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7-10-30 19:51 编辑
北京文艺网诗人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暨中国新诗百年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本届诗人奖颁发给97岁的世纪老人、九叶派诗歌重要的成员郑敏先生。上届诗人奖获奖诗人食指先生为郑敏颁奖。
郑敏先生自上世纪40年代起,以现代主义诗歌著称诗坛,不断探索,在东西方文化熏染下,将目光始终关注人类生存的困境和美学,试图找出存在的意义,是一位诗歌青春永在的诗人。
北京文艺网诗人奖组织委员会认为,郑敏先生 “是东方和西方的女儿,是一位坚韧的独立思考者”。该奖为年度奖,颁发给对现代诗歌做出杰出贡献的诗人。
附:《2017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授奖词》
她是一个坚韧的独立思考者!
她是东方和西方共同的女儿!
他永远远眺,永远思考人类的命运!
作为百年新诗的重要诗人,“九叶诗派”诗人郑敏先生在新诗的历史光谱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从白话诗出发而历经的中国现代诗向当代诗转换的重要里程碑。
郑敏的诗融合了感性与知性的诗学向度,以宁静的冥想风格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寻。她的诗也常常包含视觉艺术般的鲜明生动,展示出具有感人力量的现实画卷。
基于对汉语传统诗学境界的深刻体会,郑敏先生往往在象征性的意象中蕴含了对生活世界的独特思考。作为一位在东西方文化交界处不倦探索的诗人,郑敏也大量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写作资源,将“横的移植”与“纵的继承”融合在一起,为汉语现代诗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2017年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授予郑敏先生。
郑敏简介
郑敏:诗人、批评家、教授。192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闽侯)。1939-1943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虽主修哲学,但在毕业前已开始发表新诗,师承冯至。她的第一本诗集《诗集1942-1947》列入巴金先生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册(1949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52年郑敏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1952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英美文学。1960年—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85年9-12月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文学院访问教授;1986年2-6月聘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名誉研究员,在美国西岸举行个人诗歌朗诵,获得圣河西(San Jose)“名誉市民”的称号。
1981年郑敏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合出诗集《九叶集》,成为“九叶派”重要成员,是唯一在世的“九叶派”诗人。哲学、诗歌、艺术成为郑敏生命不可缺的“三位一体”,其创作丰富,出版《诗集:1942-1947》(上海1949)、《寻觅集》(成都1986)、《心象》(北京1991)、《早晨,我在雨里采花》(香港1991)、《郑敏诗选1979-1999》(2000)等诗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北京1982)、《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北京1998)、《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1999)、《思维·文化·诗学》(郑州2004)等批评文集;译著《美国当代诗选》(长沙1987)。诗歌入选《九叶集》(南京1981)、《八叶集》(香港1984)等。郑敏的部分诗歌翻译为英、日、法、荷兰和德语等多种外语,如《郑敏诗集》(日译版1999)、《郑敏短诗选》(中英对照,香港2005)。六卷本《郑敏文集》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近百岁的世纪老人,郑敏充满生机活力与不倦探索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百年新诗历史的见证者与“活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她一直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独立思考,勤于创作,集翻译、创作与批评于一身,聚焦于汉语诗歌的现代命运和新诗的主体身份,对西方文化、古典诗学和道家传统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转化,在十四行诗、组诗、图形诗、语言诗、结构-解构批评等方面不断开拓,承上启下,促进了中国新诗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是继冰心之后最引人瞩目的女诗人。
郑敏入选英国《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和《国际妇女名人录》,200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新年诗歌会授予的“年度诗人奖”,被誉为“中国女性现代性汉诗之母”。获得“2017·北京文艺网诗人奖”,奖励郑敏“在新诗的历史光谱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从白话诗出发而历经的中国现代诗向当代诗转换的重要里程碑”。
(刘燕撰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