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采凤
无产者之外在,从外观分辨一个群体,一类人,或几类人,方法很落后。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指人类精神,自由气质由内而外,扩散至人群。
物品的道理亦然,被人所用,拥戴怎样的主人:懂的珍惜自然年经恒久,而不会轻言放弃,自少了被弃之痛。
一件袍服崭新,新代表贵族、艳丽;久了,旧了扔进旧物堆,物质减损;从此看出无产者境遇在时间的流逝、无情。
运用敝帚自珍、积善之家留有余荫,自会积小流成江海;从外在饱满,从心胸容纳,从岁月珍藏;知足者常乐。
无产者本无悲剧,暂时的无不代表将来,只一颗仁者之心常怀,时光自然会给尽关怀、体贴、回馈,天道也。
无产者之精神,精神不分有产和无产,有产者纵然骄奢淫逸,很快会被时间打湿心情快乐的乐章。
精神是人类共有财产,不是人群中特有标志。
无产者之精神,不想谈这个话题,悲情、命运多阻,是因和果互为运转的状态,和自然呈现,四体不勤怎享果实。
精神在人类的体现以突破自我、实现价值为准线,多表现在哲学“形而下”范畴;至于天生的替人类思考者,多忍受苦难。
追求快乐、欣喜、愉悦是所有人的终极命运追求目的(地)。
只有把自己交给星辰、美景、劳动的畅快,人生自会领略到个人巅峰、诗意、爱心、成长。
无产者之灵魂,灵魂是乐章,没有物质羁绊的心灵享受鸟语、风声、花香;这样极致的简陋在古代一度成为流行、风尚。
愈依赖物质才得以延续生命的现代,不能说不是一种退化:坚硬襁褓、人造室温阻隔了交流自然的通道。
人们不得不到野外去才能重新唤回那一份即将逝去的感动,执自然之手,同自然老去,多浪漫而艰辛旅途。
灵魂是什么,不断叠加的现代文明替人类分担太多,导致人们和日光、星辰、四季风、云彩相互邂逅得少了。
灵魂若继续迷恋“有”“、产”,而不将精力转身瑰丽大自然,学会慷慨奉献:“有”和“无”瞬间互换,不论精神、物质。
若没有愉悦衬托,纵然再多财富将失去意义;若没有感恩,徒留肉体自然的累赘;循环、交流、共享是未来、正道。
无产者之未来,同样适合于“有产者之未来”,人的生物属性在大自然眼中沧海一沫。
人眼中的未来,假话;思念、思考、话没落音之前,既是未来,也是过去;正在、当下才堪表一切。
人无恒产,人有恒念;纵天地沧桑,万物自强不息,君子强壮,信心饱满,如日月、江河、澎湃。
把握当下,留住感动,便和时光有了从容的交流。
当下是无产者最好翻身机遇,赐人玫瑰,必得花香投怀;玫瑰最懂,从不会给怀抱者刻上人名、冷语。
什么样的思维定会在群体中投以什么样的波澜;回报是两情相许,回声是善念、善良在群山往复、穿梭、无尽。
采凤(2017-8-31 1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