燔火中投入一晕疯狂的月色。轻轻滑落一声快慰的叹息

烟 火

在缓缓的氲氤中

一股强烈的欲念

如盛夏炙热的阳光

被熏的人都会中暑

这就是爱吗

你知道爱情的滋味

就像虎熟悉血的气息

你轻抚旧痕如抚一朵残红

且又低下头细舐新创

美丽的东西

如夜空绽放的烟花

短暂的赞叹后

是漫漫无尽的孤寂

若能把时间停下来

单独停留在长梦不醒

──狂热的恋爱故事中

肆无忌惮地抛掷着

回忆  幻想及痛苦

在我半睡半醒的睫隙

你不过是乍现的光芒

深知你终将如烟火

在最璀璨的时候

迸裂

独 白

是谁点燃一盏灯

恍惚的烛光

穿过阴湿的记忆

触醒墙腹下

一句无声的独白

曾是生涩、羞怯的

渐而热情、狂放

至被众多莲舌蹂躏后

已不复往昔

嫩叶般复苏的记忆

从雨中  孤独中

霍然释放

只是:

欢颜已似金箔剥落

还剩什么作秋之祭礼

一盏烛光

暖不了一室阴湿

回生不了的  那句独白

终至僵凝在

唇际

花的心情

她的心情似雨后的花园  园虽小  枝枝叶叶都是梦幻的构成  展现妩媚的风情  花开花落  牵系着喜愁梦回  晓夕之分

手中的残瓣  曾经粲然如火  曾经迎风飞舞过  与春天有关  与她的心情有关  关系到她独特的气质  不同的是凋落的花会再生  而她:年轻的舞步  一生只一回  她如花初绽的容颜  终将在岁月中渐行衰老  五月方至  已感到秋黄在肌肤上沁渗

轻抚着花瓣  鲜血从感觉中滴出  青春是一场缤纷的烟火  一如园中的簇锦  像要出席一场歌舞盛宴  但:她的装扮却似在等一个通告  只为下一次的剧情

等待中  她感染了一种症候群  忽略了叩门的声音  病瘉后已成了生命中一次美丽的错身  当幕帏冉冉升起  爱情已是他人的情节

乍现的阳光  似投射的聚光灯  错愕中醒来  她的心情是夜里飘落的残英  轻捂住胸口  她的心在缓缓淌雨

樱梦

花开了

绯红满天

顾盼间

嫣嫣然

就有欢笑的声音

心跳的声音

花谢了

落寞遍地

拈手间

惶惶然

就有泪滴的声音

心碎的声音

你以饮茶的心情

静看花开  花落

如欣赏一幕牵扯着

爱和痴怨的戏

方从昨夜的咒语醒来

为什么我的心

像解不开缠绊的风铃

没有微风

也没有铃声

且让风铃响起

唤回一颗如花的心

当我离去  夜夜有梦

梦中  雪地飘行的女子

似绯樱

被你牢牢牵系于心

温 柔

之 一

趁红叶

尚未被风扫落

火热的情

尚未衰竭

让我悄然离去

离别的心境

像太阳  失了强度

仅留下一片温柔

之 二

你渴望的是什么呢

是瞬圆即缺的月

未及盛开即谢的花朵

或是尚未开始就结束的爱

你是真心的吗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你会在战争、逃亡中

或在陌生的地方

忘了我吗

当温柔来的时候

没有预告

没有提示

夜雾般

踏着猫的步子

它来了  使你感动

遄飞在秋风中

一袭薄薄的青衫

遮不住凭栏后

流吟的徘句

霜烟过

嶙峋的身影

况且是异乡

黄昏  临窗

细读鬓角的寂寞

泛起满眶的潮雨

拈花间

是瓣落的恋语

笔落时

是抒情的相思

如是缠绵

痕深

深成一沟不见底的

时光行

似触及亿万年未醒的梦

一声轻唤

似山脉爆发

你的颜貌焕发似日

疏落着丝丝乡愁

像浮在河里的叶子

终会远飏

走向你  走向无垠

火山熔浆般

倾来一片大寂寞

我的眼睛因望你而

炙伤

仍投以千万遍瞻恋

你是随时间变形的

沙漏吗?

我张开双臂

再也揽不住什么

你的行役真是这么匆促?

今夜  让我挑亮一盏灯

向来只写感情的悲剧

这次  是心灵的悲剧

等 待

---夜访西湖记事

沧桑的月色

把堤柳都染憔悴了

湖水亦漾着忧郁

山盟海誓的地方

今夜  特别凄迷

是前世

抑或今生有约

以一生之遥

循着梦中的记忆

穿山渡海

泊向你

被你牢牢牵系

泊向你

过去就像原始的穴洞

突然鲜活起来

水中的浮影

镜子般  辨不出孰真孰假

堤外的箫声

将宿命禅释得分外空灵

有瓣桃花落在你的衣襟

古塔已经倾圮

断桥外遗落的油纸伞

仍在痴痴地等

等到箫歇月落伊人瘦

天荒地老石已烂

从前世等到今生

觉得好疲倦  此刻

你不转身  就不叫你



评论

    现在这支心灵之笔,一触及月的世界,它就是温柔的旋律,奏出生命的水花。
          ──羊令野〈评介古月的咏月诗〉

    她最深刻之处恰恰是超越了生理属性,来表现女性的社会文化心态。
          ──孙绍振〈缠绵而执着的锋芒〉

    「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今人古月创造的一轮新月,谐和着李锡奇绘画所创造的那个苍茫旷古的世界,成为诗画的二重奏,炽热情感和深邃生命的二重奏。「浮生」,实则是沉实的人生,细读之后的惊喜,对人们一向以为那个天真而善良的纯情女生古月,是该刮目相看了。
          ──刘登翰〈深邃苍穹上那轮古月〉

    专于用情,古月的诗便也敏感的反应了对季节的体认,刻画出在季节的递变中一个女子的心灵活动。
          ──辛郁〈专于用情的古月〉

    读古月的诗,最大的享受是远离现实的尘嚣,摆脱了历史的追索,更看不到未来的渺茫。
          ──向明〈踏着诗的跳板拓梦〉

    古月的诗,缘于传统的血缘,远较同时代其他女诗人为什。她的节奏感异常和谐,恰似小提琴弓弦之一擦……一种「视觉美」和「听觉美」同时并存在她的语言之中。
          ──张默〈极视听之美〉

    古月的诗充满中国古典诗词的雅丽,却又不致陷进陈腔滥调之中,因为古月已将之现代化。这是一般具有传统文学者最难突破之处,而古月做到了。
          ──商禽〈古月新诗集读后〉

    以画而言,古月的诗是油彩,不是水彩;是细笔刻画,不是大胆泼墨,在憨憨郁郁中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萧萧〈微憨与微郁的诗心〉

    古月的诗,不仅细致,好像在黑夜中看到紫水晶,那样光华,那样透澈。
          ──林清玄〈待月草,依然待月〉

    她所思、所想、所梦魂系之的,往往是这时代,你和我所盼望,而现实中所缺乏的。这“缺乏”,不只是她个人的感伤,而是人人所需也再也得不到的需求。在“欠缺”和“需求”之间,就成了一种贴切的,生命的需要。她那一首《温柔》就是一个例子:
之一

趁红叶
尚未被风扫落
火热的情
尚未衰竭
让我悄然离去
离别的心境
像太阳 失了强度
仅留下一片温柔

之二

你渴望的是什么呢
是瞬圆即缺的月
未及盛开即谢的花朵
或者尚未开始就结束的爱

你是真心的吗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你会在战争、逃亡中
或者陌生的地方
忘了我吗

当温柔来的时候
没有预告
没有提示
夜雾般
跨着猫的步子
它来了,使你感动
    这首诗,乍读起来,是一个少女所作的个人盼望,再一次回味,这种琐琐碎碎中所散发出来的,实际也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中最盼望、最需要的企慕。它是精神生命的另一种空气,那情节即使难以捕及,或只能偶然地短暂的获得,而却能有力地敲响人的心扉,让人留连,无法忘怀,即使刹那,在心灵中已经成为永恒。诗的末尾,改变美国诗人桑德堡的诗蜕变成自己的新句,更给予人神秘却绵绵不已的感受。
          ──尉天骢〈诗的必然对古月的诗的补注〉

     浮生探月——台湾诗人古月的诗歌人生                                       2010年09月27日00:00  刘登翰

  台湾诗人古月将四十多年来的诗作,选了九十余首编为一集,题名《浮生》。我接到她越海带来的诗稿,乍一看,不禁慨然。在台湾的当代诗坛,女诗人占了半壁江山。不过细数下来,能够坚持不逾一直写作的,为数并不太多,许多都在过了青春期或进入中年以后,就辍笔了。古月不算当代台湾最早一辈的女诗人,她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踏入诗坛,一直坚持了将近半个世纪。每年发表的数量虽不算太多,却能引起人们注意,而且越到晚近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十分难得。
  台湾的现代诗运动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达到高峰后转入省思和调整。1964年初涉诗坛的古月,最初加入以提倡写实路线和明朗诗风的葡萄园诗社,有这一诗歌转折期大的历史背景。不过,彼时才二十出头的女诗人,其诗歌的古典意韵和抒情倾向,虽和“葡萄园”的某些艺术主张有相近之处,但她艺术气质中那种超然物外的飘逸和空灵以及浸透在诗质中的宗教情怀,似乎与倡导超现实主义的“创世纪”诗人更为贴近。这使得古月很快就离开“葡萄园”,而成为“创世纪”的一员。不过,古月与用存在主义哲学来探寻和诠释生命的前卫诗人仍有很大区别。一方面,较之“葡萄园”的诗人,古月不那么“写实”和“明朗”,含有几分超脱和朦胧;另一方面,对于提倡知性、执著于对生命进行形而上的抽象探询的“创世纪”诗人来说,古月又是极为感性且有几分古典浪漫的不那么“超现实”的同仁。正是在这个既古典又现代、既贴近人世情感又飘逸空灵的交叉点上,古月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诗歌历程。
  古月最早的作品收入她于1967年出版的诗集《追赶太阳步伐的人》,彼时古月才25岁。从艺术上说,这部早期的少女之作并不成熟,有语言上欧化的“消化不良”之弊和过于浓郁的宗教色彩。不过,它却包括了古月后来诗歌发展的各种因素,奠立了她的女性感受角度和抒情格调。古月一直是以一位敏锐多感的抒情形象出现在诗中。从早期皈依上帝的宗教情怀,到后来独悟人世的历史感伤,都透过她独特的女性感悟方式呈现出来。
  古月诗歌的第二次结集是8年后与先生李锡奇合作的诗画集《月之祭》(1975年)。震惊世人的阿波罗登月科技壮举,却使中国人充满浪漫幻想的“月亮”从此消失。伟大的科学事件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转化成为一个充满了悲剧感伤的人文事件。写的虽是天外的故事,却尽是人间的悲情。古月的飘逸和超拔,进入了世俗的感情,变得深沉而悠远。这是古月诗歌的一次重大转折。她依然超拔,依然空灵,但超拔和空灵背后,是真实的人生。古月第三部诗集《我爱》等了将近20年才出版。但自《月之祭》前后的一系列作品,如组诗《异象》《四季》《时光行》《望山》《哀伤的月》《花事》等,都显示了这种关怀内质的变化。古月从《追赶太阳步伐的人》,回到人间;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启悟,更多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吸取;从少女时代毫无来由的抽象感伤,走向现实人生悲剧的兴叹。或许受到先生李锡奇一系列现代艺术作品的影响——李锡奇在《月之祭》组画之后,其绘画主题一直环绕在对深邃苍穹中永恒时空的探询。这使古月的诗歌在坚持自己女性的观察和倾诉时,无论激发灵感的事件多么细小,都拥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将人世间细微的感悟,置于时空浩大的背景之中去倾诉和咏唱。对于一个女性诗人,这十分难得且珍贵。
  循着这条艺术之路,在晚近的新作中,古月有着更具现实爆发力的阳刚的另外一面。特别是千禧年前后的一些作品,如《蝴蝶的记忆》《他的脸是一条河》《斗牛士之悲歌》等。《蝴蝶的记忆》写于被称为“战争之岛”的金门:“自枪管的硝烟里/飞扑着一只折翼斑斓的蝴蝶/在祠下的社鼓声中/仍昂然地舞着一则九歌”。这一在枪口硝烟下翩舞的蝴蝶的意象,既是纪实,也是象征。对于金门岛上的人民来说,“只有战争的记忆”,“却找不到哭墙”。这种无名的创伤是深沉和深刻的。在“伤过、痛过、哭泣过”以后,顽强的生命使烽火的红土又绽新绿。于是一向以抒情形象出现于诗中的古月,也在痛陈历史和不甘历史的烧灼中,以另一种亢烈悲慨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人生的历练和历史的伤痛,悄悄改变了古月某些作品的抒情风格。《他的脸是一条河》使我想起余光中《在冷战的年代》中的一首诗《读脸的人》。这是经历了战火的一代人特殊的人生经验。古月周围,有许多历尽坎坷艰辛、充满颠沛流离的朋友。朝夕相处,这种人生感遇使她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他的脸是一条河/经历了悲欢离合/涉过冰冷的河水/如越过逝去的岁月”。这种由布满艰辛的脸联想到人生艰辛岁月如一条漫长无垠的路却不知通往哪里的感慨,是许多诗人曾经写过的,然而古月的深刻在于她不能不怀想曾经拥有的青春和纯真,回到青春,更是回到人性的本质。然而岁月不居,“钟又响,景未变”,人世却已经改变了。哀莫大于心死,历史的伤人在于伤心且使人自伤。这是古月在岁月更迭的千禧之际所迸发的感慨,其对于诗人情感历练的表征意义,使我们不知该赞许,还是该伤痛。
  古月在晚近的诗作中常选取一些比较“世俗性”的题材,这在她创作的早期是极难看见的。在这些诗里,不变的是古月一贯的悲悯情怀,古月对人生与历史的感悟更加深刻。最使我感到惊异和独特的是古月写于欧洲旅行中观马德里斗牛的《斗牛士之悲歌》。这首结构宏大的诗(虽然篇幅并不长)采取斗牛士的刚烈描述和热恋中女性幽怨的自诉,二重奏式地展开,情感的强烈冲击在刚柔对比中起伏。长句和短句、连绵的跨行和隔断,使这首史诗曲折有致地如波浪般展开,死亡与爱情、茫然与清醒、刚烈与柔弱,把历史的复杂层面细细地剥开。
  人生过半,谁都会有感慨。古月近半个世纪的诗歌岁月,并不是“浮生”,而是沉实的人生。

我愛 之一斗也量不盡
如泉湧的相思
被痛苦紋身的海棠
於滿張網?下 p170
夢靨連綿
鐫成削瘦的記憶
天安門瀰漫了煙霧
山不再青,天不再藍
蓮花落由北飄到南
大地的兒女 歷經
荒蕪的歲月
劫後的中國仍在冬眠
細細汨汨的
是活著尚未死透的感情
在腐蝕的夢幻中
無法遏止靈魂的思等
冰?後 p171
你是春泥待發的茅
兄弟啊!兄弟
熾熱的心一旦相擁
淚即蘊生命的溫煦
你迫切地呼喚:
大地之母啊
尺也度不了吾們向心的
愛情

我愛 之二是花開的季節
在繁華斑斕的春天
陽光透過蔚藍的雲
以彩虹般耀眼的希望
鼓舞著每顆青春跳躍的心
為何在陰暗的彼岸
傳來陣陣哭泣的聲音
長安道上久已不復有
銀鞍白馬度春風的年少
青石路不再飄香
那哭過 笑過
盼望著又失望過
稚嫩又飽經憂患的臉龐啊
在一夜裏 僅僅是一夕之間
被摧殘得肢離破碎
「媽媽 假若我死了
請握緊這面旗」
我愛 我最最愛的 告訴我
為什麼在不同的世界裏
一樣的青春 卻是兩樣的心情
那雉堞儼然的古牆也在哭泣
吾愛 請靜靜地 靜靜地安息
地下雖是刻骨的陰寒 千種悽清
你的犧牲是民主的燔祭 
流淌的血是黎明的洗禮
天安門雖是一片漆黑?
埋下的種子終會萌芽 茁壯
我愛 長夜終將過去
且待來春 旗再升起

望山 之二──待月草待月草不再待月
風裡流過
雨中淌過
怎恁得這般地燃燼
當我離去 頻頻回頭
夜泊在你的腳下
將你的身影凝結
凝結住你的短暫
   我的永恒
行吟的時光波動如畫
你以千掌覆我
終至沿著你每線脈? 
牽曳我的記憶
給我憂愁
能否再給一次
一次屬於去夏的夜晚
我要輕輕地唱
輕輕地讓「Summer Time……」
在心中復活 迴響
那夜已碎塑成淒美的神話
谷底沒有歸去的足音
待月草不再待月
讓我永遠望著你 在夢中
在火中 雨中 在月色


望山 之三──泊夜以重重霧色纏來
遂迷失在你寂寥的唇際
在你流淌的河岸
擷拾那殘夢迷離的句子
雖在陰霾下獨行
卻無法渡向你
不勝寒意的赤足啊
無法泊於你秋廊外
忘我的寧靜
撫你 撫你以垂肩的柳絲
輕吻滿是倦意的苔痕
且擁我 予我滋潤
循著歲月的年輪
有一片閃閃的曙光亮起

望山 之四──蝶語那天是我的齋戒日
意識在時光底流裏
尋找一條無法連接的路
因為孤獨而顫抖
(飛向你,飛向你……)
沉緬的心如冬陽的蝶蛹
拋擲著回憶、幻想
及痛的情感
滯留在狂熱的戀愛故事中
卻被絕望的情緒掌握
(來尋我;來尋我……)
沐浴後的純白
在重生的等待中
將你雕像般的雄壯
凝成心中蒼鬱的倒影
(飛向你……)
今夜 天?輕啟 p169
夢中的琴蓋已打開
如果你尋我而來
不要抱怨霧深露濃
傷害了我浪漫的矜持
(請來就我……)

文化之旅:在海峡的另一边

                                                  杨克

    在九月渐稠的秋声中到达台北,于机场附近吃罢自助午餐,我们一行随即就去孔庙、保安宫参观。秋阳暖暖的,亮得刺眼,台北的街头行人不多,显得很祥和。绵延相连的骑楼,道旁的大榕树和凤凰木婆娑叠翠,沿街的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人们的着装随意多姿,炎热的天气和潮湿的气息发散着旧有建筑文化的醇厚韵味。
    游览的过程自由而松散,保安宫是很典型的传统闽南建筑,琉璃瓦顶,飞檐斗拱,民间色彩浓郁。我一直没有弄明白非佛非道的大殿供奉的是那一路神仙,请教批评家李敬泽,他说好像是闽南一带膜拜的神灵。后来我方查实它是宋代福建同安县白礁乡一名救人济世的神医。孔庙在其东侧,跟保生宫相距百余米,一草一叶其情殷殷,一砖一瓦古风仆仆,数十年间,这里每年9月28日,都由台北市长主持祭孔大典,门外的巨幅照片,就是去年小学生们穿汉服在释奠典礼上的表演。                                                         
    住进酒店,诗人颜艾琳来访。我主编的《中国新诗年鉴》是一本由民间编选并连续出版了11年的年度选本。早在1999年就将台港诗人单列为一卷,选了她的诗,这些年来我已先后编选台湾诗人87人(次),诗作一百多首。除了洛夫、余光中等老一代诗人外,《2006中国新诗年鉴》单列了“台湾中生代”诗人小辑,是通过电子邮件请《台湾诗学季刊》主编白灵先生代为组稿的,《2008中国新诗年鉴》头条推出“台湾新生代诗人”,则是找中央研究院杨小滨代为组稿。但除了向明、管管、张默、简政珍等来往大陆较多的中老年诗人外,许多诗人我从未谋面。颜艾琳我久闻其名,她的诗隐含大胆辛辣的现代女性意识,说起来彼此还有“同门之谊”,当年台湾《创世纪》诗刊40周年,我跟她都获“优选奖”。她和夏宇都是我最推崇的台湾女诗人。前不久她也在新浪网开了博客,我们相互发“纸条”才联络上的。颜艾琳跟我想象中的样子很一致,性格柔美中带着豪气,她说起她刚完成的一次“壮举”,自编自演半真实半虚构的舞台剧《无色之色》。大陆写半自传体小说的女作家这些年大有人在,但出演自己创作的尚未听闻,在台湾她或许也是头一个。这部戏从头至尾以个人独白或旁白贯穿,属小剧场实验性演出,她说登台的瞬间头脑一片空白,吓得差点都要窒息了。
    晚宴是“文建会”请大陆访问团,气氛热烈融洽,蔡武部长和盛治仁主委致辞,表达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愿景。我记得蔡武部长还说及了他在飞机上第一次看到宝岛的激动心情。我那一桌有“文建会”处长和几个台北文化局的女性幕僚,其中一位女科长快人快语,喝酒可用“豪情万丈”来形容,堪比大陆北方的少数民族女子。类似的宴请后来不少,在海基会的午宴上,我还请董事长江丙坤和大陆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我的饭桌名牌上签名,作为本次台湾之行的纪念。
    翌日,一早参观剥皮寮,这地名怪怪的,颇像杀猪宰牛之地,据说是清代海运杉木在此剥掉树皮而得名。因为附近是老松国小,数十年间不准改建,意外为台北保留了一条历经清代、日据时期完整样貌的老街区。台北市政府用了11年完成土地征收,再花4亿台币维护,前后20年,米铺、茶馆、表店、私塾、浴室、理发店、旅馆一一再现。民俗生活场景里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台中市的逢甲夜市,这儿人流熙攘,布满小吃摊档和卖各类服装箱包杂货的门面。跟部长和台中副市长在闹市里满口生香大餤章鱼烧、大肠面线、铁板牛肉和鲜榨果汁,相信这是不少访问团成员难得的人生经历。台中市长胡志强得知蔡会长很乐意体验台湾的庶民文化,临时取消晚宴而特别改为这个活色生香的“节目”。
    我们先后参观了台湾剧院、音乐厅,台湾美术馆、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中台禅寺、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台湾文学馆等。 “两岸文化论坛”才是此次文化交流的重头戏,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致欢迎词,认为此举是两岸文化互动的里程碑,蔡武在专题致辞中对两岸交流前瞻提了4点建议,而台湾“文建会”盛治仁主委则用“并蒂花”来形容两岸文化。开幕式之后,论坛正式登场,分为“文创产业与市场”、“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文学与社区文化”4大组别进行探讨交流。在我们这一组,李敬泽以昆德拉“文学让人理解他人的真理”推己及人,从语言细微差异纵论大陆和台湾的互相阅读。女作家张典婉展示了台湾客家文学地图。我很感兴趣张典婉送给我的一本书《太平轮1949》,这部报告文学讲述了大迁徙时严重超载的太平轮与另一艘运煤船相撞,上千人罹难舟山海域,只有36人漂流中生还的惨剧。要是发生在今天,这场海难会举世震惊,但在战争年代,这些生命像草芥一样被历史遗忘。
    文学根本上是个人性的,两岸文化交流更要紧的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个人活动,我还去了另类先锋书店布拉格书店,见了十多位诗人,是颜艾琳邀请来的。白灵先生也来了。从60后到70—80末,也有90后。其中有台湾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江文瑜教授,乾坤诗刊主编紫鹃、前辈诗人古月等。年轻的有诗人、联合报副刊编辑林德俊,60后诗人罗任玲告诉我08年鉴首推的台湾新生代诗人里有她的诗。更年轻诗人陈静玮,风球诗刊的社长廖亮羽也来了,她主编的这本刊物是台湾最年轻诗人聚居地。诗人初见没有丝毫陌生感。闲聊中我说起 20年前我第一次向台湾的诗刊投稿时五味杂陈,当时手抄诗稿要通过邮递抵达对岸,我能够通读繁体字印刷的书籍,可笔画多的字,一时却写不出来,要翻字典。正如后来我给台湾诗人寄贺年卡写下的一句话:诗是精神的海洋,水总是相通的。我第一次投稿就获得了诗人洛夫、罗门和黄德伟教授的首肯,给了我一个奖。后来台湾《创世纪》诗刊首次专题介绍大陆“第三代”诗人,发了海子等17人的作品,我也忝列其间。而大陆对台湾诗人的推介则较早。1983年8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诗人流沙河编选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几年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青年诗选(1987—1988)》也收入了林耀德和侯吉谅等台湾青年诗人的诗,记得其后的《青年诗选》收入的杨平等台湾诗人的诗,是在诗选即将截稿时编辑请我帮忙约稿的,时间紧迫,写信来不及了,要专门跑到电信局给他打长途,花了我这个大学毕业生一半月薪。而在“地球村”的今天,海峡两岸的沟通十分便利,今年春节后,我猛然想到,上世纪90年代我在《创世纪》先后发表过几十首诗歌,却已经好久没给过《创世纪》投稿了,便给素昧平生的现任总编牧辛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才几个小时,便收到他5月号使用拙作的回复。布拉格书店特色之一,是卖场专营中外文学绝版书和二手书,其中有许多诗人的绝版诗集,高价卖到上千台币一本。我说起手上有夏宇十几年寄给我的她1986年出版的诗集《备忘录》,颜艾琳惊呼,你要好好保存,她近年是被举荐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选,此书当初只印700本,绝版诗集卖到一万八了。颜艾琳邀我来此的目的,是她正帮我总策划我个人在台湾的繁体字诗选,这家书店很多诗集样式是大陆没有的,布面的,塑料的,让我长见识,以便我确定个人诗集的装帧设计风格。多年来,许多台湾诗人给过我真诚帮助,1999年我访问台湾,是由台湾《葡萄园》诗刊牵头邀请的,我在多种不同风格流派的台湾诗刊发过诗,哪怕是强调本土意识的《笠》诗刊,其主编来广州我个人也曾接待,他儿子在广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可见,诗歌与文学,在许多时候是可以超越两岸政治意识形态分歧的,两岸诗人之间的情谊,也跨越了彼此艺术观念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8-30 23:56 | 只看该作者
衡山的,衡阳的,湖南的,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10: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