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写神,见微抒情
作者:叶延滨
散文诗的创作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悠久雄厚的传统。通过阅读黄刚的散文诗,至少可以让写诗者从中感受到散文诗与诗的不同,以及散文诗这一文学范式独特的魅力。
黄刚的长篇散文诗《山高谁为峰》无论是其政治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与它所获得的各种奖励、荣誉可以充分说明。《山高谁为峰》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这主要在于黄刚选择了孙中山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主题,并且以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将其成功驾驭。一般的历史传记是从头到尾的叙述,黄刚的这一长篇散文诗则立足于孙中山这一众人熟知的历史人物,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将重点、精华重新发掘,给予放大并细致地展示。在深入历史的不断剖析中,使一些曾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得以重新唤醒、张扬和凸显。让熟悉而又些陌生的历史人物变得清晰,重新回到读者之中,因而,这是很成功的。当然,这部作品最后一章抒写中山现代建设风貌的部分略显散淡。
系统阅读黄刚的散文诗著作《阳光不锈》与《山高谁为峰》,整体来看,他的散文诗创作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以象写神,其二是见微抒情,其三是呈现出多画面的剪辑特点。
以象写神的大写意。黄刚的散文诗精选集《阳光不锈》中的《父亲河》,将黄河以象写神,写出了豪放不羁、恣肆汪洋的气势与感觉。在这类大题材中,散文诗体裁更能凸显大气。而诗歌本身固有的创作规范,则使这类题材受到拘束。黄刚以心中的激情冲破了诗歌的拘束,让散文诗突破了诗歌赋体的不足,其作用得以更加自由的发挥。黄刚常以散文诗承载宏大的题材和印象,内心有很多贯穿古今的情愫,散文诗特有的形式支撑起了他汪洋般的激情,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大写意。
见微抒情的小特写。在宏大的写神写意中,黄刚的作品也不乏小特写。如《老船》里细致的描写,引入了绘画的写实与工笔手法,像苏绣、湘绣一样牵引出作者一丝一缕的细腻情感,以特写放大了事物的局部,形成了对诗歌的补充。以老船写世事的变迁,写他对生活的感受,这都在见微抒情中透射出诗人的思想和精神。
多面剪辑的魅力。在黄刚的作品中,还能见到如电影剪辑一般的多组画面组合。如他的散文诗组章《美人殇》,由《无字碑》、《马嵬坡》、《美人花》拼接成一幅幅精致的美人画,展现出不同的女性美。这是散文诗文体的长处,可以多种笔法充分展现其魅力。一般认为,散文诗样式短小,大了就变成散文了。但黄刚借鉴多面剪辑的电影手法,在一幅幅画面的巧妙衔接中,串连起自己的情感、思考、哲思,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与思想容量。
黄刚的散文诗给我们的启示是,散文诗确有与诗不同的发挥其作用的领地,其创作内涵的丰富性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映射出散文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