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次撒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次撒娇
——从诗歌到摄影的默默
世宾
默默首先是个诗人,在20岁前,就显露出极大的诗歌才华。在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诗歌潮流中,便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后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他的理想遭受了挫折,心灰意冷地下海经商去了。知识分子踏上商海,那肯定是他们在现实中不得志的一种退却,就像魏晋时期的仕子躲到山林里去喝酒弹琴一样。经商期间,他用了一点小小的智慧,卖了一点点创意,便盘活了许多楼盘,不小心发了一大笔财,很快就实现了“要自由,就首先必须独立”的梦想。21世纪一开始,他重回诗坛,就恢复了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撒娇》诗刊,挚起了“撒娇”的大旗。
何谓撒娇呢?“撒娇”宣言有几句话可以让我们理解撒娇的意思,以及它的价值立场和策略。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常常看不惯。看不惯就愤怒,愤怒得死去活来就碰壁。头破血流,想想别的办法。光愤怒不行,想超脱又舍不得世界,我们就撒娇。”
“撒娇,一种温柔而决绝的反抗,一种亲密而残忍的纠缠,一种执着而绝望的企图,一种无奈而深情的依恋。”
“撒娇,一种对生活和时代的重压进行抵抗的努力,一种对情绪与语言的暴力进行消解的努力,一种对命运与人性进行裸露的努力。”
默默显然已意识到这个时代的资本以及社会生活对个体生命的伤害,他看到了无法摆脱的黑暗存在于世界之中。对于活着的心灵,面对这样的世界,愤怒就必然产生了——“愤怒出诗人”——诗人也产生了。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有愤怒已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了,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来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撒娇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的防卫机制和自我拯救机制。愤怒产生于天真、真诚的心灵,它依然相信世界还存在着救治的可能,这种心灵应该保存在前现代里面,即在尼采宣告“上帝已死”之前。当唯一的真理不再照应我们的世界,黑暗不再有任何力量能够彻底驱逐时,我们就只能与黑暗相伴。这时,我们不能像上帝一样愤怒了,我们只能为活着保留一条呼吸的缝隙——撒娇。
默默用反抗、纠缠、依恋来描述他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不满意是他的态度,批判是他的立场;而撒娇,就是他对这个让人失望但又无法割舍的世界的一种姿态、一种关系。作为撒娇诗派的旗手和代表诗人,默默不愿意用一些所谓后现代主义诗人的自我解构的方式来解构世界,并最终自我解构,他既对世界保持着批判的能力和立场,但也保持着对个人的良知、体验力的理解和尊重。这就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丰满的感受力和不妥协的批判力。
丰满的感受力和不妥协的批判力悲剧化处理就是愤怒,喜剧化处理就是戏谑就是撒娇。戏谑是撒娇的关键词,戏谑既是撒娇的方法,也是它要达到的效果。默默的抽象摄影就是对他的撒娇诗歌的延伸。我们记得默默说“撒娇,一种对情绪与语言的暴力进行消解的努力”。也许默默意识到那些由主流意识形态构筑的话语,以及在视觉艺术里被官方和市场认定的流行艺术正在吞噬和磨灭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力,使世界和我们变得双重的贫乏,因此,他通过艺术来努力恢复我们的感受力。
苏珊·桑塔格在1964年发表了《反对阐释》一文,她指出:“所有的艺术被置于一个意义的‘阴影世界’之中,这使它和我们变得贫困。它将艺术变成了一种被使用的、可置于智力范畴框架中的物品。”桑塔格“意义阴影”的观点无疑印证了默默消解语言暴力的努力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在默默的视觉艺术里,我们只能看到一片流动着、变化着的光斑,那些模糊的形影可能来自初次进入镜头的景物或人体,但通过多次的处理——它可能来自技术对相机的处理,或者后期的电脑制作——已逐渐模糊。与那些纪实摄影和具象摄影不同,默默并不在意进入镜头的是什么东西,他只需要光,甚至有时候也可以不用,感光只是为了在胶片或者插卡上留下印迹、数码。在这个过程中,所谓创作主体的理性判断、情感都是不在场的,摄影的结果只交给偶然性。但默默说,“每次举起照相机的时候,我所思考的绝不是镜头大小、器材优劣、焦距远近、曝光强弱等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技术名词,我所思考的其实与所有自觉的艺术家一样,既简单而又艰巨:怎样找到一种与时代相对应的全新形式,及与人类所积淀的精神内容相呼应的开创性表现成果。”他说,“我用灵魂对焦”。我认为,他的“对焦”行为在拍摄过程是交给自然和瞬间的身体的各种偶然性;而后期的制作和对某一种图片的选择,我相信那是精神活动的结果,那是再一次“对焦”。这种选择来自于视觉经验而不是价值判断,是来自“灵魂”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生命力、意志力、体验力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爆发的结果,而不是被知识、意识形态或某种审时度势的选择。这就使他的视觉作品避免陷入“意义的陷阱”。刺眼的光、若是若非的影、扩散的斑纹仿佛要凝聚某种情绪或者意义,但很快又逃离,只留下一个可以由观看者不断追问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一个视觉的漩涡,画面的边界并不是它的真正边界,它可以不断延伸,不规则的、扭曲的光斑、影像在画面中扩散、排列、消失,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眼花缭乱的视觉幻象。
意义的突围无疑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视觉领域对“意义”的霸权,它使寻找“意义”的眼睛陷入了无所依着的恐慌。对于习惯了传统摄影的人来说,默默的影像无疑产生了“震惊”的效果。给作品命名,这时候,诗人的重要性再一次发挥出来。《从肉体的春天出发抵达灵魂的天堂》、《一个你就是我全部的幸福》、《蚂蚁的笑声是乌托邦的国歌》、《全世界人民在孔子的召唤下合影》等等,这就是默默给那些抽象视觉作品起的名字。如果那些制造幻觉的作品是对“意义”习惯的一次撒娇,那么,这一次正儿八经的命名就是再次撒娇,他把我们从一个恍恍惚惚的世界按到一张明确的椅子上。这是一次反讽的行动,也是一次肯定的行动,它宣示着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秩序、权威、现有的存在物的不信任但又保持着对“灵魂”可以触摸有着个体、自然的精神、品质的确信。这是一次建立在确信基础上的戏谑,也是建立在戏谑基础上的一次肯定的努力。这些强大的命名行为与幻觉般的视觉作品构成了一次不折不扣的撒娇,这些作品强烈地对应着“撒娇”诗派的历史。19855月,《撒娇》创刊号在默默家里编辑,编辑者们在刊物里编入了由默默口述的一封虚构的邓丽君来信。以生命相托的诗歌写作与玩笑般态度构成了强烈的戏谑效果,这就是撒娇。
无论写诗,办刊物,摄影,这一切在默默这里,它们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它是资本、专制、奴役无处不在的时代,对黑暗的抵抗的武器,一种不妥协的态度,也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19 19:48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20 09:1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4 11:43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写诗,办刊物,摄影,这一切在默默这里,它们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它是资本、专制、奴役无处不在的时代,对黑暗的抵抗的武器,一种不妥协的态度,也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00: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