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选“诗歌圣地”杜甫草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11: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选“诗歌圣地”杜甫草堂



                             诗人向以鲜。
  杜甫草堂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诗歌圣地。陈羽啸摄

   据华西都市报2018-02-12消息 为“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1月19日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深入挖掘巴蜀优秀地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助力文化强省建设。该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
  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作为生于四川、长于四川的诗人,对巴蜀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向记者提到心中的文化地标,不仅有杜甫草堂、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等热门景点,也包括华西钟楼、四川大学红楼这些少有被提及的历史建筑。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
  世界诗人所仰望的高地

  向以鲜一开场就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心中四川文化地标的NO.1——杜甫草堂,言语中难掩对其的赞美之情,“它不仅是中国诗歌的圣地,也是世界范围内诗人心中的高地。”
  杜甫,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被尊为“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称“成都草堂”,他曾在《狂夫》一诗中写道,“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提的就是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草堂中居住了将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说到为何会选择杜甫草堂作为文化地标,向以鲜讲到,因为自己就是一位诗人,这个身份让他对杜甫草堂多了一层更深厚的情感。“成都是一座诗歌之城,不光是在中国,在全世界也可以这样说。而杜甫草堂,是其诗歌之城的标志性、符号性的存在。从草堂的历史文化中,我们能看到诗歌和这座城市内在的血缘关系和脉络。”向以鲜回想起自己少年时代第一次来到杜甫草堂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2年,我上大三的时候,至今都还忘不了当时心灵的那种震撼。虽然杜甫草堂距今有一千多年,经历过多次垮塌重建,但是它对成都的影响深远,它代表了一位异乡人在这座城市找到了精神上的依托。”
  向以鲜说,成都和杜甫是互相成就的,成都不能没有杜甫,杜甫更不能没有成都。“我在我的文章《当杜甫遇见成都》中写到:‘如果成都没有杜甫的寓居岁月,成都的诗意将缺少一道壮丽的底色;如果杜甫没有经历成都的山川风物之美,那我们所看到的杜甫可能完全是另一副模样——除了悲苦,还是悲苦,除了绝望,还是绝望。’所以,当杜甫遇见成都,是互相的幸运。”向以鲜还补充道,巴蜀这块大地,给予了杜甫很多东西,包括精神上、物质上,甚至是生活起居、习惯上的改变。
  向以鲜还谈到,杜甫草堂的影响绝不仅仅只局限于中国,它还是世界各国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圣地,这个评价也是向以鲜从亲身经验中的得出的。“比如我接触到的一些海外的学者和诗人,谈论古今的诗人的话,都会说到杜甫,这充分证明了杜甫在国外的知名度。还有就是,我所认识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的汉学研究者,经常会提到杜甫,认为他是一位更切近生活的诗人。所以,杜甫草堂不仅是所有诗人、更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心中的高地。”
  华西钟楼:
  近代中西方文化在成都的交汇

  红墙黛瓦的钟楼,侧畔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在秋天银杏叶飞舞的季节,在一片金黄的世界中,听到钟声敲响。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心醉。这便是向以鲜列举的第二个文化地标——华西钟楼。
  华西钟楼,是华西坝地标性建筑。建于1925年,又名钟塔,原名柯里斯纪念楼,由纽约人柯里斯捐资建成。向以鲜说:“虽然这个钟楼只有30米高,但是它思想的高度是无穷的。你想,当初克里斯为什么不是捐赠其他的建筑,而是捐赠了一座钟楼?因为他选择了用时间滴答滴答作响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时光易逝,这个特别具有意义。”
  钟楼美则美矣,但对向以鲜而言,钟楼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深意,才是选择其为文化地标的原因。“我认为,华西钟楼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汇在成都、在四川的一个力证。因为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四川也是接纳外来文化、胸怀特别宽广的一方土地。而且这种特质,直到现在还依旧保留着,也是如今所提倡的文化观念。”向以鲜还惋惜地说,也许相对于杜甫草堂、武侯祠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地标,华西钟楼的知名度相差甚远,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也是我推荐它的原因之一。”
  “因为华西坝,是四川重要的文化聚集地。当时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比如欧洲、美国的一些传教士、学者,他们对四川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觉得这个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被人们所铭记。”而且,光从建筑本身来讲,也是具有十足的观赏性。“华西钟楼,把西方的钟塔那种形式,和中国的钟楼结合得非常好。”
  向以鲜还分享了自己的观赏“攻略”,建议市民和游客们一定要去看看秋天的钟楼。“钟楼秋天最美,银杏叶变黄的时候,钟楼前面就是一个池塘,当银杏叶落在水中时,钟楼的静止,和银杏的飘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个时候,时钟偶尔会敲响,会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你会感觉这个落叶完全是被钟声所唤醒的。钟声、落叶、还有水的波纹,形成了一曲合奏,静静流淌的时间原来是能发出声音的。”
  聚焦目光:
  寻找文化地标活动极具意义

  从承载中国文化悠久历史的杜甫草堂,谈到东西方文化相融的华西钟楼,向以鲜所列举的文化地标,都展现了独有的艺术风骨。除此之外,他还提及了两处文化地标,分别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和四川大学的红楼。令人惊奇的是,IFS作为成都地标性建筑,更多是与商业、潮流联系在一起,而向以鲜将作其为文化地标,也有着独特的见解。“首先是IFS充满了设计感,每一个空间、道路、砖,都是极具现代化的,但是在其中还融合了中国的元素。它是应该把中国的园林空间,和现代的时尚空间,融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典范。”
  在普通人看来,商业似乎和文化隔了一座山,没有什么共通性,但向以鲜却认为,商业也是一种文化,而IFS的存在,就是商业和文化互相叠加的产物,也是能体现四川人聪慧通透的特质。“四川人聪明的一点是,把商业做得十分具有文化性,让你心甘情愿地买单,然后你还要赞美他(她)。”向以鲜笑着说。
  对此次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策划的“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系列活动,向以鲜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义:这是具有意义的。在他看来,在一些既有的文化地标声名大噪的同时,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名迹,却在慢慢被人遗忘。寻找新的文化地标,能把这些可能正在陨落的地方历史文化,重现其新的活力。“现在的普通大众,需要目光的引导。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去寻找一些新的、或者没有被人注意却又很重要的文化地标,让其呈现在大众的眼中。它和之前已经被人们认可的地标是互补的,不是排斥的关系。新的文化地标能够让这方土地,这个城市的血肉变得更丰满。”
  向以鲜还认为,寻找文化地标的活动,能够将更多大众的目光吸引过来。“首先就是对于外来的游客,到了四川之后,能让他们迅速找出具有价值的目的地。就像我们去省外、去国外要找‘攻略’一样。寻找文化地标活动,不就是一份好的文化攻略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李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8 13: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