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乐冰 于 2012-10-6 12:19 编辑
乐冰评诗:左拾遗《静安寺》赏析
左拾遗原诗:
绕道而来。今夜,投宿静安寺
我像晋朝的士子
不为仕途,升官、发财求佛
只想救赎浮生
片刻的好时光:与高僧对奕
在竹下参禅,临摹
明朝饮酒
放浪形骸的姿态。月光
从白发的泉眼流出
洗面、净手。一个人回到斋床上
捡尽体内的铁
卖钱度日,添置
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三吨苦
两声闪电,一页
人间的幸福
乐冰评诗:
左拾遗有不少优秀诗歌作品,我却偏爱这一首。第一遍读就抓住了我的心。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在尘世里挣扎的人,渴望得到一片宁静,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就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理想中的生活——有心灵的生活。 诗的第一句很抓人:“绕道而来。”可想而知,为了得到想要的生活,诗人不辞辛苦,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推却了不少凡尘中的“大事”。接下来,诗人写道: “今夜,投宿静安寺
我像晋朝的士子
不为仕途,升官、发财求佛
只想救赎浮生” “绕道而来”目的就是如此。诗人强调“不为仕途,升官、发财求佛,只想救赎浮生。”这就是诗人和一般市井俗人的区别。“像晋朝的士子”这一句,让人想起当年的“竹林七贤”,面对司马政治集团的的恐怖统治,只得崇尚老庄思想,隐归山林,与自然为伍,其实是对现实消极抵抗。从这一点上说,该诗又具有现实意义。 这“片刻的好时光”是什么呢?诗人写得很具体: “与高僧对奕
在竹下参禅,临摹
明朝饮酒
放浪形骸的姿态。” 这是一幅超世俗、超功利的唯美图:诗人,僧人,对奕,饮酒,绝少人间烟火,一件理想主义的艺术品,令人如痴如醉。难怪诗人一开始就说要“绕道而来”,值得啊。确实不虚此行。 然而,如此美妙的景色,诗人理应开怀大笑,没有,诗人笔锋一转: “月光
从白发的泉眼流出
洗面、净手。” 这几句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为什么?这种前后言行与内心不一,反映了他深深的焦虑矛盾。暗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恐惧和愤懑。这是暗喻、反衬。 诗的结尾,说明诗人无力挣脱现实的网,即便如此也要发出“两声闪电”。 这是一首思想和艺术结合得比较完美的诗作。诗人以“静安寺”寄情,又颇有象征意义,喻体本身兼具情感和理想的双重风貌。全诗表达的情感新颖独特,具有深深的韵味。 正如诗人周瑟瑟所说:诗意=禅意+道德+自我。 《静安寺》确实做到了! (2012年10月6日中午,乐冰作于海南岛)
|