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小斌:他将如期而至(新安晚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曾经为祝凤鸣先生写过“凤鸣在竹”四个字,大抵是表达我对朋友的认知:凤鸣婉约、清冷,夜晚栖在竹林上。

  最近,我读了上海文艺社新出的祝凤鸣诗集《枫香驿》,坦率讲,我的认知有误。虽说凤鸣在竹,但凤鸣诗心,我好久好久未精确地读到。

  有一个叫李湾的地方,迎面走来了一位赤脚医生,被少年凤鸣碰到了。赤脚医生说:“刚从李湾回来,那个孩子怕是不行了。”月光下的凤鸣精确地记下那句话,医生背着的小药箱在叮当作响。

  这个响声令我难以忘怀。凤鸣在寂静的诗意剪影里。我也在想,药箱里的药到底是不够用,还是用完了,所以在响?而医生的话,是凤鸣诗集里记录下来的唯一白话。而其它诗都是诗心在痛。凤鸣闷不作声。

  探索凤鸣诗性本义无比艰难。少年凤鸣与医生邂逅,我不想解读为人命已逝,昊天苍然。“那个孩子怕是不行了”,是的,我们如雷贯耳,我们全都快不行了。

  人被提醒是多么重要。但我们在被提醒之前,有谁曾趟过凤鸣的世界?

  开始,我读凤鸣之诗,仿佛真有“几千尺花布在空中升得更高”,也仿佛真有“平野和大雪涌入胸怀”,按照诗人的说法,我也想变成大地,向着“有红砖的村子倾倒。”

  这个“倾倒”,我为之“倾倒”,我们是怎样走进凤鸣所属的李湾村?我想只有变成大地,大地想在哪里就在哪里,谁也挡不住。

  我又在想,事情没那么简单,有谁走进凤鸣的李湾村了?

  解读凤鸣的“斋饭”要像他诗集里的师傅那样,掀开缸盖,让凡人看寺院里“去年的稻米”。稻米为什么要写成去年的,难道稻米吃不完吗?还是师傅留下来,供养着众人?凤鸣语言在不经意的交代里,却满藏玄妙,有时我实在弄不清其诗心本义,文之大义。

  凤鸣诗歌将我们带进寺院乡村的黑与沉。木桩钉在水里,原来那是正在河中央洗刷的人;还有野狐到河边喝水,河水受惊,像一把折扇猛然收起。凤鸣对于寺院乡村肌理的展现可谓精准之极。野狐在世,来去无踪无影,真没想到,天下还有比野狐更警觉的寺旁河水存在着。

  凤鸣诗歌,描述了一个我不曾熟悉的世界。不熟悉就照实说来,为什么说我也懂呢?比如说,凤鸣的田地里,能捡到“死人的骨头”;当少年凤鸣的手伸向一棵古柏的树洞里,掏出的却是一条灰蛇;还有单腿立着的一只锦鸡,都是我从未遇到的轶事。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八大山人善画单腿鸟,凤鸣是在继承传统中的清冷意韵,我也看八大山人的作品,我怎么就继承不到呢?诗学中简单地标出诗人的出处,依我看,不是诗研的好办法。凤鸣诗歌喜给万物意象定格鲜明特征,只能从凤鸣这个人身上去探秘。

  在读凤鸣诗之前,我对他的认知是诗人喜欢发脾气,有时在茶舍里对我说话嗓门也很大。与诗对照,有霄壤之别。是的,很多事情你不能问,一问,凤鸣就发脾气,这是什么道理呢?

  中国诗歌处在一个悄然描写和诗歌发声的关口上。凤鸣诗尤其如此。

  扯远一点,圣经里的上帝也喜发怒,因为人们不听上帝的话。中国禅经里的诗人也喜棒喝,因为有下级僧人在发问。一个真理想让世人知道,但一说出又不得不动怒。上帝和禅经里的发怒,是有其被我们所忽略掉的诗之常情的,但凤鸣诗歌却出奇的温柔。

  弄得不好,我们会将凤鸣之诗解读为地理学诗篇,因为诗人曾是地理学教员。请注意,地理描述不到的地方就是天文,而凤鸣却能把星星写到地理中——凤鸣诗歌无边无际的神秘主义、悲悯倾向令我神往。

  既然如此,就要去看看。我是去过凤鸣家乡的,的确没有看到那个快不行的孩子。我们是肉眼,我们所知甚少。凤鸣情怀大概不是简单的风景。我们看不到,只能简单读到,因为凤鸣已经构造了一个玄塔世界。与杨键不同,凤鸣诗歌充满缅怀与生机,连庄稼都要交给女儿来收割。

  我有时在想,是否父亲割不动庄稼,还是因收割是大典,得交与娇女完成,这也是一个谜。

  诗人大学毕业后在皖南大山内四处奔突,到处寻找自己的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离开群山,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试图融化在凤鸣的玄塔世界里,我想到我曾去看过拉萨河。天下朝圣,我看不见得就完全对头,朝圣就是想取那里的水。而拉萨河在说,我是奔腾,你们先回吧,我将如期而至。我盼凤鸣也能如期而至。

  凤鸣将艾草系在我们大铁门的铁管上,他从父辈那里学会这个举动。

  随便提一下,写到最后,我才发现开头写的那个药箱,不是在响,在诗中本义是“发出微光”,我看错了,这是凤鸣悲悯的微光在吟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1 21: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21:53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9-1 21:25
学习!

诗人的随笔,大家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04: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