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10-2 11:23 编辑
深沉的低吼,灵魂的回归
----读罗广才诗《为父亲烧纸》
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中秋前夜,妈妈常让我帮忙烧纸,在小镇木屋后面土坎上,将泛黄大带有圆孔的草纸一张张揭开来,丢入火堆,妈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种情形在90年代和父母亲分开住以后,慢慢忘记了烧纸一事,我曾问过母亲,她说每年照样烧纸,只是在现代的城市里,烧纸也沾上现代的气息,在十字路口,和其他人有心人一样,堆堆火光寄托着对已故亲人们的哀思。诗人罗广才这首《为父亲烧纸》,更多的是将哀思化作了一种希望,在与女儿的对话中,体验真情。诗的第一节由:“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展开,与最后一节:“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相对应,体现出那样的一种期盼,是在燃烧之后才可得以永生的生命之源。
黄泉路上
前后总是一种燃烧
小时候
父亲在前 我在后
细嫩的小手习惯了
父亲生硬的老茧
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
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
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
第一节就两句,诗的开头,冷不丁地冒出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这一幅幅燃烧的画面,表层含义源于对已故父亲的思念,第二节描绘与父亲间的亲密感情,然而第二节诗的后半段:“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已由父亲手上的老茧,感受到的一种依恋和引领的崇拜之情,然而年少的我,就像迷惘的四月的柳绿后,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直到自己身为父亲之时,才感到父亲那沧桑的眼神与生硬的老茧,这种感觉是燃烧着的,总在燃烧。
划个圆圈
天就黑了下来
黄黄的纸钱
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
父亲一生节俭
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对死者的怀念,常常表现为一种爱的方式,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夸张的描写,将沉重的心情压上了重锤,黄黄的纸钱/父亲在笑/以火焰的方式,诗人的笔触是感人的,汉语语法的特点展露无遗,定语前置,倒装句式使诗歌的语序,在沉重的思念中,显露出一种跳动而具有生气的灵动,火焰--纸钱--笑,仿佛在火光中,父亲得到永生,“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因为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天神,以至烧纸时刻没有一丝的风,纸钱完全化为灰烬。
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
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
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
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
排比和并列句式的运用,往往会使读诗的人感到震颤,邮路--凄凉--挂念--人生,层层递进的寓意,让读者感受生与死的两相别离,体验生之可贵,要懂得珍惜。
女儿打来电话
好奇的问:
烧纸?是做游戏吗?
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
“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
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
女儿释然
峤峤说:知道了
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
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
插叙与对话,在小说家的笔下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生动感人,层次更加丰富;诗人在这首纪念诗里,插入与女儿的对话,顿使这思绪在阴间黄泉路上行走之心,带来凡间,“女儿打来电话/好奇的问:烧纸?是做游戏吗?”,以烧纸为纪念的形式,在下一代,或再下一代之后,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已烧纸的形式纪念去逝的亲人,现在已经有了电子鞭炮、电子哀乐在墓碑前播放,同样表达种种哀思。
黄泉路上
总有一种希望
前后燃烧
生,就要有生的气势,前后燃烧催促人前行;并非要在奔走在黄泉路上之时,才体验到生的希望,因为生命之火一直在燃烧,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让后代来添入新材,延续生命之火继续燃烧。从这首《为父亲烧纸》中,不难看出诗罗广才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有很鲜明的民族生活色采和雅致情调;诗人以浅显、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带有民族色采的现代风俗画,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逝去的灵魂与鲜活生命,不再是神话传说或美丽的想象,而是发出深沉的低吼,灵魂的回归,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凝结与抒唱。
2012、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