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苍凉 于 2017-10-22 14:16 编辑
诗友海之心经常发来新作,时间长了发现他喜欢用“一”字。起初没甚注意,只是感觉“一”字多了,想提醒他,但又觉得不失为一种乐趣或个性,未来及说起。奇怪的是,他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一鼓作气,气势不竭,力度不衰,很有制造“一字系列专列”的倾向,这又加深了我的印象,再细读,其中不乏佳作。如这首《等风来》:
一个盲者
在等待光明
一个聋者
在等待声音回归耳朵
一个哑巴
在等待放开喉咙歌唱
一团黑云
在等待吹散
一场苦雨
在等待吹走
一片沙漠
在等待驼铃响起
最后,大海的波浪
在等待熨平
一首只有十四行的小诗连用六个一字,不赘不繁,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这首诗不是技术,是技术的副产品,一条路的多重呈现形式吧,不是给我们走,是给我们提供”(非可点评)。这次终于激起我的好奇心,找百度一搜,好家伙还真有历史渊源也。清人陈沆的一字诗最有名:“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短短四句诗中,连用十个数字“一”字,十分恰当,十分精妙。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动作,有画面,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老子的《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一”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用于诗中错落有致,含义不俗。
闲趣
文/海之心
秋天到了
一片叶子
就可以回归大地的怀抱
一个人适合读书写作
沿河漫步
又或者公园闲坐
一匹马可以轻骑
可以私奔
也可以流浪
世界太安静
我要尖叫一声
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一种婉约,一种破喉而出的寂寥,一首可想象也可抒发的小诗带给读者瞬间一闪的阳光。每个诗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天地间的一个“一”。从“一”开始,却可抵达无限;在无限的寥廓中,回归独一。此其妙一。
一字诗之“一”字许多是一句诗之首位字,也有一句中连续出现使用的情况,还有并不一定都用在首字位置的。清人易顺鼎在《天童山中月夜独坐》一诗中,前后相连的四句诗的相同位置使用了同一个数词“一”,全诗共使用了四个“一”字: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通过“无”、“唯(有)”两相对比,突出“一”,突出寂静。唐伯虎写有一首题为《登山》一字诗,全诗共有五个“一”字。这首诗前两句通俗如大白话,但后两句却意境鲜明,使全诗为之骤然生色。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一”字笔画最少,可前可后,可对比,可参差,可强调,可抵达,一个位置移动也能幻化出独有效果。“一”字虽简,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此其妙二。
现代诗歌走向的个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诗歌是个人对外界的感受,更倾向于自我。诗歌偏重对于失意人生作一种同情之慰藉,让人能超越生活,两者互相协调。《中国诗词大会》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十六岁的高中生武亦姝,而是患重病的农民白茹云。那么,在现时代,“一”字诗的出现或增加,是不是在形上趋同趋势的具化现象?
2017.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