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脑子里装满Facebook,没有诗歌,孩子损失很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脑子里装满Facebook,没有诗歌,孩子损失很大”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发表于2012-09-07 02:12

拜厄特认为,与英国传统的描写学术斗争的学院小说不同,她的学院小说写作是把学术通过小说形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对学者进行脸谱化。
■ 英国作家、布克奖得主A.S.拜厄特谈代表作《占有》的创作

  拜厄特认为,与英国传统的描写学术斗争的学院小说不同,她的学院小说写作是把学术通过小说形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对学者进行脸谱化,“我也写到了教授的争斗,但我重点是写这些学者对诗歌的热爱。”


拜厄特的正式头衔是安东尼娅·苏珊·达菲女勋爵

               从左至右: 《占有》 
拜厄特最负盛名的小说
《太阳影子》(The Shadow of the Sun,1964)  
拜厄特处女作,讲述一个女孩儿在她专制父亲的阴影下成长的历史。
《天使与昆虫》  
曾改编为同名电影,该片1995年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图为影片海报。
  
  “你在中国的这几天,有留意跟爱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有关的一则新闻吗?”
  “没有,怎么了?”
  “前几天的《卫报》上有一则新闻说,爱丽丝·默多克与好友Philippa Foot的一批信件被金斯顿大学的爱丽丝·默多克研究中心收藏,信中披露了两人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这不就是你小说《占有》的现实版吗?”
  “爱丽丝·默多克是我喜爱的作家,我跟她认识很久。我不希望大家继续去炒作他们两人的关系,爱丽丝不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事情!”
  昨天下午,在上海专访76岁的A.S.拜厄特时,早报记者先与她讨论了其曾经的好友、已故英国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默多克的事。而在拜厄特的这本布克奖获奖小说《占有》中,两位现代学者罗兰和莫德通过一批不为人知的信件,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两位虚构的诗人阿什和兰蒙特之间被隐藏了一百多年的恋情。
  A.S.拜厄特,正式头衔是安东尼娅·苏珊·达菲女勋爵,1936年8月出生在英国谢菲尔德。1990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999年又被授予“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拜厄特是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于1964年出版,至今推出了29部作品,获得27个文学奖项。她的长篇小说《占有》曾获得1990年的“布克奖”,也是这本小说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的大师级地位。有人在评论这本50万字的小说时说,读一本《占有》,相当于同时在读三本书:一个吸引人的历史揭秘故事,一本惟妙惟肖的仿维多利亚式诗集以及一系列赏心悦目的神话。
  拜厄特的《占有》和《天使与昆虫》新的中译本日前由新经典出版社发行,她的另一本神话小说《诸神的黄昏》也在今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我能写诗一样的散文,但写不了真正的诗”
  东方早报:这本小说名叫《占有》,在这部小说里,“占有”有哪些含义?
  拜厄特:你刚才提到了爱丽丝·默多克,这让我想起那些传记作家,他们对研究对象的材料总有很强的占有欲,就像我的小说《占有》里提到的那样,这是小说名字“占有”的第一层意思。此外,还有两性在情感上的占有以及经济上的占有。
  东方早报:你在这部小说中的悲剧性女诗人兰蒙特身上,寄托了什么个人理想呢?
  拜厄特:兰蒙特在小说里是LaMotte,这个词有很多意思。首先是“护城河”的意思;然后有一位作家也叫“LaMotte”;柯勒律治的一首诗叫“克里斯塔贝尔”,这也是兰蒙特的名。“LaMotte”是个虚构的女诗人,在她那个时代,这样的女诗人没有读者,但我希望如果真有这个诗人,中国读者能喜欢她。
  东方早报:在《占有》里,阿什可以看作是丁尼生和勃朗宁的杂交体;兰蒙特一半是罗塞提,一半是艾米莉·狄金森,而在《The Conjugial Angel》中,我们又看到了丁尼生和艾米莉·狄金森,你是有多么地热爱这几位诗人,尤其是艾米莉·狄金森。
  拜厄特:当年我在大学教美国文学的时候,其中有几节课是关于美国诗歌史的,这必然会涉及艾米莉·狄金森,因为这个缘故我非常喜欢她。我认为,美国没有很多女性小说家,但有很多优秀的女诗人,其中狄金森起了开创性作用,她成为美国女诗人的一面旗帜。相反,英国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女小说家,比如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等,但女诗人反而不多。
  东方早报:所以你曾是位失败的女诗人吗?
  拜厄特:这可能是个误解,我并没有立志成为诗人。我读书的时候,有位非常好的英语老师,他常鼓励我写诗,但我真的没办法写自己的诗。我从小就喜欢讲故事、写故事,所以我一直想写的是小说。在我看来诗歌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我没那个能力。后来我到大学教书,研究的对象是诗人,而非小说家,这也很有趣。我能写像诗一样的散文,但就是写不了真正的诗歌。
  
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学术
  东方早报:很多研究者把你这部《占有》推崇为19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学院小说,你怎么看这个标签?我知道当代英国学院小说写作的代表戴维·洛奇也是你的好朋友。
  拜厄特:《占有》不只是一本学院小说,也是一本侦探小说,更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罗曼史爱情小说。在英国的文学传统中,学院小说是其中一支。在这类文学中,教授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情节是关于学者的争斗和尔虞我诈,对学院和学者有一些嘲讽。虽然大家也把我这本小说看作学院小说,但里面的文学研究者更多是在讨论文学。
  你提到的戴维·洛奇是我的好友,他是英国学院小说写作的代表。但我认为,我的学院小说是把学术通过小说形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对学者进行脸谱化。我也写到了教授的争斗,但我重点是写这些学者对诗歌的热爱。
  东方早报:《占有》的结尾和戴维·洛奇的《好工作》有相似之处,里面的学者归宿都很好,这里是否寄托了你的一种想法,就是学术生活是值得过的?
  拜厄特:小说《占有》里的皆大欢喜部分只是当代那部分,但维多利亚时代那部分,也就是阿什和兰蒙特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大团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学术生活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在我写《占有》的时候,是1980年代末,那个时候我已经结束了学术生涯,专职写作,离开学院,对我来说是很高兴的事情。当年我进入大学教书,只是为了能付得起孩子的学费,但这一教就是十多年,而且我教得很好,学生也喜欢我。我始终认为,我并不适合在学院内生活,但我能以文学的形式去讲历史。
  东方早报:你刚才也说了,不想在这本小说里过多描述学院里的争斗,而更多地想把一些学术研究通过小说呈现出来。那么你的学院生活和学术研究,对你这本小说中虚构的学术内容有哪些影响?
  拜厄特:小说里年轻不得志的学者罗兰是一个很有学术功底的人,但我在小说里写的那两位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阿什和兰蒙特并不是我在大学教书时研究的对象。我5到7岁的时候,我妈妈给我读了很多诗人的作品,所以当我提笔写这些诗人的时候,我马上就想起妈妈给我讲过的那些诗和诗人。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说,并不是我的学术研究,而是我从小对诗歌的喜爱帮我创作了这本跟诗人有关的小说。对我个人的学术生涯,我的感情真的很复杂,我也真的不喜欢这些象牙塔内人物之间的争斗。
  
小说里讨论科学不谈政治
  东方早报:在《占有》中,兰蒙特创作的长诗是神话题材,在《诸神的黄昏》中,你重写了北欧神话,从这里我看到你对神话的迷恋。神话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在哪里?
  拜厄特:在《占有》中,里面的阿什也写了一首诗,就叫《诸神的黄昏》。小说《诸神的黄昏》是出版社邀请我重写北欧神话,他们知道我感兴趣。我7岁的时候,母亲给我一本德语版本的神话故事书,那个时候为了躲避纳粹轰炸,就躲在乡下看那本神话故事书。我也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促使我去创造神话,为什么我们需要神话。在北京的时候,看周围这个现代化城市,你觉得不会有神话了,可是打开电视,依然在播着你们的神话故事——虽然我看不懂。所以大家都还要神话。
  东方早报:《占有》里阿什除了是诗人,还具有科学精神,对自然和达尔文主义充满热情。在《天使与昆虫》中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你不谈政治,反而会大段描写科学,这是为什么?
  拜厄特:在欧洲历史上,我们最初用基督教教义来解释自然世界,自从达尔文之后,我们开始用进化论和科学来解释自然界和人性,这种解释与宗教解释是冲突的。这种冲突持续至今,你去看美国大选,共和党人依然在捍卫宗教原教旨主义。在这场宗教与科学的冲突中,很难说科学真的赢了。
  我是个达尔文主义者,在我看来是他发现了人性和自然规律,而且我个人很喜欢和科学家交流。因为我是个科学主义者,所以在我的这些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科学元素,我会在文学作品中讨论科学问题,却不会去讨论政治问题,这是我跟多丽丝·莱辛最大的区别。这次我来中国,也从来不谈政治,这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虽然我是个作家。
  东方早报:阿什在这里是否可以看作是维多利亚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呢?
  拜厄特:就是这样的。在维多利亚时代,很多知识分子开始转向科学主义,比如乔治·艾略特,她最早是位虔诚基督徒,后来转向了科学。在这个方面看,小说里的阿什经历了和乔治·艾略特相似的精神旅程。
  
《占有》从维科开始,让英国人不高兴
  东方早报:《占有》从结构上看由两部分组成,其实有一定的历史循环论的隐喻,这是否也是受到了你喜欢的哲学家维科及其《新科学》的影响呢?在《占有》的开头,罗兰就是无意翻阅《新科学》找到了阿什秘密的线索,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拜厄特:这个问题我始终很困惑,你真的让我好好回答的话,我真得要思考上两个礼拜。回到我当年写《占有》的年代,那个时候我满脑子思考的都是弗洛伊德和超现实主义,在想着1918年的时候人们在想什么。当年为什么我把维科《新科学》放在小说开头,把这本书当成整个故事的“小兔子”,我真的记不清了,可能就是这样用了,没有太多含义,结果误打误撞被认为是整部小说结构的关键点。其实英国人对我这么做很不高兴,因为小说从意大利人的一本书开始;可是意大利读者就很得意。
  东方早报:你的很多部小说都跟维多利亚时代有关,有评论家也喜欢把你的作品说成是“新维多利亚小说”,你怎么看这样的标签?
  拜厄特:我就是一个当代小说家,只是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写作风格在写作。我很注重形式,如果让我写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小说,我会觉得很无聊。有位学者认为我是一位后现代小说家,但我跟其他后现代小说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写作上,我是一个解构主义者,但我解构小说然后再重组。
  东方早报:在《占有》里有那么多诗歌,而且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你如何捕捉这些诗歌的特质?
  拜厄特:我小时候,所有的诗都要求背出来,考试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默写和背诵诗歌。那么多小时候背过的英国诗歌都装在了我的脑袋里,我的大脑神经元可以说就是由诗组成的。不过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在英国,现在的老师居然认为让学生背诵尤其是背诗歌是很残忍的事,在他们看来背诵是没必要的,因为上网查了就知道了,考试居然可以拿着课本开卷考,这让我无法理解。结果是什么呢?现在的孩子脑子里装满了Facebook里的东西,没有诗歌,这对他们而言是很大的损失。现在的英国教育部长认为,应该让孩子重新背诗,但最大的阻力反而来自教师,他们还是认为没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4 02: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