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峰 于 2017-8-8 17:02 编辑
微诗写作体会
朱峰
此番加入流派微诗写作的行列,我曾试着拿几首旧作来改装发现有些只要五行也就够了,而当初并没有为那些多余的词句感到羞愧。这对我的写作来说确实是一次有益的反思。也许现代诗的写作者们在做了各种尝试之后到了回归简单,回到诗歌最基本元素的时候了。说诗贵短,大概惟有史诗可以例外。最少的词语本来就应当是诗歌写作者的原则,敬畏语言学习用三行五行把想要表达的尽量准确地用一首微诗呈现出来。
不可否认,人们正在失去耐心,我们的写作也需要来适应,但这不是妥协,而且我并不觉得快节奏的生活是催生微诗的主因。无论世界怎样地在发展,有些东西我们仍然要用一生去体悟,一个好的作品对应的依然是作者一生的经验。短诗一直是存在的,有些还没有发生,又都已经发生,不管还要经谁的手,一首诗可读的原本也就那么几行。
当五行微诗呈现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或屏幕上的时候,我会很自然地想到一幅书法作品,所以会从书法的章法想到微诗文字排列的问题,考虑天地甚至留白,署名和日期必不可少。尽管微诗没有限制字数,但五行长句的大面积布局总给我偏离微诗初衷的印象。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在一个标准的小尺幅里进行微诗的写作,每一行我力求不超过16个字。至于写几行则取决于所要表达的信息,三行能装满绝不要四行,五行暂时装不下也不能勉强。简单地说,就是不多一行也不少一行,不多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至于要不要两个甚至三个小节则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微诗应该是对生活的精准取样并在灵感驱使下的精确加工,它只提供一个微小的细部让读者获得一种特殊的观测效果。它已经帮你调好了焦距,可以呈现一整片森林,也可以表现一片树叶细致的纹理和质感带给你期盼已久亦或不期而遇的欣喜和意外。从而也对每一个作者再次提问:我们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是我要表达还是要我表达,那些或许永远也无法表达又不愿放弃的似有形又无形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微诗不需要过度地夸张和渲染就能轻松地把读者托到高过浪尖一米的地方观看海的景观。不是云端所以你听得见风声和呜咽;不是在大浪中所以你没有恐惧和不安。也许你只能看见那浪花一朵,其中的一滴水可能会对你说话,你也不用去管它曾经是雨滴还是泪花。
微诗步履轻盈,方便诗人及时地隐退。当你暂时望向别处沉思一秒,诗人已经离开。因为他是信使,原本就该离开。那些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标签贴在诗句上的所谓诗人们在五行之内虽然不是无计可施,难度肯定是大大地增加了。
我甚至有了幻想,看见微诗奇妙地发生,善解人意并且会在阅读时跳跃。在你有耐心的时候,她就是画面中缓慢移动的身影还会在你会意的地方稍稍停留让你看清它的表情片刻;当你感动的时候,她会和你的视线重叠,在模糊中进入一段往事或未来又很快回来;当你突然被刺伤,她又会马上躲开以减轻或缩短你的疼痛……
是的,我愛上了微诗,并和她一起踏上了一段新鲜而满怀希望的旅程。七步之内,曾经救了一个诗人的命,五行之间,我想要留住心中的世界。
今天就是那么一天
此刻,你又在我长久的期待中
几乎把我从世界抽离
只剩下一个手指在滴答里蹦跳
黑暗的一角,活字在燃烧
2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