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思想超越了祭奠活动意义的本身 ——读罗广才的诗歌《为父亲烧纸》
秦时月
把一件很平常的祭奠活动写出深情来的诗歌我看过不少,但把如此庄重的祭奠活动写得这样的旷达、隐忍和本真的诗我见的还不多。我认为,其诗歌思想已远远超出了祭奠活动意义的本身,这是我读罗广才《烧纸》诗的深切感受。 诗歌中的诗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祭奠者。在祭奠活动当中,诗人由此生发出缅怀、追忆和感伤之情在所难免。但不同的是,诗人是既在祭奠活动当中,又像是超然事外。通过祭奠活动的过程,和跟女儿的对话,把一件很平常的祭奠活动写出了如此的深意和诗意,这就难能可贵了。“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诗意多重。诗人年幼的时候,会和普天下所有的孩童一样,总是习惯于跟着父亲走,跟着父亲走就是对的,这种感觉既是真实的,也是懵懂的,还是顺从的,不跟父亲走,我们还能跟谁走呢?所以也就有了如此真切、感伤和怀念的诗句。诗人的父亲和中国所有的父亲一样,最终的归宿都在那一抔黄土间,这既是诗人父亲的归宿,也是所有人包括诗人自己最终的归宿,所以诗人必然会跟着父亲走。 “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黄黄的纸钱/父亲在笑/以火焰的方式/父亲一生节俭/我焚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诗人也是人,也会做着许多人都在做的事情,为在阴间的父亲烧着纸钱,诗人既是传统的,也是真实的,还是自私的,也会像所有人一样,在给父亲烧纸时,划上一个圆圈,为的是让逝去的父亲能够完整地收到儿子在阳间给他烧的纸钱而不会被他人收走,这既是传统,也是风俗。诗人在纸钱燃烧的过程当中,透过火焰,依稀看到天堂的父亲在望着他笑,由此诗人想到了父亲一生的节俭,所以诗人会把纸钱烧得片甲不留,这既是血统和父亲节俭品质的遗传和影响,也是祭奠活动本身的要求。诗中“四个这是”的诗句更是诗人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至于“或明或暗的人生”则透示出了人性的真实。 该诗最能调动读者情绪和打动读者的是诗人那段与少不更事的女儿的对话,当他告诉年幼的女儿他是在为她逝去的爷爷烧纸时,女儿不知烧纸是为什么干什么,由此想到做游戏也就更加符合孩子的思维了,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游戏呢!黄雀小口的天真与童稚,给本来就十分庄重的祭奠活动添加了些许的暖色,而当孩子终于明白了烧纸是为什么时,也就自然会说出“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就烧烧纸/和您说说话”这样童言无忌的话来,这就使生命的意义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不能不使我们对生命起源和终结的过程来一次重新的审视和认真的考量。诗写至此,也就有了诗之开头和结尾诗人两次反复写到“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这样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诗句来。
作者简介:本名张友琴,笔名秦时月,男,1962年10月出生,现居武汉,武汉作协会员。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各类报刊,收入各种选本,偶有作品获奖。出版专著(合著)《给您一把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