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海云 于 2017-7-8 13:39 编辑
“一座废墟在一台挖掘机前停下了哭泣”
——王海云诗歌“能量场”初探,以组诗《苦难的间隙》为例
文/林荣
他们兴奋地说起山坡,野草
说起寒冬里暖融融的羊皮大氅
而我忘不掉忧郁的牧童
忘不掉带着羊羔下山的老绵羊
这让我感到惭愧。以至于
面对一碗羊汤,不忍下箸
——王海云的诗《羊汤》
王海云的这首《羊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记住了“面对一碗羊汤,不忍下箸”的诗人——王海云。
这首诗的语意充满“正反”面同时存在的撞击:一面是兴奋地说着山坡,野草,说着寒冬里暖融融的羊皮大氅的人们;一面是“我忘不掉忧郁的牧童/忘不掉带着羊羔下山的老绵羊”;而“我”作为一个见证者,被这两方裹挟在中间,成为那个感到“惭愧”的“不忍下箸”的人。此诗,经由诗人的语言组合,恰到好处地分行,使得描述对象实现了多层转变,从而在碰撞中形成一个无形却堪称强大的“能量场”,令我这个读者在这一“能量场”中感受着诗人的起伏波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动荡,一同经受着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内心磨难:自然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好,而这些美好却终究要被人的欲望吞噬掉,要被人对于物质的占有欲和无限膨胀的贪婪扼杀掉。
是的,好的诗歌作品有种引力,那是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要你不由自主地在它“暴风圈”似的“能量场”中停留,你被裹挟着,任它的力量裹挟着你,漫游在那些闪着光的词语和诗行间。王海云的诗就具有这种“能量场”。在我看来,他的诗至少有三种力:一者是切入力,即感性切入存在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相当犀利,颇有锐度;一者是推进力,即层层思辨推进的能力,这种能力让王海云的诗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另一者则是向心力,即诗人以在场者或旁观者身份的切入,并不仅仅受限于某个点,其作品也并非单线推进,诗人的诗思具备发散性但不偏离核心,这三种力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其诗歌特有的王海云式“能量场”。
一个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在其诗歌作品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一首诗就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能量场”,读者喜欢这首诗,就会被这一“能量”牵引着。诗人并无意去做一个抒情者,也无意去充当一个思想家,但事实上,诗歌的“能量场”却是具有极大的“蛊惑性”和裹挟力的。一个认真的、用心的诗歌阅读者,就是要穿透一层层的语言气流,去感知诗人思想和情怀的内核,感受其心中的冷暖与喜怒哀乐。诗人是那个心怀良多感触的人,这些情思感触岂非一句话可表达清楚。所以,由诗人自身生发的诗意“能量场”中,往往有着我们作为读者所难以想象和表达出来却随处都是的真相——时代的真相、生命的真相、生活的真相……
他们心照不宣,各自为安
他们同乘一条船,互为船夫,客官
后来,他们住在同一个病房,互为医生,病人
——王海云的诗《病症》
在这首诗中,诗人隐身不见,只是对“他们”做客观描述,类似古诗的意蕴,有很大的留白,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诗人仿佛是在讲述故事,当然这里的故事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几个故事,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故事。初读,觉得这并非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诗,但它与诗作的题目却是相当吻合的,语言舒缓,不急不躁,完全融入到一种似乎很和谐的氛围中:“心照不宣,各自为安。”但在诗人的心中,我私以为却是有着一种哀其不幸的“愤怒”之感的。不是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之间,甚至群体与群体之间,总是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总是这样看似一团和气,谁都正确,谁都没有错误,没有谁敢于说另外一个人“不”字,鲜有谁敢于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批评另一个人。当然,也或者可以是另一种更为可怕的情况:大家谁也不服气谁,谁也不听从谁,谁也不能真正地听进别人的建议和良药苦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那一个,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凡此种种,这其实不是别的,诗人说这就是我们的“病症”,是这个社会的“病症”。这个“病症”倘若如此继续下去,没有别的后果,后果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直至死亡!我以为,这是此诗的“能量场”的核心。当我穿透诗人层层叠叠的语言气流进入到这一核心之时,心底不由得生起一股寒意——为我们作为“病症”之人的悲哀,为我们各个群体作为“病症”群体的悲哀,为我们这个社会作为“病症”社会的悲哀。
当然,说实话,读到这样的作品,我也不由得从心里升起一股敬意,向诗人王海云致敬——诗人,是敢于向这个世界报警的人!
王海云的《哭泣》一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春天为风沙哭泣,花朵为蝇虫哭泣
森林为伐刀哭泣,麋鹿为猎枪哭泣,鱼为刀俎哭泣
深夜,一座废墟在一台挖掘机前停下了哭泣
与其说这首命名为《哭泣》的诗是一曲悲歌,莫如说这是一首“对抗”之诗。在当下这样一个人格异化、物质至上的时代,“对抗”已经成为很多诗人笔下无可回避的主题。作为一种艺术,诗歌的“对抗”当然不应该是那种直接的、政治式的对抗,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够体现诗歌本质的“美学对抗”。我以为王海云的这首《哭泣》,就是对这一诗学理念的有效实践。
“深夜,一座废墟在一台挖掘机前停下了哭泣”,说实话,对我而言,这样的句子是触目惊心的,这样的诗句让人心痛。那被迫停下的哭泣,那陷入可怕的死寂中的废墟现场。我沦陷在这“死寂”的氛围中,这“黑色的气团”裹卷着我,在这样快节奏的长句式中,我体会到的是伤感,是破碎——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乃至利益驱动下的人为破坏——“强拆”,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并不鲜见……
身为诗人,一个有疼痛感的诗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一个有着自身气场、能量场的意志型诗人,意味着他的诗歌必定与生命、与土地、与他眼中的一切,与这个世界的苦难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意味着诗人要与现实社会的破坏性记忆结下不解之缘。王海云和他的诗即如是。
刚好能放下一声鸟鸣
刚好够一滴眼泪滚落
刚好能让一只奔命的兔子喘息一下
刚好能让一块骨头,咬咬牙
——王海云的诗《苦难的间隙》
读王海云的诗作,开始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可继续读,再看第二遍,第三遍……韵味和意义就更清晰地显现了。比如他的这首《苦难的间隙》,初读觉得无非就是几个片段或者截面的组合,然而再细细读来,会觉得是在看一部形象生动的片子,我们可以放进去更多的内容和细节,甚至会联想到他人或者自己某段深刻的记忆。诗人的叙述朴素而轻盈,通俗易懂,整首诗没有晦涩感和阅读障碍,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生命主题的严肃思考。这就是诗人的智慧——一首诗无论如何不能偏离它的“能量场”的核心:于苦难的间隙,咬咬牙,加把劲儿,就能挺过去!
“不是诗人使他周围的世界变得有诗意,而是他周围的世界使他成为诗人”,塞黑诗人里斯托维奇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为王海云其人其诗做一个恰切的注解。是的,一个好诗人从来都不是这个世界的无动于衷者,诗人动用自身的气血结晶而成的文字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能量场”,诗人愿以此来对抗生活和时代的失衡、紊乱甚至灾难。像他的《等雨》《伤口》《扼住》等也都是这类典范之作。
王海云诗歌“能量场”所形成的并不是那种令人目眩神迷、不知所终的气场,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能够化感性为理性思考的诗人,是一个有着明晰的思考方向的诗人,或者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很有写作方向感的人。比如他的《残缺》、《谢罪》、《伤口》等诗,从中都可以读出诗人思考的维度和角度,可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格局!
云朵已碎。麻雀们
都赶往村外的小河边乘凉
柳丝耷拉着疲惫的腰肢
河水比春天瘦了一里
禾苗嘴唇都舔破了
树荫里的蝉鸣,让夏天陷入惶恐
——王海云《等雨》
我们来读这首《等雨》,此诗用到的几个意象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诗人借助诗性语言完成了他非常富有诗意的叙述,借助视线的游动完成了一个立体空间的动感塑形,同时,全诗的空间背景也高度集中,诗人进行的虽说是发散性诗性思维,但整体却是浓缩于“能量场”的核心焦点之上的,颇有驱追直入之感。我想,这也正是诗人追求诗艺的结果。
无疑,王海云是一位对于诗歌语言控制力很强的诗人,他的诗简约简洁,不枝不蔓。仔细研读他的诗作,可以看得出,他对于意象的使用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的,然而,又不让人觉得这些意象在使用上的刻意而为。我注意到,他在景象与景象,景象与人,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柔韧有度的衔接,他的诗歌作品很注重多维度多角度思维,然而每一次的衔接都显得很自然而无突兀感,不妨以《去向》一诗为例:
船时常在河畔停下,抛下发臭的鱼骨
鱼时常会跃出水面,吐出腹中的怒气
河流不屑于这些复杂的游戏
自顾推开两岸青山,爬上高高的云端
王海云诗作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读者读之不会坠入云里雾里。此诗中用到的意象如“船”、“鱼骨”、“ 鱼”、“ 河流”、“ 云端”等意象和意象之间,衔接的非常自然,在给人疏朗有序的同时,又有可感的向心力;既有朝向内核的联系又不拘泥于眼前和低处,尤其最后一笔:“自顾推开两岸青山,爬上高高的云端”,诗人将语言荡开去,升华了整首诗,打开了格局,整首诗“能量场”的气势散发开来,也彰显了诗人的站位和高度。可圈可点的一首!
行文至此,有一点想说的是,王海云这组诗中如《腐》、《狼狈》中也有主观性诗句,个人觉得这类句子虽则看似正确,但可能也影响了诗性的散发。实际上,王海云完全有能力把这样的句子处理得更好、更富有诗意、更耐人寻味一些。
很是欣赏王海云的这首《朝圣者》,这首诗让我不由进入到了一个满满的正能量场中来。在结束本文前,抄录在此,和诗人共勉,也期待读到诗人王海云更多好诗。
天总要黑的
那么,就让它黑得更深些吧
满天星星,总有一颗是我的宿营地
天亮前,谁第一个推开晨曦
谁就是今天的朝圣者
祝福诗人王海云,没错,你就是第一个推开晨曦的人,就是“今天的朝圣者”!诗歌的“朝圣者”!
——稿于2017年6月1日—2日,衡水湖畔
附:王海云组诗《苦难的间隙》
▎病 症
他们心照不宣,各自为安
他们同乘一条船,互为船夫,客官
后来,他们住在同一个病房,互为医生,病人
▎哭 泣
春天为风沙哭泣,花朵为蝇虫哭泣
森林为伐刀哭泣,麋鹿为猎枪哭泣,鱼为刀俎哭泣
深夜,一座废墟在一台挖掘机前停下了哭泣
▎苦难的间隙
刚好能放下一声鸟鸣
刚好够一滴眼泪滚落
刚好能让一只奔命的兔子喘息一下
刚好能让一块骨头,咬咬牙
▎情 人
为追赶春天,我时常深陷于寒冬
风雪散尽,花朵才悄悄受孕
我让蜂蝶为我做媒,把第一朵桃花,当作情人
▎狼 狈
两个各有畸缺的人
朋比相投,必定互有所需
相附而行,则同生;相残而离,则同颠
▎羊 汤
他们兴奋地说起山坡,野草
说起寒冬里暖融融的羊皮大氅
而我忘不掉忧郁的牧童
忘不掉带着羊羔下山的老绵羊
这让我感到惭愧。以至于
面对一碗羊汤,不忍下箸
▎谢 罪
如果心怀惭愧,请闭上嘴巴
咬断牙舌,收回射出去的谎言
请雨水皈依,把花朵点亮
替一盏破碎的花瓶,向泥土谢罪
▎残 缺
夜打开月光,又点亮星星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海水从初一走到十五
又从十五返回初一
满天星星,没有一颗知道
我为谁亏厌,为谁圆满
▎去 向
船时常在河畔停下,抛下发臭的鱼骨
鱼时常会跃出水面,吐出腹中的怒气
河流不屑于这些复杂的游戏
自顾推开两岸青山,爬上高高的云端
▎腐
如果你遭遇过诋毁。
如果没有人为你敷伤。
如果,血,必将凝固,失忆
化为疤痕。
时间是一剂药,前人患病,后世熬汤。
▎朝圣者
天总要黑的
那么,就让它黑得更深些吧
满天星星,总有一颗是我的宿营地
天亮前,谁第一个推开晨曦
谁就是今天的朝圣者
▎等 雨
云朵已碎。麻雀们
都赶往村外的小河边乘凉
柳丝耷拉着疲惫的腰肢
河水比春天瘦了一里
禾苗嘴唇都舔破了
树荫里的蝉鸣,让夏天陷入惶恐
▎扼 住
我折断春风,抽枯大地绿色
我摔碎酒杯,不再沾染半腥人间烟火
我横卧铁轨,逼停最后远行的亲人
我在木鱼声中扼住喷张的愤怒
我咬紧孤独,不再松口
▎伤 口
伤口隔着愤怒
愤怒隔着生活
生活隔着亲人
亲人,隔着疼痛……
而疼痛,深入我的身体,病入膏肓
林荣:河北人,居衡水湖畔,爱诗,读诗,写诗,写诗评、随笔等。愿以一颗清亮之心待人处事,愿以一双温暖之手感触世界。出版诗集3部,三人合集1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