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4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网诗评】王征珂评论:解读埙羽诗歌《降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2-9-28 11:23 编辑

王征珂评论:解读埙羽诗歌《降落》

《降落》


作者:埙羽

你嘱咐我,老时降落要缓缓的。羽毛稀疏
风柔柔浮过。不要回首,身后飘飞的羽毛
描夕阳美。我裸身降落,生我养我的尘埃

记得那年执意飞走,门倏地“哐啷”关闭
我又听见:门“吱呀”打开。瞅天高云淡
你自语那地方凤翔鸾鸣?我听后偷偷而回
屋后沉默老杏树,荆杈布裙,你风清月白

谁也不后悔。飞时风过雨过,男人也哭过
想象中泪是星子,隐入睛空,不让你听见
更不让你看见。我飞之后,展羽滑过天际
曾揽月盈怀,她一剎那缺,碎屑散入众树

飞不动也没有告诉你。杏花树,年年地开
落叶,晚春挽留不住。来时也没有告诉谁
风刮过江南,落花是结果。能留的是什么


王征珂解读:
读安徽诗人埙羽先生的诗歌,你不要一目十行,更不要心气浮躁;你要耐着性子,着力向内开掘,开掘得越深,诗意越丰饶。埙羽先生的诗歌,感情深邃而潜隐,意象绵密而跳脱,诗意迷蒙而诡秘。


《降落》一诗,犹如情景喜剧,亦如两人话剧,演绎着关于爱情和家庭、理想和现实、前生和今世、身体和性灵的悲欢苦乐。叙事风格:朦朦胧胧,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隐隐约约。故事地点:百姓家中。出场人物:欢喜冤家。演员造型:男人身插羽翅,女人荆杈布裙。音响设计:“哐啷”的关门声,“吱呀”的开门声。故事情节:两个欢喜冤家,爱打嘴巴官司,却又难舍难分、不离不弃;满脑子幻想的男一号,仿佛刘德华歌中所唱的——“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他想搂楼月亮宝贝,他想把月光的“碎屑散入众树”;甚至当他老了,羽毛已经稀疏,他还想用“身后飘飞的羽毛/描夕阳美”;满眼睛现实的女一号,安于粗衣布服,乐于柴米油盐,她不是金玉其外的贵妇人,也不是锦衣玉食、穿金带玉的娇太太,她只晓得宽容和慈悲、安抚和疼爱;她的官人在凌空高蹈,而她疑窦丛生:“那地方凤翔鸾鸣?”;这里的“凤翔鸾鸣”,语词不是实指,语意具有暗示性,“凤翔鸾鸣”暗寓着喜庆,男欢女爱不在形而上的云霄,而在形而下的人世;而当她的官人老了,飞累了,她会柔肠转动,她会细声叮嘱,说出这场“情景剧”的经典台词:“老时降落要缓缓的”;而她未曾说出的潜台词,我想或许是:官人呵,你降落,你千万莫要跌进万丈悬崖、落入危险的深谷,你应该降落到——老杏树下,尘埃之上,自家屋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27 19:17 | 只看该作者
诗的评比评的诗好,是用心评用心再一次的创作。征珂的这篇诗评被我收入《第十三根肋骨》诗集中,还没征得征珂兄的首肯,再征求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23:52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2-9-27 19:17
诗的评比评的诗好,是用心评用心再一次的创作。征珂的这篇诗评被我收入《第十三根肋骨》诗集中,还没征得征 ...

完全可以啊!感谢兄长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8 08:4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降落》感觉是不一样了,这就是诗评的微妙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2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埙羽先生的诗歌,感情深邃而潜隐,意象绵密而跳脱,诗意迷蒙而诡秘
悦读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28 11:24 | 只看该作者
佳作  佳评   欣赏  问候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19:27 | 只看该作者
念旗 发表于 2012-9-28 08:47
再读《降落》感觉是不一样了,这就是诗评的微妙之处。

埙羽兄的诗歌,风格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19:28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9-28 11:03
埙羽先生的诗歌,感情深邃而潜隐,意象绵密而跳脱,诗意迷蒙而诡秘
悦读好诗好评

谢谢西沈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2 00:14 | 只看该作者
难得写诗评,欢迎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4 16:16 | 只看该作者
此评意向收入即将的电子刊物 可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4-7 16: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