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一个不应当被神秘化的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伊斯马尔 于 2017-6-18 10:14 编辑

诗人:一个不应当被神秘化的概念
文/伊斯马尔


        如果不是掩耳盗铃,那么就应当公开承认,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已进入一个实实在在的“黄金时期”。在新媒体助推下,诗歌生产的数量和传播速度已达到令人感叹的地步。同时“写诗的人”在逐步扩大,已突破一千万。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的一次崛起,那么在当下用“又一次崛起”或“繁荣”来形容并不过分。然而在诗学界,有人是不承认这个事实的,认为是诗歌患上了“热病”且“病的不轻”。与此相应的是,认为“写诗的人”不一定就是“诗人”。“诗人”应是写诗人中的“精英”。坦率地说,这种观点是把“诗人”这个“身份”和诗歌创作神秘化了,把诗人和诗歌绑架在了一个危险悬崖上。随着商品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出现了各种文学意识形态,诗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诗歌发展史看,诗歌的产生并不神秘,也不深奥,而在当代则更加日益大众化了。说“写诗的人”不一定就是“诗人”,那是什么人?业余爱好?消磨时光?胡思乱写?涂鸦?如果这样界定,那么演戏的人就不一定是演员,参加体育比赛的人就不一定是运动员。刘欢是大学教授,你能说他不是演员不是歌唱家?车延高原是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他的诗歌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你能说他不是诗人?说“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其实是把诗人的特性、多元性与写诗人的身份、成果、状态等混为一谈,这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当代现实。是一种悖论。
        事实上,当今中国完全靠写诗吃饭的人几乎没有,即使一些著名诗人也有自己的“主业”或“第二职业”。这是当下中国诗歌创作的特质。这种境况下,写诗人几乎是凭着热情和爱好在从事创作活动。我所知道的许多诗歌网站、微信平台、民刊等,创办人都是非盈利性的,有的甚至亏损经营。这些人不是专业作家,不是“职业”诗人,他们更多的是对诗歌的崇拜。对这种普遍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自恋更是自虐。话说回来。说“写诗的人”是诗人,只是一个一般概念,就像演员中既有老戏骨、小鲜肉、也有跑龙套的一样,诗人也是多元的。粗略划分一下不难发现,写诗的人或诗人队伍也是呈金字塔型。塔底当然是庞大的民间诗人,包括绝大部分网络诗人、地方诗人、女性诗人、打工诗人、学生诗人等等(这只是笼统说法,并不一定科学);塔中是一些专业、半专业(包括所谓的“学院派”和诗歌写作、批评、研究、编辑出版等)诗歌创作人员;塔尖自然就剩下为数极少的“名家”了。这就是当下中国诗歌创作队伍生态。客观地说,中国诗歌发展离不开“名家”、“精英”。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这些“名家”、“精英”总是起着标杆和引领作用,没有他们中国诗歌史将无法续写。但是不要忘了,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没有众多所谓“民间诗人”、“草根诗人”、“野路子诗人”等的广泛参与与推波助澜,中国诗歌必死无疑!
        诗人并不神秘,诗歌也不神秘。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诗人,都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诗歌创作上(既然你选择了写诗)。只要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心灵的伟大作品,无论“出身”如何,都是值得褒奖和铭记的!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20:09 | 只看该作者
万珍 发表于 2017-6-18 11:21
很早就像写关于诗人身份属性的东西,懒得动笔至今,直到今天看见你写的。你说的有些不恰当。
       ...

一是关于是不是“喧嚣”,我认为还是要辩证地看,看主流,看大的生态;决不能形而上学地对待当下的诗歌现场。二是关于“写诗的人”是不是诗人,这本来就是有争议的,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不必争个输赢。三是关于诗人的分类,应当有一个科学的界定,有待诗学界不断总结。四是关于“诗歌”本身的问题,不是我的这篇文章阐述的范围。将专门撰文论述。
学术本来就是可以争论的,文学批评也是必须的。但我们应当明白的是,无论怎样争论甚至斗争,都要以繁荣诗歌创作、推进诗歌发展为目的。否则就偏离了文学批评的方向。谢谢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6-19 0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元 于 2017-6-19 08:10 编辑

十分赞同伊斯马尔的观点——“诗歌的又一次崛起”正在进行时。
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的创作主体及其规模,值得当代诗歌重温与反思!
我们需要更雄阔的胸襟看待当下汉语诗歌,以更加多元的视野审视诗人的身份。
诗人是一顶带刺的荆冠,有时需要流泪又流血。因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能更持久的将这一无比沉重而优雅身份镌刻在自己的精神成长史册里。
诗人,诗歌群体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zgsglp.com/blog-228982-2919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6-19 12: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3:35 | 只看该作者
王元 发表于 2017-6-19 08:07
十分赞同伊斯马尔的观点——“诗歌的又一次崛起”正在进行时。
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的创作主体及其规 ...

支持王元诗友的观点,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3: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酱卤窄处诗友的鼓励!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必定是理性而奔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21: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