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诗歌的方式为自然文化双遗产城市立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7-11-6 09:51 编辑

以诗歌的方式为自然文化双遗产城市立传



       《迎面而来的都江堰》
       文佳君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据成都晚报2017-11-06消息 (王 培)  文佳君: (1971—),当代诗人。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果然》《黎明的河流校正夜的黑》。主编大型人文画册《最美都江堰:那山 那水 那人》、主编儿童诗集《最美的舞蹈》。现供职都江堰新闻中心。

       “清风明月青城山”

       诗人文佳君是我早期写诗时的诗友,也曾同在报社专刊副刊部做过数年同事,其诗其人非常熟悉。最近他的又一部诗集《迎面而来的都江堰》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先睹为快,写下一些阅读感受。
       打开书中第一首诗《访宁小道》,诗中自然舒展的气息、平白如洗的语言、质朴优美的意境,很能攥住作为读者的我: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访宁/是在道教发祥地寻访开天祖师张陵/还是探访幽幽青城的意思/不过都没有关系/这宁静的访宁小道/散发着木质清香的空气里/我来,即便只是匆忙中掠过一次/这一路林木,一路花开/就不再是虚无的风景
       走在访宁小道上/心情放松,步伐越来越轻/攀沿问道/道就在脚下,从未离开/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台阶/都与目的地更近/所以,我除了用手机拍下/一路风景,还有观看风景的人/我们偶尔交汇的脚步/聚集过又分离,从此刻到彼地
       读罢,我仿佛看到人到中年的文佳君,心绪宁静、目光凝重而步伐沉稳的行走在青城山的访宁小道上。他说,“我来,即便只是匆忙中掠过一次/这一路林木,一路花开就不再是虚无的风景”;他感:“攀沿问道/道就在脚下,从未离开/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台阶/都与目的地更近”,他悟:“我们偶尔交汇的脚步/聚集过又分离,从此刻到彼地”。短短的一首小诗中,文佳君日臻成熟的诗歌气息扑面而来。顺便说一句,我总认为,诗人的诗歌气息是诗人个人成长及思想状态的反映,很难隐藏和伪装。

       继续往下读诗:

       此生就做一棵青城山下的树吧/我愿像它们一样扎根土壤/清风作伴,明月相照/与青山共白头
高,你一高再高努力向上/成材,成林,被时光打磨/可做案牍,可做栋梁/也可做舟船
       ——《楠木,你把影像定格我梦里》节选  
       它们裸露的根须/每一寸,每一道刻痕/都交织着岁月的轰鸣声
       时光/在老树上留下它们的刻痕
       ——《慧根》节选
       假如没有五斗米教的骨质/青城山/便是一座生长野草的坟墓/假如没有道法自然的内涵/这些银杏 天师的影子/还能会是谁家庭院中的风景呢
       ——《秋天时我又来拜访天师杏银》节选  
       以上节录的三段诗歌,出自该诗集第一辑:“清风明月青城山”。在青城山上成长、成熟起来的文佳君,诗歌技艺也渐无痕,他开始用慧根“收获自然大师的神谕”(《入山》),从彼刻到此地了。  
       “近水遥山都江堰”
       井,就这样根深蒂固烙于我心/以至于我现在生活在都江堰/莫名其妙地关心这条名为井福的小街
       寻井 寻井/寻地方志上记载的那口井/书上的井还在/小街的井不知何年何月已消失/让我怀疑起它名字的真实/我也知道我的想法不着边际
       虽然我不曾饮过这口井的一滴水/但水的恩情我不敢忘记/因为我的血液中流动着故乡的水/那些饮过井福街井水的人/可否还记得有这么一口老井/曾经滋润了半个灌县城
       ——《井福街的井或离乡背井的井》节选
       这是诗集第二辑:“近水遥山都江堰”中的一首诗。
       如果说,第一辑诗歌是写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那么第二辑诗歌就是它的姊妹篇,写了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并以街道河畔为主题,兼有生活情感的蛛丝马迹。
       上面诗中这条井福街,我知道;井福街的这口井,我也知道。现在的都江堰市区是我童年时的灌县,那时小城不大,毫不夸张说一口古井是要养育小半城人口。那时我家住在书院街,小时候我和姐姐去井福街打水,由于水桶装上水后很沉,井福街一位乐于助人的残疾人李叔,看我们拉着费力,就用他仅有的那只健壮的粗手,帮着我们姐妹俩把水桶拉了上来。从那时起我便知道,身残的人拥有健康灵魂就是高洁的人。后来,我经常在街上看见李    叔帮小孩老人提东西。哦,扯远了。谁让都江堰的老街古井,勾起老灌县人不散的记忆呢。
       此外,安澜河、南桥、贵州巷、西街、水巷子、宝瓶口、幸福路、柏条河、龙池湖等等,哪一个不是蕴含故事的街道呢。不知家乡的读者们是否会与我一样,对这本诗集产生共鸣?
       还是去读文佳君第二辑中的诗歌吧——
       隐匿于歌唱中的水 挺拔坚定/跳过音符和旋律的影子/灵魂轻盈地飞翔
       手势接近瀑布和鸟群/有谁能抚慰我心/水。站立的水。在山之深闺
       ——《站立的水》  
       或许我们都是路过的陌生人/看见一颗树在水中日渐消瘦/擦肩而过,谁会否认/它的往年如远山一般黛绿/就是这棵树 在水中盛开/而今仍很坚强的骨头/水中的树与山中的绿/谁远谁近/像生活的法则,轻易无法诠释
       ——《水中的树》
       其实,柏条河不大/它是我童年凫水游过的河流/有时惨烈有时平缓/有时混浊有时清澈/如我爱着的她/小情绪起起伏伏
       ——《在柏条河畔》节选  

       为一座城市立传

       为一座城市的山水街道、文化景点立传,单就青城山和都江堰各自写下几十首诗,这几近于命题作文的严苛。
       就诗集立意来说,为一座城市立传是新颖的。这前所未有的范例和难度,对作者的观察和想象力、诗艺和文字张力,都是一场检验。无独有偶,今年都江堰市著名作家王国平,出了一本为山河立传的散文集《灵岩山传》,深受好评。文佳君这本为城市立传的诗歌集《迎面而来的都江堰》,在我看来,堪称都江堰两位优秀作家的“双剑合璧”:他们分别用散文和诗歌两种不同文学体裁,挖掘都江堰的名山胜水与人文历史。他们同是今年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连写作题材也很相似。但王国平的散文集,侧重于梳理有影响力的三十二位历史文化名人,在灵岩山上对文化深深不息的追寻,博大而精深。文佳君的诗歌集,偏向于对山水城市的寻幽问道,以及对灵魂的自我审视和叩问,丰富而细腻。
       读这本诗集,从中可见诗龄二十年有余的文佳君,以他长期作为新闻工作者对都江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轻车熟路的用诗歌驾驭了这次选题。不过,在城市题材、地域人文历史挖掘的宽泛性、深度上尚有不足。但大多篇章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低吟浅唱都深情实诚,毫不矫揉造作。
诗集共分为三辑,前两辑已简单介绍,第三辑是诗人个人的生活现场,从中不经意间也将写作者的个人形象展现无遗。试想,这么一座风景优美、历历可数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城市,这千年流淌的都江堰和道教文化的发祥地,这方水土养育了怎样一方人呢。文佳君的诗集中也有一些人物形象,如“被暴雨追赶的恋爱”中的情侣,“夕照之下,一对老人搀扶走在林间”,“正从井福街离开”的“妖艳女孩”,以及在路口“四目相对的小女孩”。总的说来,作为城市客体的“他们”,人物呈现略显单薄。
       而第三辑弥补了这种不足。第三辑:“纵阡横陌三星村”,他以故土“三星村”为背景,在这片质朴的乡村土地上,带着实诚和感恩的心,写下对爷爷、爸爸、妈妈、爱人、女儿、儿子浓浓的爱,也带着勇气审视自己,使作为诗歌主体的“我”的形象丰满生动起来,也使《迎面而来的都江堰》有了时代之音,凡人之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21: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