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诗笔记之六(五首):贾浅浅、蒲秀彪、陈傻子、娄格、子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诗笔记之六(五首):贾浅浅、蒲秀彪、陈傻子、娄格、子晨

2018.1.24
读贾浅浅《树》

在微信群里,农家二少建议我读读贾浅浅这首诗《树》,还特别说明,这是贾平凹先生的女儿。其实作者是谁的女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一个作家被读者认可,最终只能是依靠作品,名头或许会为之赢得一时追捧,但时间是无情的,它能辨别沙粒和金子。贾浅浅这首《树》,用拟人化的手法,以隐喻和象征性的意象,描绘了树与黑夜、与光明的角力,通过对“树”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首短诗紧紧扣住“树”这个核心意象来展开,无论是树“把看不见的黑暗/变幻出纷繁的形状,绚丽的色彩”,还是树叶牢牢握住光明,都突显了“树”积极向上、追寻光明的形象特征。而结尾两句无论“晃动,或者消失,它都保持着/罕见的沉默,不与风暴讨论得失/不与火焰谈论生死”,更是描绘出“树”沉稳内敛、超拔淡定的独特气质,增加了文本的内涵和可读性。很显然,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言志”是文学由来已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常见的创作方法。很多人对“言志”类文学持否定态度,认为已经过时,而实质上,从初学者到大作家,很多作家都很难突破或超越“言志”的范畴。“言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言”,是不是“言”得巧妙、“言”得高明、“言”得自然,在如何“言”上见高下。贾浅浅这首《树》,“言”得高还是不高呢?我认为,还不够高。这首《树》,还没有完全抹掉“命题”主题先行的痕迹,还未完全摆脱教科书的影子。这一点,或许是作者今后需要更加注意的。

贾浅浅||《树》

它把看不见的黑暗
变幻出纷繁的形状,绚丽的色彩
但有时,黑暗里的魔鬼
总是爬到它的枝条上
摇落所有的叶子

裸露着的光明
牢牢握在每片树叶手里
晃动,或者消失,它都保持着
罕见的沉默,不与风暴讨论得失
不与火焰谈论生死


2018.1.26
读蒲秀彪《母亲如是说》

秀彪兄的诗,这几年我陆续读了很多,2011年还就他的首部诗集《随时随地》作过专评。随后一直关注他的创作,差不多每一首新作出来,我都会及时阅读。近年来,秀彪兄差不多摒弃了语言的雕琢,更注重心绪的“裸陈”,让诗写回归生活本原。这样的写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诗”一目了然,而不像朦胧诗那样,将“诗”用陌生化的语言“藏”起来。最大的弊端在于,控制不好,就会导致浅表化、口水化。秀彪兄这首《母亲如是说》,明白如话,却内涵丰富;语境透明,却诗意厚重;漫不经心,却独具匠心;情感淡然,却包藏大爱。简短的几行诗,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中国母亲”所具有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大诗”,这是一首写给天下母亲的“大诗”。

蒲秀彪||《母亲如是说》

我劝母亲别种地了
母亲说,
地不种就荒了
我劝母亲把牛卖了
母亲说,
她养的牛太肥
牛肚子里怀了小牛
卖出去人们杀了
杀一牛丧两命不好
我劝母亲
年纪大了该休息了
母亲说,
拿不动八十斤就拿二十斤
闲着没事
一天那么长
怎能到天黑


2018.1.26
读陈傻子《雪是我们的玩物》

陈傻子的诗,越来越清瘦,我说的是语言、是诗的体型,但清瘦的外表,越显现出内在的钢筋铁骨。有时候,他把诗歌磨成一根针,扎向现实社会的“痛点”,针针见血。这首写于2008年的诗《雪是我们的玩物》,就是这样的。诗人写的“雪”,与“风花雪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虽然,标题出现了“玩物”二字,但这个词的出现,只是为了反讽的需要,是为了让他诗歌中的锋芒变得更加锋利。对于吃饱喝足的人来说,“雪”是玩物,但对于到年关时仍没有领到工资的农民工来说,对于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雪”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用想就能想出来,这“雪”绝对不是美景、绝对不是消遣、绝对不是玩物,而是悲惨命运的“雪上加霜”。有一种诗歌,它不是修辞、不是风花雪月、不是作秀、更不是颂歌,它只是作为一种良知的存在——这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存在,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

陈傻子||《雪是我们的玩物》

对一个吃饱了喝足了的人来说
雪是我们的玩物
我们对它践踏了再践踏
而对一个年关到了
老板拖着不给工钱的人来说
雪是什么
我不知道
任何一个吃饱了喝足了的人
都不知道
我们看不见他们在哪里
只看见雪在山顶上
雪在屋脊上
雪在树梢上
雪在一切能够容下雪的地方
不时有人发出一声尖叫
那肯定不是他们的声音
2008年1月


2018.1.29
读娄格《巢》

在秀彪的“一二三”微信群,我第一眼看到娄格这首短诗,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意。这是一首其貌不扬的好诗。说其貌不扬,一是它的高度口语化,二是它的篇幅着实太小。说它好,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的独特发现,这首《巢》,带着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洞察力与悲悯心,体现出诗人的敏感与慧心——只有独具慧眼、善于洞察的人,只有心怀大爱与悲悯的人,才能发现“树上结着密不透风的温暖”。

娄格||《巢》

一只鸟儿落入树中。天色
暗了下来
风在吹。黄了的叶子纷纷锈断
又一只鸟儿落入树中。天色
更加暗了。风在吹。这一次
我相信了我的判断——
树上结着秘不透风的温暖

2018.1.29


2018.1.31
读子晨《坐在一群农民工的对面吃我的午餐》

子晨是一个乐观的90后青年,读他的诗,能读到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他有一颗乐观的向上的健康心,哪怕生活再苦、日子再艰难,他总能从艰难中看到希望,从苦楚中看到甜蜜,从阴雨中洞见阳光。因而,读子晨的诗歌是令人愉快的。这首《坐在一群农民工的对面吃我的午餐》,开篇子晨就写到“我就是热爱他们/吃面发出呼呼的声音/喝酒啧啧的吧唧着两片厚厚的嘴唇/把喉咙里的一口浓痰咳得震天响/粗犷的笑声仿佛能把二两白酒/灌倒在酒杯中去”。这样的诗句,烟火气十足、现场感十足、画面感十足,生活的真味尽在其中。农民工们的生活,被子晨饱蘸激情与热爱的笔,写得富有生气,一点也不像时下流行的底层写作惯用的“悲情叙事”。子晨不打悲情牌,他打热情牌,打得异常漂亮。

子晨||《坐在一群农民工的对面吃我的午餐》

我就是热爱他们
吃面发出呼呼的声音
喝酒啧啧地吧唧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把喉咙里的一口浓痰咳得震天响
粗犷的笑声仿佛能把二两白酒
灌倒在酒杯中去

我热爱他们
那一口参差不齐的大黄牙
乌黑又浓密的络腮胡子
坚硬而硕大的喉结
在廉价啤酒瓶口一滚动
就能将满当当的生活喝个底朝天

我热爱他们
这一群可爱的人
他们来自远山,村庄,和一丘细长的稻田
热爱他们身后的故乡
那里也住着我的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2-6 19:15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2-6 19:17 | 只看该作者
差不多摒弃了语言的雕琢,更注重心绪的“裸陈”,让诗写回归生活本原。这样的写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诗”一目了然,而不像朦胧诗那样,将“诗”用陌生化的语言“藏”起来。最大的弊端在于,控制不好,就会导致浅表化、口水化。秀彪兄这首《母亲如是说》,明白如话,却内涵丰富;语境透明,却诗意厚重;漫不经心,却独具匠心;情感淡然,却包藏大爱。简短的几行诗,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中国母亲”所具有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大诗”,这是一首写给天下母亲的“大诗”。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2-6 19:22 | 只看该作者
贾浅浅这首《树》,“言”得高还是不高呢?我认为,还不够高。这首《树》,还没有完全抹掉“命题”主题先行的痕迹,还未完全摆脱教科书的影子。

我觉得还可以,诗的细节与现场感惟妙惟肖,最后“它都保持着/罕见的沉默,不与风暴讨论得失/不与火焰谈论生死”,诗眼合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2-6 19:2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吃饱喝足的人来说,“雪”是玩物,但对于到年关时仍没有领到工资的农民工来说,对于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雪”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用想就能想出来,这“雪”绝对不是美景、绝对不是消遣、绝对不是玩物,而是悲惨命运的“雪上加霜”。有一种诗歌,它不是修辞、不是风花雪月、不是作秀、更不是颂歌,它只是作为一种良知的存在——这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存在,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

抓住了实质!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2-6 19:29 | 只看该作者
还应该揭露的更痛一点:“不时有人发出一声尖叫/那肯定不是他们的声音”,那应该是作业民工的悲剧,共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2-6 19:31 | 只看该作者
这首《巢》,带着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洞察力与悲悯心,体现出诗人的敏感与慧心——只有独具慧眼、善于洞察的人,只有心怀大爱与悲悯的人,才能发现“树上结着密不透风的温暖”。

对头,太好了,诗好评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巢》--悲悯,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2-6 19:33 | 只看该作者
读他的诗,能读到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他有一颗乐观的向上的健康心,哪怕生活再苦、日子再艰难,他总能从艰难中看到希望,从苦楚中看到甜蜜,从阴雨中洞见阳光。

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2-6 19:3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诗句,烟火气十足、现场感十足、画面感十足,生活的真味尽在其中。农民工们的生活,被子晨饱蘸激情与热爱的笔,写得富有生气,一点也不像时下流行的底层写作惯用的“悲情叙事”。子晨不打悲情牌,他打热情牌,打得异常漂亮。

点得好!这首诗的妙处就是情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7 09: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