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群言堂笔 于 2017-9-6 08:24 编辑
大唐李白气象
文/群言堂笔
大唐盛世,可谓人杰地灵歌舞升平;同时大唐盛世,也造救了一个伟大而浪漫的诗人。
他不畏权贵,也可谓一朝为诗,半个盛唐;他也可抛却富贵,一生偏访名山游;他还可以一掷千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他不是别人,正是肆意飞扬诗仙李白;龚自珍曾评价为:“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意思就是说,儒、仙、侠,这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尽管追求各自不同,但在李白身上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其实他也是一名剑客,剑高却高不过胆;也可以说他是仙,是仙却胜不过酒;他更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然而一生也多灾多难,甚至坐大牢,最后客死异乡。
说李白是为酒而酒,这有点不可靠,谁见过喝酒头脑还这么清醒,能写出才高八斗奇妙的诗篇?就从他清醒这一点,我认为他是心头有那么一股闷气,而不说不快也,无不是见酒打通下血脉,而使他能灵光一现。
所以他要寻名山,走大唐,每到一处,酒杯一端就诗歌百篇,并不是像传说的这么神,实乃因长途跋涉终在某个节点得一宽余,何不开怀畅饮一乐呢?也因为有一地的实感,借着酒劲,难免要滔滔不绝。
李白原先本身地位并不低,应唐玄宗证诏即为推举为翰林,既为唐玄宗私人专享的供奉,专门制作宴乐供妃子消遗而已;但是他感到并不满意,特别是宫里还有一个杨贵妃,华容月貌,渐渐也烦了,加上又有人馋言,三年之后也不得不辞官,愤愤然而去,终还是虽有远大抱负却不得志。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许有人要问,酒成了李白的标志,他为什么酗酒如命呢?现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心中的抱负与理想还是在社会的现实面前付之东流,只能见酒见诗来消除自己的不平,同时也向社会证明,自已还是有才华有天赋的,恐高山都不及。
正因为如此,酒才成了李白的最爱,他手可以自嘲“百年三万六千曰,一日须倾三百杯”,这种把生命看得如此之淡,无不是酒能壮胆,而又能在梦中能得道成仙!
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李十二和谪仙人,是和他人生寻寻觅觅无不相关连;不得不说,他少年就能通诗书观百家,二十岁前后就漫游了蜀中以娥眉山;自呆在宫中三年,之后一生都在漂泊浪迹天涯,因心诚则灵,他对山水的感悟,无不是天下绝唱。
你见过“云杯吐度诺,五岳倒为轻”的奇思妙想吗?你见过“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天下奇闻吗?更或者他也有自知自明“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他不仅把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高峰,更和杜甫结成知已,让浪漫与写实珠联壁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然,李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的亲民与实地探访是离不开的,他也极注重朋友情意,这也给他留下了一世美名,但也有些消极的思想:酒并不是万能的,可能在那刻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但最终还是——见酒浇愁愁更愁!
从李白一生的经历,我们也看到大唐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叫物极必反;还是用李白的诗做结尾最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