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南玉童 于 2017-10-26 08:47 编辑
诗韵依旧,意境何在?
文/楚南玉童
孩童时最爱看小人书,古典的,红色的,几年下来零花钱成了小人书,最多时堆积了二箩筐.看小人书是因为小小的册子上画满了各种图像,只知道每个图各不相同,大概理解成好看.好看就是童时看小人书的终极目的.
人长大了,渐渐的,认得的字也多了起来,思维方式便开始转变,想看诗文古典的文字内容了,由是,读唐诗,看宋词,还看元明杂剧,看着看着,觉得诗最顺囗,也易记,便读起诗来.记忆最深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放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当时觉得朗朗上囗,意境磅礴,主要的是读后易记,便想到诗歌的意境是如此的美渺,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便思索自己会不会也写出那样气势的诗来?接下去便阅读新文化运动的诗歌;原来诗可以给人光明,还同利剑一样可以刺进敌人的心脏.于是,开始向往诗歌,向往诗中神秘的国度.
以前老师教课时,总把诗说成是一块经过无数次细琢的宝石,它会闪发出七彩光色.现在反而找不到这种理论根据了,也读不出那种一字掷地有声的感受了.前些时,看到一帮耍杂的戏班子,敲锣打鼔热闹非凡,听到锣声很响,人也热闹,细听,却听不出是什么节奏,既没古戏的京韵,也没新戏的回味,纯粹是乱敲乱打争个热闹,也就不去想这事了.现在闲时较多,想到年少的诗意情怀,不由得跃跃欲试,心头一热不妨来几首诗;写好自赏,越看越觉得没有诗韵,越品越感受没了意境;便寻思着那儿出了问题.估摸了一下,可能不是写诗的料,反过来又一想,又不犯法,想如何写又少了一部法典,随意消耗时间吧,空着也是空,管它有没有人围观品评,便学会了敲键盘,一空就绕着屏幕转,算是学到了一门新手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