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词: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谈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光的脚步声
——蔡旭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谈感

陈 词


我偏爱蔡旭的散文诗,读过一章,诗集轻轻合上,放于膝盖,偏爱猜想他写诗的样子,笔一提写了,笔一放完了,刚好太阳爬上窗框,把他照成一个小金人。他在我的想像中写诗就像画画,速写素描白描勾线一类的画法,他的诗风有脚步带起的尘埃,有居度日子的烟火,有阳光清香的脚步声。不信,我立马把放于膝盖上的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随手翻开一页,噢,是一首不长的诗,叫《不钓鱼》,恕不全录,仅摘末尾一段吧。
“……实在无聊,宁可坐着发呆,等吃农家饭。
就是不喜欢钓鱼。
不喜欢让自己的快乐,以别人的痛苦,
为代价。2014年1月”
比唠家长更淡水,比争理表更欠硬,却道出一颗诗人的静、净、镜之心,我甚至想说,写诗先会这个,把心擦掉最后一层灰,让太阳在上面打滑,让物的神的污染源自杀,然后来此取走露珠渴饮。我就这样想的,也是这样粉的。这本散文诗集我读了三遍,事已过三,顿然使我看到天的蓝,吸到空气的甜,嗅到城乡的花,听到阳光的脚步声……谢谢这位永远不退休的散文诗人,领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鸡无疑很安全,老鹰则老玩童般把云彩涂抹在羽毛上,左眼拧上个太阳,右眼拧上个月亮,星星是他随手一抓一把赠人的散文诗点心。好吃吗,好吃。好吃,就多吃一点,几乎我就守在他散文诗的火炉旁,以这些星滋养我的夜深深,我真想吃出一颗静、净、镜之心,好让我的脚步声也能踏出好一点的动静,坐在生活的一角,用力拾捡真善美的边角料,消解无聊,用这个,比药灵。


蔡旭心有静净镜,双腿就分外有力,双眼就分外有光,神收着广大的眼大露神者的人间烟火。眼所见,手所触,心所遇,魂所动,在他皆可以随手捏成散文诗之星。多产不怨他的双手双脚双眼,怨就怨他的多思,带着温度的大爱,看他随手拧亮的星,可不是一个颜色,是七彩之星,白天照样灿烂,他的每一颗星,依样闪着他诗星的质感,那就是,淡到尽处便是浓,看似平常响惊雷,紧扣生活的一如既往一针见血。他熟悉的是我们大众皆耳熟能详,却人人笔下无,心中有的,经他手一诗酿,灵魂增了度数,心血有了漫堤。这不尽然令我又随手翻开一页,《寻访老同学》——
“那年中秋,把我放在一座别人的城市。
提着两盒月饼,去寻访几十年前的同学。
老练的出租车,找不到那个冷僻的地址。
陌生的城市,似要藏起那个曾经熟悉的人。
月已初升,照出我的神情,比一路红灯还要急。
沿路查询,搅得我的思绪,比错乱的门牌还要乱。

车子终于准确地停下, 我的心箭一样飞出。
带着几十年的往事,和这一刻的焦躁,按响门铃。
只把那两盒月饼,留在出租车上。2013年9月”
初看,蔡旭一顿婆婆妈妈,让人即使不感到中秋有什么特别烦,也不感到多么期待,也就是一场心常态,但抹尾一句,有心的读者,眼窝的大眼泪疙瘩不速凝成大雪球算管控厉害的。中秋是什么,陌生的城市是什么,出租找不到地方是什么,都是茫茫的茫,几十年前的同学,是茫茫中的星,谁是他们,他们发生过什么,异性同性,几十年的中秋都是怎样、以什么方式寻找的,把想象轻轻抽上一鞭,多好的马就能跑出多大的草原。灵在诗的静净镜,仅用“只把那两盒月饼,留在出租车上”,就把火山试喷了一下。
蔡旭情怀之热烈足够爆棚,他的语言风暴足够吹响潮头螺号,但他偏偏过于珍惜他那一提笔一放笔,他那一个字掰两半花的惜散文诗如金,他那全凭小夜曲把带污点的生活浅唱低吟。然而诗人触碰到他的童年他的家乡他又怎样提笔怎样速写,一颗诗心从哪条路找回魂梦牵绕的故园?

《喜欢所有的方言》
如果说我懂六种语言,肯定许多人不信。只有我信。
我没有说错,可能你领会错了。我说的是六种,不是六国。
最早懂的是“俚语”。我在粤西电白师范校园哇哇落地时,听到的声音。
据说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在南北朝就讲这种话。现在属闽南语一个分支,跟雷州话、海南话近似。
旁边围绕着一些声音:有白话,广府的官话;有客家,一种会听不会说的歌吟。
读到中学,普通话才开始流行。
大学里学会了上海话,捎带听到了江浙的软语。
工作在桂北,同湖南与云贵川话成了邻居。
后来长期生活在海南,与家乡话有同有异。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如同喜欢所有的人,所有的山水。
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说起各地方言也是半咸半淡,半桶水。
但别人说方言时,往往能把我带进去。
坐在海口公交车上,听到外地人讲我熟悉的方言,甚至会有参与的冲动。
不过只好装聋作哑,潜伏在旁,偷听了别人密电码发布的奥秘。
一次重庆友人来电,讲着讲着我用了同他一样的腔调。
“你怎么会讲我们重庆话?”“哦,我讲的是桂林话而已。”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对外语却几乎不懂。
从中学到大学读了英语,一毕业就还给了老师。
几十年后报高级职称要考英文,过关后仍然是基本不懂。
犹如到欧美旅游,转了一圈,又回到生我养我的祖国。

几十年流落它乡,很少有机会用到家乡的方言。
每次回家,我就大讲特讲,尽情倾吐我的乡音。
无论你用普通话,用广州白话,我一概用俚话对答。
甚至五十周年的同学会,我也用家乡话滔滔不绝地发言。
老同学惊讶地问:外出几十年,为何乡音还会这样“正”?
没有其它理由。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落地时听到的——第一个声音。
2013年9月

我几乎可以背诵此首鬓白音不改的乡之愁,由此延展,蔡旭的诗大多取材平凡的生活,契进生命体验,带着心的温度星的亮度切回散文诗,藏起“我”,像随夜潜进的星,脚不踩空,心接真气。如今散文诗坛,文笔是花样百出的,精神多弯腰扭捏,除了自己还是自己,甚至连自己也给予不吝的丢弃,要像海子关心粮食水果放马劈柴也好呀,甚至有些云雾的散文诗也无云雾认领。此刻的蔡旭像邻居大哥,不动声色地跟你说,来,跟我来,我教你一招,好的散文诗何其称好,一是心要善,二要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外头发生了什么,要发生什么,三是要说人话,人人爱听,人人听懂。然后说,你说的对,我给你点赞,或说,你说的不对,少说为佳吧。我因此才想说,从蔡旭的散文诗里,我听到的不是风凉话,对自己时有淡淡的嘲讽,因为坐在生活一角吗,也没听到冲锋号,因为他所说的,不是官话,是大街小巷人眼角上闪着的、脚板走着的、嘴里哼着的、双手索着的……充满诗意哲思的人话、大实话,且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怀信仰和经验与这些人话大实话无缝对接。
《修鞋的女人》
整一条街,我最熟悉的人就是她了。
一条街的人都在走着。面目模糊,相似的陌生。
而她坐在固定的时间。二十年如一日。
用一双飞针走线的手,为别人修补脚下的生活。

我们已熟悉到不打招呼。
只是我每次路过她的摊边,她都会望我的脚下一眼。
不知是欣赏她双手的坚实可靠?
还是在等待我的用品再次上门?

我的心中只有一种选择。
总是希望,离下次复诊,还有一段——
看不见的距离。
2013年8月
有多细的心能关注到这么细的细节,有多么深入的眼光能这般让脚尖上长出观察的双眼,看到一个修鞋人跟自己的诗歌对话,这首诗土得掉渣,但洋得足以让那位修鞋的女人去打量全世界的脚步,二十年如一日,这位守贫乐鞋的女人,她幸福地看着她修过的鞋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来回散步,诗人非款,所以希望鞋儿慢点破,可否对修鞋女产生“怨”,此诗,燎了谁的眉毛,燎到我心。
人间的烟火是散文诗的洞见,时空是怎样的,我们怎样能以诗的裂变,蔡旭进入前沿并一直坚守,我等,坐在生活一角听惯了蔡旭的“静因之诗”之感召,来吧,追星,借光,快跑。
纵观蔡旭的整部诗集,部分诗章会隐隐刺痛心,能触摸到他人生的步履,连起来通读,会发现一个散文诗跋涉者怎样努力攀上心神相会的群山之巅。细细品味,会感受到他并非坐在生活的一角,而是来自沉积的湖泊狭长的山谷背负着时代和命运的行囊,眼微眯,脸微仰,嘴圆张,一直在探索着历史与现实的光源,探索之光怎样擦亮语言,阳光的脚步声怎样厚重到轻。如此一来,蔡旭的散文诗便有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灵性,一句句闪光的诗星,一边丽天一边烛照人心。
他来自于纸媒总编辑,敏感的捕捉能力,使他的散文诗与新人新事架接如虹。生活没小事,人人待揭谜。做为散文诗人,他不缺独有的解读。
《笑脸中的笑脸》即就为生鲜一例——
一位大领导来到渔民中间。他的笑脸被一圈圈笑脸簇拥着。
摄影机把全部的笑容打成一片。
所有的笑几乎雷同。只有一张笑脸特别。
嘴巴笑得最大,眼睛笑得最小,眼角的鱼尾纹笑得如菊花一样,最怒放。
在一大片的笑脸中,被一眼认出。
他也是一位领导。
比所有的人都大,只比那位大领导小。
2013年10月
当我读到这本诗集的后半部,惊觉,素材基本信手拈来,那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能做到呢?细想想,他的磁器活是太阳牌的,金钢钻则是他越来越谦卑的胸襟及善良的日积月累,开句玩笑,太阳轻到刮了胡子,他轻到脚步消音。细想想,诗集后半部看似信手拈来,但诗者的心即端庄且干净,生活给我生活,我用它突破散文诗,静水流深,潜艇影影。心至而笔至,烟火人间诗聚魂,星星点灯照心灵。
翻看他的《球赛》,细眼人一搭眼便知,此球赛非彼球赛,实则写诗人切身之感。
《球赛》
足球赛是一场大戏,但没有剧本。
有导演,有演员,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就是没有编剧。
谁也不知道剧情如何发展,也不知道故事怎样结局。
或胜,或平,或负,只有三种可能。但谁也无法预定是哪种可能。
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胜还有大胜、险胜,败也有小败、惨败,平也有惜平、憾平。
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因为足球是圆的。
这场戏也没有固定主角。谁都可能不一小心就成了主角。
主角有时是射手,有时是门将,有时却是裁判。
有的上一场破营拔寨的英雄,这一场却成了一无是处的流民。
本想当星光闪烁的男一号,无意中却只能扮演路人甲。
也会有一世之声名毁于一旦。
故事千变万化,剧情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转折随时到来。
就看谁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没有剧本的大戏,才是好戏。
不知情节的故事,才有更多故事。
世上开头就知尾的故事太多了,被安排好结局的大戏太多了。
怪不得,数以万计的人涌到球场观看,数以亿计的人守在电视机前,夜以继日、晨昏颠倒地观看。
看得欣喜若狂,看得啼笑皆非,看得不知今夕是何夕,忘了自己是谁人。

品过此章散文诗,加上以上所择选之散文诗,我只要明白一件事就够了,蔡旭是一位有担当,不把散文诗当散文诗的人,而是把散文诗当内心剖白,当医疗社会人心的点滴,看似平淡多礁岩,看似甜嘴多苦心,我则幻觉他手中握着一把手术刀,遇恶避恶,遇假拆穿,遇丑不伤则逃,遇到好的其所喜欢,他会怎样?他会通透到不知怎样。我读他的散文诗,有最重要的感触,是,看似平常的开场,像人类,然后一步一步一句一句,把黑夜挤到生活一角,然后就有了他,思想情感及逻辑的猛烈渗透,没有一点战争,却霄烟呛眼,等有了刺刀亮红,却是辽阔的诗野收秋,略像谁跟谁打了一场平手。
就此一点,我多说一句,蔡旭像一位跟生活交战过一百回合的战神,没有输赢,况且生活悄然为他备好了一枝金玫瑰。


我非弄文,却给本文的副题标了一个“谈感”二字,说真话,我不敢随意评论蔡旭的散文诗集,空有欣赏的份,却又觉赏中有感,也即用了这谈感。再说说“阳光的脚步声”,我以为这是称赞蔡旭给我们散文诗的跋涉者们所持有的价值和温情启示,我们要找到阳光的散文诗,已听到脚步声响起,当然步调不能单,要集结世界的步骤,节奏要踩在一个点上,那么多好。我们不要一个什么什么神,就要这踏踏的方向,要星光今夜灿烂,要散文诗人围着时空群星丽舞。够美的联想,因为我从这本散文诗集中感觉到蔡旭像围着人间烟火跳摇摆的舞者,他一起头,人山人海,能挤到他身边跟着跳一把真是接了真气,跳累了,他就接过百姓赠他的百事可乐,鼓嗵灌一口,我感觉他,不但视野平视生活,人也找到对头的人。摘星的人总是站得高一点,蔡旭会弯腰会跳舞会六种语言,与百姓打成一片,其实散文诗人不也叫咱百姓吗?我爱阅读蔡旭,更还要爱谁,被生活卡了壳,谁无语?剩下的仅有,跟着蔡旭到民间唱响散文诗嘹亮。
顺着此思路,我对蔡旭散文诗集《坐在生活的一角》留痕深刻之处,在,如此鲜活之散文诗,像露的花儿,因为刚从草地上采摘。花儿为什么这么鲜,问过了,再欣赏蔡旭插花的机巧而结实的手劲,提笔就速写的提,把“我”从头至尾一直摆进花丛的贯穿,蔡氏散文诗焉(烟)能不火?一首好的散文诗,一部好的散文诗集,给人什么,给人的只不过是这个写散文诗的,一次心灵的最美,一次呈现自己所能给予的大格局。人活一次想留一场净静镜的诗季,足够了。对了,还有一点谈感,读这本散文诗集,使我深深感受到一位散文诗人的低调之境,谢谢。


另有《花山之谜》,不单列出来谈感,这本散文诗集不肯在我的膝盖上合拢。
《花山之谜》
古人的欢乐,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这些2000年前的壮族先民,在左江的崖壁上跳跃,歌唱,出猎,搏斗,欢庆丰收或凯旋狂欢……
古人的痛苦,不让我们知道。
我们看不到,那些藏在崖壁后面的灾难、病痛、战乱、贫困、妻离子散与流离失所……
他们只把威武雄壮涂抹在岩壁上,把兴高采烈涂在岩壁上,把战无不胜涂在岩壁上。
把一切该省略的,都屏蔽了。
再古的人心,也是有所选择的。
可是,那些千年不褪的颜料,比血还鲜的土红色,是怎样炼制出来的呢?
肯定不是用血画上去的。
血写的画册,久了就会凝结,就会淡却了。
只有精心秘制的亮色,才能绘制图腾,在岩壁上辉映千年。
不过,这些千古之谜,被岁月尘封了。
古人不说,我们无从知道。
2013年月10月
这首散文诗写得太捧了,整首诗写遥远的图腾,写古人的心思与今人的对撞,或说假想为宜。这首诗让我对蔡旭有了更高的仰视,他冷静的火热,他与心换心的敬畏,他让自己的目光逃离喧嚣而平心静气地破绎距离产生的心问,问得那崖壁想马上变成星星,把知道的都告诉诗人。但最后诗人还是无奈地放弃了,这让他的散文诗有了沉默的呜咽,因秘密产生的神秘由于无解而产生敬仰,崖壁上的壁画是易碎品,因为拿不起来,而被蔡旭移进散文诗得以收藏。
这是写古人的,一点也没离开他饱满的对散文诗精神的扬势,而如今散文诗出现精神低迷,抒情封闭,有时连自己也诗得不尽尽心,自诗的放下笛子,诗空的吹哑了铜号,蔡旭却一直挺直腰板,让眼神从普通的人与事上起飞,神思缈远,回收强劲。历经艰难尚未步进文学正殿的散文诗如何不随着文学边缘化而提速边缘?有多大嗓门,用多大的音量呐喊“不”? 蔡旭对此誓言无声,却含蕴丰沛,阳光大氅披在身,脚步踏踏代鸡鸣。这就是蔡旭,一位永不退休的散文诗人,一位“一如既往地写生活,写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写生活的诗意,尽可能诗性地抒写”的蔡旭,“坐在生活的一角”静净镜境阅读的一道亮丽的散文诗景观。
(2017-9-25)

陈词,本名陈驰, 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广播电视台电视剧编剧、制片人。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散文集、诗集《读懂一个梦》等20部。编剧兼制片影视剧百(集),19集电视连续剧《凤凰起舞》(编剧、执行制片人)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散文《悄悄流过》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电影剧本《鸟声依依》获上海全国剧本征集第二名,2007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辽宁延安文艺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转自《中国散文诗人》微刊2017年10月2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0-25 13:4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新作,问候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0-25 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如同喜欢所有的人,所有的山水。
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说起各地方言也是半咸半淡,半桶水。
但别人说方言时,往往能把我带进去。
坐在海口公交车上,听到外地人讲我熟悉的方言,甚至会有参与的冲动。
不过只好装聋作哑,潜伏在旁,偷听了别人密电码发布的奥秘。
一次重庆友人来电,讲着讲着我用了同他一样的腔调。
“你怎么会讲我们重庆话?”“哦,我讲的是桂林话而已。”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对外语却几乎不懂。
从中学到大学读了英语,一毕业就还给了老师。
几十年后报高级职称要考英文,过关后仍然是基本不懂。
犹如到欧美旅游,转了一圈,又回到生我养我的祖国。



细腻的叙述,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25 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弄文,却给本文的副题标了一个“谈感”二字,说真话,我不敢随意评论蔡旭的散文诗集,空有欣赏的份,却又觉赏中有感,也即用了这谈感。再说说“阳光的脚步声”,我以为这是称赞蔡旭给我们散文诗的跋涉者们所持有的价值和温情启示,我们要找到阳光的散文诗,已听到脚步声响起,当然步调不能单,要集结世界的步骤,节奏要踩在一个点上,那么多好。我们不要一个什么什么神,就要这踏踏的方向,要星光今夜灿烂,要散文诗人围着时空群星丽舞。够美的联想,因为我从这本散文诗集中感觉到蔡旭像围着人间烟火跳摇摆的舞者,他一起头,人山人海,能挤到他身边跟着跳一把真是接了真气,跳累了,他就接过百姓赠他的百事可乐,鼓嗵灌一口,我感觉他,不但视野平视生活,人也找到对头的人。摘星的人总是站得高一点,蔡旭会弯腰会跳舞会六种语言,与百姓打成一片,其实散文诗人不也叫咱百姓吗?我爱阅读蔡旭,更还要爱谁,被生活卡了壳,谁无语?剩下的仅有,跟着蔡旭到民间唱响散文诗嘹亮。


谦卑的风范,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0-25 20: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56 | 只看该作者
胡蝶 发表于 2017-10-25 13:46
阅读新作,问候午好!

谢谢陈词的偏爱与过誉。谢谢您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59 | 只看该作者
胡蝶 发表于 2017-10-25 13:47
我喜欢所有的方言,如同喜欢所有的人,所有的山水。
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说起各地方言也是半咸半淡,半桶 ...

叙述是散文所长,它可以让散文诗更自由更舒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3:00 | 只看该作者
胡蝶 发表于 2017-10-25 13:47
我非弄文,却给本文的副题标了一个“谈感”二字,说真话,我不敢随意评论蔡旭的散文诗集,空有欣赏的份,却 ...

我也在向陈词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3:00 | 只看该作者
鲤鱼风 发表于 2017-10-25 20:15
学习,受益匪浅。

谢谢分享,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0-25 23:0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3 04: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