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网站应该算是伯乐平台,将那些潜质树柴挖掘出来,能否成其参天大树是漫长的锤炼之路。
综观过去几期评委老师们还是偏爱叙事文体。口语化后的诗歌就只能在技巧方向去发展,虽有诗的形式留存,但减失美感。
自八十年代出现了新诗黄金时期后,之后的年月欣赏受众面越来越窄,出现了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的尴尬局面,这不得不说与诗歌的朝向转变上有莫大的关联。诗歌元老没有营造出后续职业诗人生存环境,到近几年都业余诗歌爱好者在静心守土。可以说,不考虑功利的诗歌爱好者成了诗坛唯一的净土。有一部分具有非常才华的人,但缺乏应有的认同途径,为了成功就必要的标新立异,于是一处思想憩园变为了时尚潮流之地,受众关注的并非是其间包含了多少的艺术成分,而是出于一时的新奇。
诗坛的新旧不接正是那些元老们要思考的事业课题,因为他们是尚存的风向标,中国诗坛的萎靡是他们考虑个人多于诗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