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卫社散文诗《长安 丝路 远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2: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田卫社 于 2017-9-8 23:21 编辑

田卫社散文诗《长安   丝路   远方》
文/田卫社

长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的驼铃声萦绕了两千多年,商贾云云,人声鼎沸
叹而再叹,丝绸路上,不仅仅是驼铃、丝绸、茶叶、瓷器、葡萄美酒和别离
瑰丽的梦,写尽繁华,一个空前的起点,随着一行驼队,从长安出发
实践一个远行的观念,影响深远的思想,流畅着一条创造财富、分享和平的丝绸之路
触摸丝路的沧桑,一种使命的信念已嵌入中华文化传统,永远在历史深处回荡
丝路精神和情怀,将物种的迁移、文化的交融、思想的激荡,涵养出“长安气质,华夏文明”

用一根精神的魂,用一根文化的魂,穿越丝路,寻梦西域,丝绸之路延长了中国的目光
从西安向西,从“驼铃古道”到“丝路高铁”,丝路再添新动力,朝发夕至成为了现实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携手“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版图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中,将被世界瞩目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华夏文明之源”的长安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再度悠扬中国梦的新亮点中,诗和远方将不再遥远


国际诗歌艺术节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9-7 13:01 | 只看该作者
用一根精神的魂,用一根文化的魂,穿越丝路,寻梦西域,丝绸之路延长了中国的目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9-7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有血有肉,有哲有禅,有滋有味。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9-7 15:47 | 只看该作者
诗梦长安,远方不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7 15: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9-7 15:47 | 只看该作者
用一根精神的魂,用一根文化的魂,穿越丝路,寻梦西域,丝绸之路延长了中国的目光
从西安向西,从“驼铃古道”到“丝路高铁”,丝路再添新动力,朝发夕至成为了现实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携手“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版图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中,将被世界瞩目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华夏文明之源”的长安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再度悠扬中国梦的新亮点中,诗和远方将不再遥远

问好,秋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9-7 15:5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新作,问候下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9-7 15:51 | 只看该作者
长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的驼铃声萦绕了两千多年,商贾云云,人声鼎沸
叹而再叹,丝绸路上,不仅仅是驼铃、丝绸、茶叶、瓷器、葡萄美酒和别离
瑰丽的梦,写尽繁华,一个空前的起点,随着一行驼队,从长安出发
实践一个远行的观念,影响深远的思想,流畅着一条创造财富、分享和平的丝绸之路
触摸丝路的沧桑,一种使命的信念已嵌入中华文化传统,永远在历史深处回荡
丝路精神和情怀,将物种的迁移、文化的交融、思想的激荡,涵养出“长安气质,华夏文明”


美丽长安的古都,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9-7 15:52 | 只看该作者
用一根精神的魂,用一根文化的魂,穿越丝路,寻梦西域,丝绸之路延长了中国的目光
从西安向西,从“驼铃古道”到“丝路高铁”,丝路再添新动力,朝发夕至成为了现实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携手“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版图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中,将被世界瞩目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华夏文明之源”的长安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再度悠扬中国梦的新亮点中,诗和远方将不再遥远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9-7 18:02 | 只看该作者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中,将被世界瞩目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华夏文明之源”的长安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站在丝路新亮点,西北看长安,再度悠扬中国梦的新亮点中,诗和远方将不再遥远

当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9 14: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