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狐峡的传说
 
 
 峡谷口石罅内,卧有一石,其上结满苔藓,状如无头的狐狸,此峡谷由此得名。
 ——题记
 
 狐状石头,由大自然神工鬼斧所雕刻。
 无头,是它的缺陷,却也像维纳斯断臂之憾,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有人说,此石乃一狐妖所变,相传很久以前,她在此兴风作浪,企图依仗自己的法力,以巨石堵住峡口,把红崖河水聚于山寨,形成一片海子,供她沐浴作乐。不想,此事被一云游的喇嘛闻知,为救乡民于难中,喇嘛与狐妖展开搏斗,持剑砍下了她的头颅。
 还有人说,是一对狐妖欲在此造孽,先是雄者被喇嘛斩杀,雌者于悲痛中一头撞向峭壁,为夫君殉情……
 我不想考证传说的真假,在心里,一直对人类的想象力充满敬意。
 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穷乡僻壤,只要被人类的想象力触摸过的地方,总会出现点石成金的奇迹——
 在荒草里长出神话传说。
 在乱石间诞生奇妙的艺术
 
 红崖河
 
 从红崖山中流出的河水,在榛莽丛生、铺满乱石的河滩,显得多么平淡无奇,就连山民放牧的牛羊,也会把它踩在脚下,一边戏弄着浪花,一边清洗着沾满泥土和粪便的脚趾。
 当柔软无力的红崖河进入野狐峡,仿佛血管里注射了兴奋剂,一路奔腾一路高歌,激越的歌声点亮野菊的灯盏,沿岸草坡里放射出多彩的光芒。
 石头越多的地方涛声越响,相互追逐的波浪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激情。
 一旦代表挫折的落差出现,红崖河的表现更加勇敢——
 它毫不畏惧地纵身一跃,在一个高度上,把水的精神招展成一面旗帜,高高举起,奔向新的征途。
 
 采石场遗迹
 
 曾有人在野狐峡开采石头,后被当地政府禁止,现在一侧峭壁留有一处凹陷的缺口。
 ——题记
 
 它像一处伤口,溃烂在峭壁的肌体上,植被绿色的皮肤翻开,裸露出野狐峡惨白的骨头,刺疼我凝视的眼睛。
 尽管,最后一声炮响早已随一朵云飘远,呛人的火药味被风吹散。
 纵然,痉挛的野狐峡发出的阵阵叫喊,也随崩飞的石头滚入河底,沉淀成看不到血迹的往事。
 但是,这笔欠下大自然的血债,那些曾被欲望熏黑了心肠的人,谁能够还清?
 谁能够让被石头埋葬的蝴蝶重新展翅飞翔?
 谁能够让破碎的芬芳还原成一朵美丽的鲜花?
 许多年过去了,任凭岁月牵来用阳光和月辉捻成的丝线,日日夜夜地缝呀缝,也无法缝合野狐峡袒露的忧伤!
 如今,结痂的伤口已成为野狐峡永难消除的痛苦记忆,在无声地控诉着贪婪者的暴行。
 也在提醒今天的人们,再不要重蹈覆辙,用愚昧和无知续写毁坏生态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