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
文/贺丰
1、
哀号的信使
让一把剑
从死亡身上拔出
2、
筝音戏水
漫天黑羽
抖落一个月夜
3、
立于枝头的镰刀
没来得及出鞘
悲吟已然越过了诗篇
[风行读诗]
"寒鸦",栖于秋冬之交这棵树,于冬天的必经之路,异常突兀,亦如冬天的一个封面。以之作为题目,既体现主题"寒",也起到统领全文之作用,也如全诗的"封面",一箭三雕。
"哀号的信使
让一把剑
从死亡身上拔出"
第一组意象,使用三个隐喻,寒鸦之寒与天气之寒叠加,每个元素互相推波助澜,极力烘托出死气沉沉之氛围,甚至是一种死亡的气息。"寒鸦的哀号"既是死亡气息的始作佣者,又"信使"般透露信息。"让一把剑,从死亡身上拔出",通感手法的运用,使"哀号"声可视、可感,形象逼真。
"筝音戏水
漫天黑羽
抖落一个月夜",
试想,黑夜寒鸦是何感受?黑中有黑,寒鸦和黑夜既融于一体,又独立有形,犹如一滴水掉落水面,故有"筝音戏水"之感,视觉变听觉,通感手法再次用到极致。"抖落一个月夜",由于冷月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寒鸦,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只是寒鸦如抖落羽毛般地,从月色中呈现出来,仅是想象而已,意在营造"月落乌啼"之境界。这是在"寒"基调之上,唯一衍生的暖色,是诗人刻意在这瘆人气氛中提取的有用的"价值"。
"立于枝头的镰刀
没来得及出鞘
悲吟已然越过了诗篇"
承上节,由于月亮的出现,诗人跌落低谷的情绪有了转机。玄月如镰,意将黑夜收割,将寒鸦收割,将"死亡之气"收割,由于情绪的上升,"悲吟"显然已不足为患,寒气"已然越过诗篇"。
全诗三个小节,共九行,惜字如金,多次运用比喻、拟人、通感手法,让意象非常饱满,可听、可视、可感。情绪流由寒鸦入,从月色出,犹如一列火车穿出隧道,实现柳岸花明。虚写寒鸦,实写情绪,虚实结合,玄而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